分享

又见打麦机,往事已如烟

 吾乡吾土 2021-03-10

  
    今天上午,小编到无尾虹采风时,在土楼里突然看到一台锈迹斑斑的打麦机时,竟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打麦机早离开南胜人的视野约莫有30年了吧,思绪一下子被它拉回了过去······


 南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之前,还大量种植小麦的。每年的十月冬晚稻收割好,人们充分利用田地进行冬种——种小麦。田里的稻草一干,农民们便把干稻草或焚烧成有机肥,或捆扎成担挑回草棚堆叠。随后,农民们便开始耕田犁地,再把田地整成一畦一畦的,再播撒上小麦的种子。

 
  那时,南胜的田野除了一些甘蔗园,大部分只是种水稻、小麦,蔬菜等低矮的粮食作物,因此,放眼望去视野很开阔,举目便可看到远近的许多村庄。刚播种上小麦的田野先是一片或黄或黑的颜色,但过了不久就都冒出了小麦苗,远远看去土地变成了片片绿色,随着麦苗的长大,颜色越来越浓,最后目之所及的周围成了绿色海洋,而点辍在其间的村落便是绿色海洋中漂浮的小岛了,那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在寒冷的冬日里,小麦生长的速度很快,春节过后,麦苗已有半米左右的高度了,麦田成了我们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尤其是酷爱在麦田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头扎进麦田里然后一动不动的,真的不容易找到对方,要不是踩倒的草或忍不住冒出的头出卖了自己,对手不花上半天是找不到的。有趣的是,那时防疫的医生都下村给孩子打预防针,打针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当知道打针的医生来了,反应快的孩子二话不说都扎进茫茫的麦田里藏起来,任家里人怎么找怎么喊也不出来,等医生走了再钻出来,虽然免不了挨一顿骂,但骂是不会疼的。


     小麦一天天日趋成熟,颜色也由绿向黄逐渐转变。成熟时,田野里到处是一片片的金黄,大地像是铺了满地的黄金,金灿灿的,美极了!一般到了清明节左右,小麦就可以收割了。收割的时候,麦子种得少的家庭独自收割,种得多的便互助收割,把割好的麦穗捆成一大捆一大捆的,然后挑到村里的晒谷场堆成一垛垛的,直至整个晒谷场都是堆积如山的麦垛,人们忙碌地穿在其间,等麦子全部都挑好了,等打麦机一到便开始打麦子。


  当时,打麦机都是别处雇请来的,拖拉机载着打麦机来到晒谷场中间,大家帮着师傅把笨重的铁家伙----打麦机从拖拉机车斗里卸下来,师傅把拖拉机的转轮与打麦机的转轮用皮带子套紧,其他人则扛来石板压牢打麦机,一番安装之后,师傅摇动拖拉机,打麦机就轰隆隆地转动起来了。这时候,人们有的前有的后把麦穗成把成把地往机器里喂,只见麦穗不断地被机器吞进去,然后麦粒从机器的一侧噗呲噗呲的往下落,麦秸秆则从机器的前方飞扬着喷出去。机器侧方有人忙着不断地把小麦装在萝筐里,一筐筐地搬走,而前方得有人手握着铁爪不停地把麦秸秆往后挑,不然迅速堆积地秸秆会把打麦机的出口给堵住了。


  打麦机是按时间收费的,所以农民们都把打麦的节奏调到最快,个个手忙脚不乱,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机械而又飞速地忙碌着,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景象,那真叫是:热火朝天!


  打麦机打麦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虽然帮不上忙,但都不约而同地聚到了晒谷场,因为大家都对打麦机打麦子感到好奇,都爱看打麦子的热闹场面,一边玩闹着。


麦子收成了,便可以吃面、吃包子,那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不知怎的,那时的面条、包子都特别的香,不像如今的,再怎么也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南胜已经有近30年没见到麦田了,那一片片由碧绿慢慢变成金黄的麦田美景只能在记忆的脑海里追寻了。

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