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功能上: ①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 叶绿体: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 2.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 (2)卵细胞体积大,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 (3)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具有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 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 较多。 (4)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癌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5)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 3.有关细胞结构 (1)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并非都是原核生物,如真菌类(酵母菌等)。 (2)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并不都是植物,如蓝藻属于原核藻类,但红藻、绿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3)有细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4)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5)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6)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7)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8)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生物膜的功能有关系;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膜中多糖含量较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为例): 2.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实验验证 (1)结构特性——流动性: ①结构基础: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②验证实验: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实验,如图所示: (2)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①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②实验验证:含不同无机盐离子的溶液+不同植物 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 3.有关生物膜 (1)不同生物膜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2)间接相连的生物膜之间借助“膜泡”或“囊泡”形式相互转化。 (3)生物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低温时膜的流动性减弱。 (4)核糖体、中心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体系,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无生物膜系统。 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如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2.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转运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3.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疑难点拨 (1)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不是跨膜运输。 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于物质浓度差或ATP提供。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2)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 (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细胞的多 1.细胞结构统一性的体现 (1)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3)真、原核细胞的共性:不同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组成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细胞内均有进行 呼吸作用的有关酶;都以ATP作为直接供能物质;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细胞分裂;都共用一套相同的密码子。 2.细胞的多样性的体现 (1)真、原核细胞内的结构的区别: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其中有核仁、染色质(含DNA);原核细胞无核膜,拟核由裸露的DNA分子构成。 (2)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不同植物或不同动物的细胞不同,是因为所含有的基因不同。同一植物或同一动物的不同组织细胞也各不相同,是因为所含有的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不同。 (3)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如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多种形态,且不同细菌的结构也有差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1.两者的相似之处 (1)结构方面:都有双层膜且结构名称相似(外膜、内膜、基质)。 (2)遗传方面:两者都含有少量的DNA,都具有一定的遗传独立性,不完全受细胞核的控制,体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3)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但能量转换的形式不同。叶绿体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线粒体将有机物中化学能转换成ATP中化学能。 2.两者的主要不同点 (1)颜色方面:叶绿体中含有色素,线粒体中无色素。 (2)酶方面:两者含有的酶不同,因而完成的生理功能不同(如物质转化)。 (3)分布不同: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特有的。 细胞亚显微结构 1.高等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高等动物(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有叶绿体、高尔基体。 2.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暗反应过程中)、核糖体(脱水缩合)等。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4.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光能转换: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5.储藏细胞营养物质的细胞器是液泡。 6.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7.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8.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 9.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 另外,在能量代谢水平高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比植物细胞多。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中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体内虽然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存在着有氧呼吸链,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蓝藻属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有光合片层结构,也能进行光合作用。高等植物的根细胞无叶绿体和中心体。 1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核仁、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
|
来自: friendbio > 《福因德生物资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