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辞赋第9讲

 清欢几许 2021-03-11

上一讲我们训练了给出对偶诗句,经过压翻展,做出壮紧长隔句。今天我们要继续骈句造句训练。

我们的思想灌入文章之后,只能算是有了“骨”。而一篇好文章还需要“血”和“肉”,然后再加上华美典雅的“皮”,这样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古人将其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叫“质”与“文”。思想部分是内质,其余部分是文采。所谓文质彬彬,就是要质与文都要配合协调。在一些旧塾教育中,要分得更为详细与具体一些,并且各有相对的训练方法。思想部分,分为“骨”;典故部分,分为“血肉”;其余的句式与用韵,乃至平仄与提引使用技巧等,分为“皮毛”。文章=骨+血肉+皮毛。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以前我们所学的,都只不过是一点点皮毛,今天要讲的就是“血肉”部分,也就是典故部分。

一、“做珠”的概念

写赋,离不开用典。目前一些人一说起文章用典,就会认为是在搬弄学问、掉书袋。其实,典故之于辞赋,那是非有不可的,没有典故的辞赋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赋。

那么什么是典呢?

典,是记述古代帝王的法文书,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典,经也。——《尔雅·释言》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篇文章如果大量使用古代的事或人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稍不留心,这篇文章就很容易被这些典故把自己的“骨”(即思想)给淹没或者模糊掉,同样的,一篇文章若完全没有典故,也难以真正出彩。因此,用典多寡,重在适度。

在我们掌握平仄、用韵、句式、章法、骈对等构成一篇赋文的技法要素之后,当面临实际写作之时,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这个障碍应该就是词汇的不足与可用典故太少,这个障碍直接导致我们难以下笔或者辞不尽美。所以,在掌握技法并熟练之后,就必须突破这个障碍。而突破这个障碍的最佳途径就是大量阅读与记录。很多人都有作阅读笔记的习惯,但是,作为一个辞赋作者,我们的记录方式与其他人应该是有区别的,这点非常关键。今天要学习和介绍的就是一种最适合于作赋的阅读时的记录方式,这种方式叫取典化珠,或者做珠。具体来说就是从阅读的典故中总结和归纳出适合自己需要的词汇或句子,以备后用。

“珠”这个概念在一些旧塾中被分为两种,即骈珠与词珠。所谓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关键是要在阅读的岁月中不断积累,并且时时温习。这样才永远不会有词穷之日。否则我们在作赋到一定数量时,就难免会感到词穷而不断重复用词。

每一篇古赋文,里面都有可取之词珠。在取骈珠或词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历史典故知识,而且对于所取的珠,亦会有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与翻看查找词典类书籍不同。词典类书籍包括太广,比如《分类字锦》之类,虽然也有分类,但是有相当部分是很常见的词汇,并不适合我们使用。而自己做的词珠,则是有选择性的,所选皆有所用,这是最大的区别。其次是词典类书籍,最多见的是词珠类的内容,大多缺乏骈珠。

具体如何取典化珠呢?我们先仔细阅读下面的这篇律赋:

日中有王字赋(唐·郑锡)

至阳之精,内含文明,成命宥密(yòumì,深密,机密),神化阴骘(zhì,安定)。倬(zhuō,高大,显著)元圣而纬天,烁灵符之在日。人文变见,元象贞吉。焕尔殊容,昭然异质。三阳并列,契乾体以成三;一气贯中,表圣人之得一。当是时也,河清海晏,时和岁丰。车书混合,华夷会同。皇帝乃率百吏,禋(yīn,古代烧柴升烟以祭天)六宗。登台视朔,候律占风。祀夕月于礼神之馆,拜朝日于祈年之宫。霁氛雾,扫烟虹。地涯静,天宇空。阴魄既没,大明在东。吐象成字,昭文有融。法科斗以为体,并踆乌(cūnwū古代传说中三足乌)以处中。冯相未觌(dí,同睹,相见的意思),畴人发蒙。此乃圣人合契,至化元通。不然者,何得曜灵起瑞,明被于有截;垂光烛地,运行而无穷?圣人以不宰成能,日月以无私可久。偶圣则呈祥,逢昏则显咎。贞观契无为之功,休祥应无疆之寿。没于地,我则取诫于明夷;登于天,我则呈形于大有。其初见也,昭昭彰彰,流晶耀芒;若神龙负图兮,呈八卦于羲皇。其少登也,发色腾光,乍见乍藏;状灵黾(mǐn,,勉,努力)衔书兮,锡九畴于夏王。蔽亏若木,隐映扶桑。曈昽(tónglóng,天将亮的样子)五云之表,辉映重轮之旁。临紫宸(chén)兮千门洞照,出黄道兮八极增光。惟德化成,惟王正位。兄其日兮姊其月,父事天兮母事地。罄六合以为王,统三才而制字。道不藏宝,神开奥秘。王在日兮垂文,日在天兮重懿。岂徒色映合璧,光连抱珥(ěr,日、月两旁的光晕)?三舍回鲁阳之戈,载中美汉文之志。皇上以为命不于常,惟德是据,灾逐祥启,福随祸著。知微知彰,一喜一惧。因嘉瑞以增德,合元符而降祚。客有上国观光,金门献赋。睹日中有字之感,成天下至公之务。倾心太阳,企踵云路。顾回光以暂烛,庶千载之一遇。

关于这篇赋的理解及其它学习部分,我们今天不做分析,仅仅就如何作珠的方面,做些初步引导。

二、词珠

就取词珠而言,通过阅读,首先你要感觉学习哪些词汇,并有意取用。这方面,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难以统一,我们今天只做个引例。比如觉得以下的词汇是可取的:

宥密:a 谓存心仁厚宁静。b 深密,机密。c 引申指隐密之地。d 借指机要官员、枢密使等。

学习这个词汇时,要进行以下思考:若按词性分,应归属形容词大类,再细分就可以分为褒义词,再细分就可以分为赞美人品类词。

然后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将这个词汇放进自己的记录中,这就是一个词珠了。

阴鸷:a 默默地使安定。b 犹阴德。宋梅尧臣《欧阳郡太君挽歌》之二,“暮年终飨福,阴鸷不应欺”。

这个词,是中性词,无特别的褒贬含义。用作名词或者动词,常做名词使用,细分可归纳在“德行”一类,这又是一个词珠。

这样学习取珠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广泛地掌握这个词汇的多面含义,而不是仅限于这篇文章所用的含义,这对于拓展知识面,无疑有极大的帮助。这也是旧塾提倡如此学习方式的原因之一。在查阅这个词汇含义的过程,还有可能发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典故或者珠中之珠,即一些新词汇。

需要强调的是,取词珠,除专有名词之外,一般仅仅限于两字之内。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出现使用前人的熟语熟句,无论怎么看,都易给人以辞穷乏新的感觉,这在一个老手笔下,无论如何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当然,为文章需要而故意引用前人的句子则另当别论,而如果我们仅仅取用词组(通常是两个字),那便无妨了。

当掌握词珠和骈珠越来越多时,也意味着我们的眼界与阅读要求越来越高。这时,或许不是随随便便拿一篇古赋就可以引起你的学习兴趣。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就是正常的,这说明你的水平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三、骈珠

除了词珠之外,还有集典而成的骈珠。词珠可以从典故中直接选择,而骈珠是指在词珠的基础上组珠成为骈句。一些旧塾把这种集典化珠的训练方法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做珠(炼化)、寻较、做骈。

1、分类

分类是做骈珠前的准备工作。古人的分类是非常严格,非常细致的,这点,我们现代人倒是没有必要那么死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比如新建两个不同的文件夹,一个为“人”,一个是“事”,再新建几个子文件夹,分别标注为“仁义”“智慧”“勇武”“勤学”“仙境”,这个步骤就是要求大家自己准备写作素材,以备后用。如前面讲义中所述,这个准备的过程,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加强了记忆,一旦创作,将这些骈句根据需要修改一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在旧时的读书人中流传很广,曾有一种“连珠体”,通常是一些平时学习积累的骈句,一文不过数骈,根据内容串联起来的一种体裁。陆机就曾流传出过“五十连珠”。但是要注意,一旦我们积累的“珠”被使用过了,就要自己打个标记,以后尽量少用,并要准备重新做“珠”了,一个人做的“珠”越多,就说明他读的书也越多,下的功夫也越多。当然,如果记忆力好,把自己所做的这些骈珠和词珠都能烂记于心,那就更好。

2、析义

析义的前提就是要寻找珠的来源,简称“珠源”。找“珠源”的方法很多,无定法。可以从《左传》《战国策》《四书》《五经》《三字经》等开始,也可以直接从《蒙求》《声律启蒙》等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与习惯,甚至根据学校环境,跟同学们一起选择一个同一个起点开始进行。下面我们以《蒙求》为珠源,讲一下什么叫析义。

李翰《蒙求》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如“王商止讹”“西门投巫”“孙敬闭户”“屈原泽畔”“绿珠坠楼”,其中很多成为后来《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取材的来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四字典故,通过分析理解,然后扩展成六到九字长句或隔句,所得的句子就叫“骈珠”。

例1:王戎简要

这是《蒙求》中的第一个句子,也就是我们的“珠源”,下面就开始“析义”。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基本信息: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简要:简明切要,指的是说话做事较干脆果断。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传说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这就是“王戎识李”的典故。

跟王戎有关的典故还有:王戎死孝、王戎卖李、卿卿我我、邈若山河、璞玉浑金、瑶林琼树等等。

经过以上析义,我们可以做珠为:

(1)戎怀取李之智。

(2)浑金璞玉之质。

(3)邈若山河之感。

以上便算是做出了三个“珠”,当然还可以做更多,没有定数。然后,就可以把这三个“珠”放到相应的分类中去,日后要使用时,稍微变化一下就可以用了。比如我们要写某人聪明就可以用,“天生慧眼,不惭识李之智。”当然,这只是骈句的一半,要做成完整的骈句,还要经过寻较和作骈的步骤。

例2:孔明卧龙

这也是《蒙求》中的一句,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做珠:亮有卧龙之心

例3:伯牙绝弦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做珠:高山流水之音

3、寻较

所谓“寻较”,就是寻找和比较,就是在众多的“珠”中寻找一个合适相骈的“珠”。“寻较”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平仄要符合我们前面讲义中的要求。

(2)内容要有关联性,忌合掌。

4、做骈

通过寻较之后,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作骈,即将自己所做之珠,做成骈句。比如我们刚才所做的珠,就可以做成两对骈句:

戎怀取李之智,亮有卧龙之心。

璞玉浑金之质,高山流水之音。

这个骈句,在平仄上,内容上都符合骈句的要求,这就是骈珠。然后,再进行分类收藏。这些经过精心整理的材料,就是一个一个珠子,等到需要的时候,我们用线穿起来,就是一件一件的珠宝饰品,必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秀给别人看了。

四、做珠技巧

做珠也要讲究技巧,通常来说有虚实两个方法。

(1)实珠法

所谓实珠法,就是根据典故,直接描述,让人一看就知道此句的出处和含义。

比如前面根据《蒙求》中“孔明卧龙”做珠:“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

(2)虚珠法

虚珠法,顾名思义,就是不直接提出,而是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把这个典故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惊汉阳穷鸟之客,叹梁甫卧龙之才。

《穷鸟赋》是东汉辞赋家赵懿的作品,在当时无可奈何的背景下,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穷途末路的鸟,巧妙的表达出心中的不满与无奈之情。而《梁甫吟》为诸葛亮所喜爱。这个骈句,前后两个分句讲的赵懿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如果大家对这两个典故不是很熟悉的话,就不会明白这两句话所言何事。虚珠法有点类似于现代汉语里的借代,有一定的隐喻性,当然就更富有想象的空间,更能代表一定的功力。

我们在做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声律方面的问题,一定要用规范的艺术来处理自己的灵感,丝毫也不要马虎。如果我们只考虑内容,不考虑章法,那这个世界就不可能有这么多色彩缤纷的文学体裁可以区分,也就不需要分门别类的学习了,顺口溜,打油诗之类,凡会说话的人都能说几句,还学习什么呢?

虚珠法和实珠法,各有各的用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前面是实珠,后面也是实珠,反之亦然。这两种方法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只要坚持就会胜利。否则,就是徒劳。

五、珠源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取典化珠是旧私塾启蒙教育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听到、看到、想到的优美词汇收集起来,化成自己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像一颗一颗的珠宝,等到用的时候,把它们用一根线穿起来,叫引线贯珠,就可以变成一串绚丽多彩的项链或者手链,这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那么,这些美的词汇从哪里来呢?下面我们要讲的作珠的词汇来源。

1、在典故里找

我们辞赋班大都是学过律诗的,一定掌握更多典故。举例说,前面说的《蒙求》。《蒙求》,取经传故事,编为四言韵语,共596句,2384个字。内容涉猎范围很广,包括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医药、占卜、民族、战争、动物、植物等多方面内容,保存着丰富的资料,确是一部名著。书中有典故592个,有的被广泛应用在诗、词、赋中,如“子猷访戴”,在李白诗集中出现十六次之多,杜甫诗集中也出现六次;“山简倒载”在李白诗集中出现十二次,杜诗中出现七次。而“堕泪碑”这个典故被引用或化用的唐诗共6页118首之多。可见,作珠这个方法,自古就有,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继承。

又如: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唐·贾岛)

蹉跎随汎梗,羁旅到西州。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这里就是化用了“堕泪碑”这个典故的。)

2、从古诗文里找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读唐诗,每天都在学习《声律启蒙》等,常常读,每次读到好的句子就可以分类收集起来,做珠化成自己的骈句。如:原句:柳丝、春雨、漏声、塞雁、城乌、画屏、雾薄,帘幕…等(温庭筠《更漏子》)。我们就把它作珠自化为:柳丝长,知春雨之漏声迢递;香雾薄,识谢家之帘幕低垂。

例1:材料1 七言绝句《春游》(宋·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材料2(百度):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根据以上两份材料,我就自化成轻隔骈句一组:

春城儿女,留早有之游风;汴水清明,记久传之习俗。

我在这里献丑,不是因为自己的句子化的好,最多只能算是抛砖引玉。

例2:原句为“连环吐月,空临玉匣之间;一叶乘风,渐入寒烟之际。”(唐·宋言《渔父辞剑赋》)

有人化句为“容华戴月,空临今古之间;思绪乘风,渐入无垠之际。”

例3:原句为“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化句为“弄晚之飞花片片,笼晴之残雨蒙蒙。”

例4:原句为“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李珣《巫山一段云》)

化句为“古庙依之屏嶂,行宫枕于水流。游仙经于巫峡,轻桡(ráo)向其水湄。”

除了以上几种办法,尚有其它几种办法可以作为我们作珠词汇的来源。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六、作珠有什么好处

1、省时间

我们很多人在这里学习,都是要工作,要生活,难得在这种情况下抽出一点时间保持一份爱好,实在是不容易,现代人本来也崇尚“效率”二字。在学习律诗的时候,就常常听大家说词穷,这个是非常好理解的,要到唐诗这个汪洋大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异于是大海捞针。所以,找到一条学习唐诗的捷径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做珠,开始的时候看似有些麻烦,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词珠和骈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2、古味浓

做珠的词汇来源,决定了化出的句子必定是古香古色的,这就像我们做家具一样,木料本身就是红木,做出的家具不管是不是漂亮,起码可以保证它就是正宗的红木家具。大家都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很多人写律诗,写辞赋,最头疼的就是写出的东西都是大白话,做珠有助于去掉这些毛病,使我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古香古色的美。

3、弘扬国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来宝贵的智慧结晶。如刚才所提到《蒙求》等,都是古文化的精华,《蒙求》本来就是一个百科全书,里面的那些典故不管是工作、生活、为人、处事,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被都具有超强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去化用这些经典的东西,其实就是在弘扬国粹,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做珠,要化得巧妙,最忌讳是全盘照抄。全盘照抄,对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起不到该有的作用,这个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实际生活中,也同样讨厌抄袭,考试的时候,抄袭会判零分,高考中考试卷抄袭会作废,生活中我们看见别人穿跟自己同一款式的衣服,就算衣服再美,也不会保留原来的好心情,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学习,大概会是什么水平,大家心里都有底,因此抄袭,是一种很容易就会被发现的愚蠢的行为,当然也是令人唾弃的行为。

做珠,不管是词珠还是骈珠,也必须是高质量的,有内容有内涵,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珠”。从骈赋审美鉴赏角度讲,词汇运用不得当,会给作品带来硬伤。有很多原创辞赋,由于词汇运用不得当,太白话味了,给人感觉不像辞赋,这样就降低了辞赋的品质。我们在学习和阅读古赋古文时,经常会遇到遣词造句十分妥贴又十分精彩的句子或片段,如果能把这些句子或片段读熟甚至背诵下来,就可以积累很多词珠和骈珠。古典文学,其语句是符合多数人的逻辑思维,即便省略主语、谓语,也能看明白,其中很多句子很美。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过、背过的词语、句子时间长了容易忘掉,如果把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随手摘录下来,就不会忘记了,但是,不能乱七八糟的摘,一定要分类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反之,越是积累得多,越难在必要的时候找到想要的珠。

此外,骈赋创作时,我们不能受现代汉语语法的束缚,应基于古典文学组句方法,从模仿中继承和发扬。学会组合压缩,五言七言的对偶句诗句中有很多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的骈句。要化得不留痕迹才是高手,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照搬。

本讲提纲:

一、做珠的概念

二、词珠

三、骈珠

四、做珠的技巧

五、珠源

六、做珠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