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三子李恪有多强?由他出任李唐三代目,也许没武则天啥事

 剧透历史 2021-03-11

公元643年,李世民的贞观政权,刚刚经历了太子谋反的宫廷大案。随着嫡长子李承乾的被废,继位人的问题立马又摆在了李世民跟前。

按照“有嫡里嫡,无嫡立长”的皇位继承原则,下一任的接班人,应当要在同为长孙皇后所生的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中产生。

先沉不住气的是魏王李泰。原本他带着一帮读书人编书,以往给老爹李世民留下的印象还挺不错,可这哥们急于坐上太子之位,跑到李世民跟前说什么自己当上皇帝后,一定要把儿子们都杀死,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大臣褚遂良听到这番话,当即表态说一个人连自己的儿子都能赌咒发誓这样对待,还能指望他真心对弟弟好?就这样,立泰被pass在了接班候选人之外,李治毫无意外地就成了第二任太子。

只是没过多久,李世民越看越觉得李治性情懦弱,恐怕不能担负统治帝国的重任,于是又动起了另立储君的心思。这一回,他心目中的合格人选,是第三子李恪!

于是,李世民准备再次改立李恪为储,但这一提议因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长孙与李恪两人也因此结仇,后来长孙无忌在房遗爱案中故意栽赃李恪,将其害死。

史书记载,李恪死后,“天下皆冤之”。那么,李恪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天下人都对他的屈死而感到冤枉和委屈呢?

相比于李世民的其他儿子,李恪身上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是李恪的血缘,最具特征的标签就是“两朝皇室血脉”,他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母亲杨妃则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大隋皇室自称弘农杨氏一脉,在两朝皇室血统、世家贵胄的双重加持下,李恪的身份自然是十分特殊。

不过,在李唐皇室执掌天下的大背景下,毕竟隋炀帝已死,大隋已亡,前朝皇室血脉的说法听起来唬人,对于李恪本人而言未必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更何况,历史书中对于他母亲杨妃的记载,只有“恪母,隋炀帝女也”七个字,这意味着这位杨妃不仅在隋朝时不得隋炀帝重视,到了唐朝,李世民也没有多宠爱这个前朝贵女。

使他从小透明变成众人焦点的,是他的父亲。

前面说了,在李承乾谋反被废、魏王李泰又说出“杀子传弟”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后,李世民对性情温和的李治寄予厚望,希望立李治为储君后可以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

但性格差异就是性格差异。时间久了,李治的温吞性子,让向来习惯大开大合主动出击的李世民头痛不已,担心他未来难以驾驭手下大臣。

而相比之下,李恪的性格和李世民极为相似,史书记载李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左思右想下李世民就动了易储的念头。尽管这个想法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下,最终没有形成现实,但李世民的“李恪类我”之说,却流传了开来。

这当中有两个值得剖析的关注点:一是李世民的李恪类我”之说;二是李世民为什么要介意长孙无忌的反对意见?

李世民是什么人?是李唐江山的半个开创者,是贞观之治的亲手缔造者,按理说看人的水平不会差,更何况知子莫若父,他都对李恪的印象这么好,说明李恪在能力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世民为什么要介意长孙无忌的反对意见?表明在立李恪为储君的问题上,长孙无忌是李世民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这就涉及到唐朝初年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大背景了,而长孙氏正是这个集团的代表性家族。

换句话说,这个集团也在考虑储君人选,是否能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为什么支持李治?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他们偏偏推出一个性情柔弱的李治,小心思就很明显了,无非是李治更符合关陇集团对“虚君”的期待!

而李恪与李世民性情相近的特点,那就成关陇集团十分忌惮的问题了,在好说话的李治手底下混事,总比跟李世民同样强硬的李恪好相处多了。

只不过,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没想到的是,李治这位不怎么强势还生着病的皇帝,后来竟然遇上了一个强势无比的皇后——武则天。

在后来的权力争夺中,武则天不仅通过抬升科举制地位,以及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搞掉了长孙无忌等一大票关陇贵族,而且更是在李治死后7年称帝,改国号为周灭了李唐!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在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去进行假,如果当时是由李恪这位李世民都曾经称赞的皇子继位,那么是否就不会出现武周代唐的结局了呢?

由此可见,所谓对李恪的怀念,这里头还有人们对李治、武则天这对CP的反面情绪在起作用。因为看不惯李治怕老婆,因为看不惯武则天由后宫干政发展到改朝换代,所以追根溯源到了李世民立储的问题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