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岁心理治疗大师:如何拥有精彩的人生?

 小宋老师幸福课 2021-03-12

文/小宋老师

01.

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心理学好书——《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

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亚隆。他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心理团体治疗的权威、当代知名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

我本人也是欧文.亚隆的铁杆粉丝,他写的《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日益亲近》、《直视骄阳》、《当尼采在哭泣》这几本书,对我生活以及咨询风格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写《成为我自己》这本书的时候,欧文.亚隆已经85岁了,令人震惊的是,此时他依然还在坚持为患者做心理治疗。

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欧文.亚隆人生智慧的集大成者。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85岁的智者对话,而对话的主题就是:

如何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下面,我就将这本书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提炼成三个要点来和各位读者分享:

02.

第一,不要让童年的不幸,成为一生的诅咒。

来自移民家庭的欧文.亚隆,童年过得并不幸福。这种不幸福主要源于母亲很少鼓励和认可他,从而导致他和母亲的关系异常紧张。

让欧文.亚隆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他父亲46岁那一年,有一天半夜,父亲感到胸部疼痛,全家人都非常焦虑和着急。而他的母亲,一直持有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一定有谁做错了什么。于是,母亲就把矛头指向了欧文.亚隆,然后告诉他说,“你杀死了你爸爸。”

那个晚上,面对父亲的胸口痛,欧文.亚隆也很害怕,这个时候他不仅没有得到母亲的安慰,反而得到了母亲的指责。从那以后,他就决定对母亲关上心门,很少去和母亲说话。与此同时,他开始进行不断的自我鼓励。

在我接触到的很多个案中,经常会有来访者把童年的不幸,当成是自己人生发展诸事不顺的挡箭牌。他们经常会说类似的话:“我之所以现在一事无成,都怪我的家庭。我从小都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关爱!”

而有的人,在面对不幸福的童年的时候,则会选择进行自我鼓励。例如,像欧文.亚隆这样的生命强者,他会选择相信自己、鼓励自己,然后用不断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从而使整个人生活得精彩无比。

当然,欧文.亚隆最终也尝试接纳了自己的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在她的原生家庭里,也经历过类似的创伤,也未曾得到她的母亲的认可。

03.

第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

在书中,欧文.亚隆提到自己经常会做这样一个白日梦:在梦中,会有一位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走到他所居住的贫民区,走进他爸爸的昏暗杂货店里,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他爸爸说:

“你的孩子欧文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希望您能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学校去接受教育,因为将来他必定会有很大的出息。”

虽然说,这只是一个白日梦,在现实生活中曾未发生过。

不过透过这个白日梦,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年少的欧文.亚隆是多么渴望自己被认可、渴望自己被外界所赏识和拯救!

这个白日梦,其实也是他在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贫民区,可以去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外部世界。

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期望,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假如一个人觉得自己注定会一事无成,那么他就很容易四处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会一事无成”这个结论。比方说,在面临失败的时候,这个人会更加容易放弃努力,最终果然证明自己一事无成。

而假如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会出人头地,那么在面临失败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气馁,反而会把这些失败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番磨练,最终会做出一番成绩来。

也就是说,我们的外部世界过得是否精彩,往往取决于我们在内部世界中对自己怀有怎样的期待。

最终,欧文.亚龙的自我实现预言在生活中慢慢得到了实现。回顾自己的一生,欧文.亚隆感慨道:

“现在回头来看,我心疼那个孤独、惶恐、但是意志坚定的小男孩(欧文.亚隆自己),并且惊叹他设法通过自我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尽管很偶然,没有鼓励、榜样或指导。”

04.

第三,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

欧文.亚隆能在专业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和他对自己优势的熟知以及对劣势的规避有很大的关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总是告诉自己,避开行政职位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我们真正的长处在临床研究、实践以及写作上面,但是我现在必须承认,我对冲突的恐惧,我腼腆的秉性,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知名的短板理论。根据短板理论,一个人想要成功,需要拼命地去弥补自己的劣势。

但是在心理学当中,还有一个长板理论。根据长板理论,一个人想要成功,要尽可能多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而非拼命地去弥补劣势。

显然,欧文.亚隆是长板理论的拥护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去担任一些行政岗位,但是他知道自己并不擅长管理。于是,他忍受住各种行政岗位所能提供的功利性诱惑,专心致志地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他在一天当中最常见的安排就是:上午写作,下午做咨询,雷打不动。在外人眼中,他过着像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但是他自己却乐此不疲,因为他在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并且,他依靠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05.

在这本回忆录当中,欧文.亚隆也多次涉及到“死亡”这个主题。例如,他经常会让患者做的一项活动就是:

在白纸上画一条线。线的一段代表着出生,线的另外一段代表着死亡。然后,他还让患者在这条线上做一个标记,标记自己现在年龄所处的位置。最后,他会让患者盯着这条线看一会儿。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练习,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生命的短暂与可贵。那么面对生命的这种短暂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克服死亡焦虑呢?

欧文.亚隆所给出的一个答案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更好地克服死亡焦虑。

当欧文.亚隆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没有遗憾的时候,他就对死亡没有太大的恐惧之情了。他在书中深情地说道,“我与患者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活,它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意义。”

多么希望自己在85岁的时候,也能像欧文.亚隆一样,自豪地说一句:我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