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当年:为了那一料收成

 富平人原创馆 2021-03-12

忆当年:为了那一料收成

文/任军平

夏收刚忙罢,麦子晒干筛净,入了仓。老家人就着手准备下一料种麦子的耕地。
先耽搁一晌功夫,离村子最近的地块,抢种上给种麦时喂耕牛的和草(玉米种稠一些,为了长青杆叶,当青草用),种麦时没时间给牛割野草。

夏至过后,天气干燥炎热,大中午菜地里的菜还有那硷畔上下的野草都耷拉着脑袋。唯有麦茬地里的麦青(收麦时散落的麦粒发了芽)深绿深绿,看起来该耤(犁地)头茬(次)麦地了。

乡下人对二十四节令特别重视,逢那个节令干啥农活不敢耽搁,否则会影响一料庄稼。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参与做庄稼活,父亲说我让书念瓜(傻)了,啥农活都干不了,我还真有点不服气。

耤jie(犁地)时先给牛带料,农闲时饮牛(让牛喝水)时泔水撒点盐就行了,牛下苦力时,就得加两碗麸子(磨面剩下的麦皮),这样牛曳犁时才有耐力。父亲早早就在地硷上割了不少青草,中午休息和晚上喂牛。

牛根头,曳绳,犁都寻出来,把曳绳等合适,梨铧磨光滑,还有那赶牛鞭拴结实,耤地快慢,鞭子摔的响不响对牛的震慑力很大。
我们家爱养母牛,下个牛娃子就是收入。母牛软作,一般套两个牛一同曳犁,以前用的是老式琵琶犁,犁铧是生铁的,碰到石头,障碍、犁铧就烂的背不住,耤地戳chuo条渠,还浅。现在用的是山犁,犁铧是熟铁的,把土翻个过,耤地深、还不打(烂)犁铧,这个山犁份量重了些,来回路上肩膀上不好扛。

我们家二十多亩麦地,分布在好几个山头和沟壑,最大片场有四亩多,其余有几分的、一亩多、二亩大的。我耤地起身早,不吃早饭,为了提防牛干活时偷吃草,影响干活进度,我给两个牛都套上了笼嘴,牛欺软怕硬,二哥耤地时根本就不用给牛套笼嘴,感觉多此一举,他一声呵斥,两个牛曳着犁小跑着,我摔着鞭子,胡张八九骂着牛,牛犟筋抽着,慢慢悠悠,地里的黑蚂蚱被牛惊叫,四散而逃。我感觉到带遮阳草帽都是我干活的累赘。老远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吵架哩,其实是我骂牛不踏犁沟。

到地头回犁时,牛又让曳绳绊住了,欻chua弄(收拾)半天,连绊牛腿的曳绳都打绊不出来,好不容易回过犁头,牛不是曳着重犁沟就是留个生梁,溜渠走了。鞋子里边早就灌满了土,汗流浃背,满身尘埃,一晌功夫没有耤下多少地,净欻弄了拄棍(老式犁调深度的撑杆)子了。

老瞅着家里来的路上,看母亲或妹妹送饭来。我最喜欢母亲做的饭,特别是在地头享受。软蒸馍夹绿铡铡辣子,炒洋芋丝,或者是洋芋包子夹芫荽铡铡线线辣子,罐子里是洋芋粥粥,稠稠娄上一碗。牛也没闲着,这时不停咀嚼着,牛蝇随着牛摆着尾巴起伏不定,嗡嗡飞来转去,这时也顾不上躲避牛屙出熏熏的一坨臭屎。

这样跟在牛屁股后面十多天,衣服让汗浸得云云朵朵,一股酸腥臭味,不带草帽,晒成了非洲人,手上让那粗糙的撇绳磨得起了好几个血泡。来回扛犁和牛根头,双肩疼的不敢挨东西。这就是农村人极平常的农事劳动,多少辈了,都是这样过来的。

头茬地耤完后,地里还有好多活路都要干,早起晚归,更有苦硬的大叔,大中午顶烈日也在地里忙碌。
我和大(父亲)一起掏地里绊犁铧的石头;地里上季雨水冲倒的豁口,用石头垒起,还要加垒,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前功尽弃,还要做好多返手活,推土垫起豁口;地畔挖去稍桲子(杂灌木),推车子推土,堆起一条长土龙,为了地里积雨水保墒;地硷上的杂草、灌木挖去,省得与庄稼争肥、争墒(水份)。

地里又长起了杂草,该耤二茬地了。比起头茬生地,二茬地好耤多了,牛和扶犁人都松泛些,可又得跟在牛屁股后面,摔响鞭,顶烈日,闯尘埃,大声吆喝,口干舌燥得十多天。

白露快到了,抓紧时间挖洋芋腾种麦的地。下了一场透雨,地里稍微晾晒一下,能进地干活了,抓紧时间套上牛,挂上耱,收耱地,趁墒耱碎胡基(大土块),也耱平耤过地的犁沟,这一切都是为种麦做前期准备。

我们这儿地势高,地气凉,种麦就早一些。农家土粪早就拉到地里,均匀倒开,大粪也捂熟了。白露前后种麦子,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晚。

这时地头都是忙碌着的乡亲,好多积攒的活路赶种麦前干完。持扬土粪的比较多,这是底肥,一点都马虎不得。
化肥买来放在闲地方(窑洞、房子),碳酸氢铵气味特大,刺的人眼睛发酸。还有硝酸铵、尿素、复合肥。麦种子挑选干净,分别存放。那时小麦种子有:七四一百,产量高,磨出面粉柔韧性不好,颜色不太白;小燕五号,产量也高,个子矮,地里不好装架子车;七四一产量可以,个头也高,种的人比较多。

种麦所需农具也搜寻出来,平时不用都塞在角角旮旯,灰尘都盖满了。耱条别好,耧也扛出来,曳绳都理好。
镢头大小都准备好,大人用粗笨的、小娃用轻巧的,连打胡基用的篐斗子(长木锤形式)也拿出来了。
有的人赶往牛羊集会上挑选打忙工的耕牛�,趁自己家的钱买来大小、苦力软硬的牲口。散集会时,通往各村的路上吆牛人,随人流涌回自己家。 
只要有一家动势开始种麦,其他人都按捺不住了,整个村子都忙活开了,全家齐动员,种麦赶节令,趁墒情,一点都不敢耽搁。

撒化肥,耤地,耱地,耧地,一气呵成,人和牲口忙碌上半个月左右,把麦子抢种进去,喂牛草都是回去,叼空(抢时间),到村边地里割的和草。忙碌下来,人和牲口都瘦了一圈。

麦子种进去,下了白雨,还要套牛耱或用耙子娄圪畚(土壤硬化,妨碍种子发芽)。出芽不齐还得补种,硷畔,硷下,地角都补种,麦芽出齐了,人们才松口气。

麦种上了,庄稼人才能闲一段时间,出去揽活挣钱。
冬季来临时,又套上牛把麦地耱一遍,听老人们说是破坏土壤蒸发孔,保护墒让小麦深扎根,安全越冬。下雪时,还要撒一些尿素化肥,是为了给小麦开春拔节时提供肥力。

闲的没事的人,到麦地里去捡散落的石头,省得收麦时绊坏镰仞子。
谷雨到清明这前后,麦地里就有了忙碌的身影,那是人们给麦地里锄地除草,这还是保墒、保肥的一个很关键环节,除去杂草,不让它和麦子争肥、争墒,破坏土壤蒸发孔,老人说:“锄地三次,如下场小雨”。

看着小麦拔节、抽穗、扬花。乡下人又忙碌着收拾打麦场,先拚(和挖一样,力度小点)场,下场雨就撒麦薏或短麦秸草,套上桲枷、碌碡让牛曳着碾压麦场,叫割场。碌碡后边桲枷上还要挂上拖条(树枝或长蒿枝捆绑一簇,),用石头压着。割场也讲技术,下过雨场不能晒太干,干了场割不光,起层;场也不能太湿,太黏,那样割的场裂缝子。转圈,一边收,另一边放,如此反复,角角落落都要碾压到,这个过程中还得拿笊篱接牛粪,否则碌碡碾,拖条拉,污染了麦场。这个割场过程,麦子收割到场里,之前前每下一场雨都得进行,共用麦场的几家人为割场也会闹好多不愉快,这家嫌那家没牲口拉碌碡,人不到场,打彷徨不干活。

等到布谷和盼黄盼割叫起的时候,夏收快拉开序幕了,夏收的轻重武器,作场(工具),全准备好了。
阳坡搭镰早,种背坡(阴坡)地的人一看人家动势了,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天到自家地里拧(转)几回。路上急匆匆忙碌的人多了,牲口多了,拖拉机多了。拉架子车的;吆牛的;扛橵镰的;胳膊窝夹镰刀的;拿麦耙,嘴里噙着烟袋的。

人见人第一句话,“搭镰没有”?“还没呢,地有点背(阴),冬里尿素撒的有点多,麦还是黑绿的”。
再过两天,人们见面的话又变成了:“碾了几场了,今年碌碡底里打头咋样”?“麦种进去就没见啥雨水,麦秳子(麦粒)都是瘦纤纤子,打头不行”。
各家都抢收麦子,抓紧时间碾场,起场,扬场。相互间都帮忙,特别是碾场时,团结的力量就是大,碾了一场又一场,期间天气又将当(影响)了几回,麦刚摊开,又髭zi(堆)起,折腾了好多回,乡下人苦力不值钱,连天都不让人消停,该下雨时不下,不该下雨时老下。

接下来见面就问:“腾捡了没有,麦秸髭了没有”?“麦秸髭了,麦秸碾的囊火(软乎)的很,冬日里牛爱吃”。
后边的日子就抓紧时间,晾晒麦秳子(麦粒),晒干,筛净,好入仓。今年收成不行,麦秳子瘦,草籽还多,忙碌了一年,打了不到十石dan(一石400斤)麦,留下籽种,交了公购粮,一大家子人哩,有可能还不够一年吃。
忙碌了一年,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流了那么多汗水,耽搁了那么长时间。一年盼一年有好收成,一年盼着一年富裕。哎,这年景!

一代又一代,就这样忙碌着,为了那一料收成,满怀期待,吃苦耐劳,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坚守。又该为下一料的庄稼做准备了,忙碌模式又开启。
我背着行囊,同村里的年青人一起,辞别父老,涌向那滚滚的打工潮,去讨生计,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二零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作者简介:任军平(静云),铜川印台陈炉古镇立地坡村人,普通农村,七零年出生,喜欢阅读,闲时偶有拙文推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