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时宝官 2021-03-14

生活的折磨终于使“我”理解了母亲的苦衷,“我”不再为谁负着什么道德责任,开始“上市”出卖自己,走母亲的路。“我”认识了钱与人,“钱比人更厉害些,人是兽,钱是兽的胆子”。

老舍的中篇小说《月牙儿》讲述了一对母女的悲惨的遭遇,为了生存,先后沦为了暗娼。反映了底层老百姓的一种绝望,她们的遭遇夹杂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月亮代表一种纯洁的美丽,但是在小说《月牙儿》中,却代表了清冷凄凉。一种在黑夜之中无法逃避的冷清,令人感到一种惆怅和无以言表的悲凉感 。

我们眼见着小说的主人公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那种无助令人痛心和痛惜,最后她已经深陷泥潭之中,放弃了抵抗,更令我们感到一阵愤懑,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看着女主人求生无路,最后走入自己所痛恨的那条路,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母女相继为娼,这个触目惊心的惨痛为我们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起耻辱感,更重要的是活着。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01、底层女人的悲哀:为了生存,唯有出卖自己

小说一开始就讲述了女主角“我”的父亲死去,从此生活陷入了困顿中。母亲为了生存,开始为别人浆洗衣服,变卖家里的物品,苦苦维持生活。

随着家里典当物的丧失,母亲再也无力承受生存重担,于是找了一个依靠另一个男人,即“我“的继父。母女两人的生活开始好转,脸上有了红色,手上的那层鳞也慢慢掉净,我也有了上学的机会。

可见在那个时代中,男人是社会的主宰者和经济支柱,而女人离开了男人,连最基础的生活都难以为继,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

但好景不长,继父离开了,母女两个再次失去了生存的依靠。

于是, 难以生存下去的母亲已经无路可走,为了生存只好将自己作为商品出售,走上了暗娼的道路。

作为上了几年学的受教育者“我”,一开始对母亲的生存方式爱恨交加,

“我恨不能骂妈妈一顿”。

但想到自身处境之后,“我恨自己不能帮助妈妈”。

首先,物质生存困境是导致女性道德沦落的表层原因。 其次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只能依靠男性生存的,父亲的死亡、继父的出走使母亲失去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依靠劳力难以支撑生活的情况下,选择出卖肉体,来获取生活所需。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这种生活方式既无奈又心酸。

母亲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仅有的一点尊严,出卖自己,却只能过着刚刚保持温饱的生活,为了生存,沦为男性的玩偶。

不过,母亲内心还有一丝希望,女儿就是她唯一的希望,所以在阿爸走后,母亲沦为娼妓后,

她郑重地说我:“念书!念书!”表现更是明显。

可见在他们眼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了女儿有一个好的前程,那么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同时这也是母亲精神上的一个支柱,她至少还有一个盼头。

后来母亲干不动了,找了一个馒头铺的掌柜作为依靠,几年后再次被抛弃。

她苦苦寻找女儿,最后发现女儿也沦为了暗妓,母亲内心世界彻底坍塌,她悲哀地明白,这就是她们母女俩的命,所以她变得异常现实起来。

她开始检点我的东西,问我的进项与花费,似乎一点也不以这种生意为奇怪。“能多弄一个是一个,咱们是拿十年当作一年活着的,等七老八十还有人要咱们吗?”

母亲知道钱是唯一赖以生存的命脉。

生存成了首要,自尊和情感早就荡然无存,所以她对于女儿的亲情也无暇顾及。这是最可悲的地方了,生存成了活下去的唯一目的,金钱成了全部的希望。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02、“我”在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无果,重复了母亲的道路

小说中的“我”目睹母亲的堕落生活,一开始从精神上反抗,尝试改变和拒绝继续母亲这样的暗娼生活。

我试图自我独立,在校长的帮助下在学校帮文书写东西来换取一日三餐和晚上住宿,此外还编织东西换点小钱,后来换了新校长,连这个差事也没有了。

校长的侄儿给了我一些钱,并且安排了住处,买了新衣服,“我”成了这个男人的爱人,这样的生活令“我”感到既离不开他,因为有了他就有了生活来源,可是又痛恨这个男人,痛恨他就这么把自己给骗了。

后来,家里来了个小磁人,原来是那个男人的妻子,她求自己离开那个男人,把男人还给她。

于是,“我”偷偷搬走了。去小饭馆当女招待,终于过上了自食其力的日子。

然而因为“我”不会曲意讨好那些客人,又失业了。

“我”这才真明白了妈妈,真原谅了妈妈”,走上了与妈相同的道路。

在赖以生存的物质受到威胁的境遇下,受过教育的“我” 选择了与母亲相同的道路维持生计,终于明白了生活现实。 逐渐看清了生活对“我”们的摧残。

“为我们的嘴,我 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好像我们身上没有别的,只有一张嘴。”

“我”终于明白处境的艰难,理解了“妈妈所走的路是惟一的”。“我”希望独立自主生存的意志逐渐崩塌,物质的缺乏恐惧逐渐侵蚀“我”的伦理道德,迫使“我”走向暗娼。

女性所谓的社会道德、良心、自尊等在这种情况下统统变为空谈。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拼尽了全力,却依然得不到维持最低生活的物质保障,逐渐沦落以致发生道德畸变,无可避免的悲惨命运。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工作中一次次受到压榨,感情上受到欺骗。

“我”受过教育,对命运进行过反抗,寻求自我独立和人性尊严,女性意识觉醒,企图改变生存现状,避免堕落为娼,但现实逼迫“我”陷入了生存迷茫境地吗,最后不得不沦为暗娼。

认清现实后抛弃了伦理道德,“我”醒悟了,“羞耻不是我造出来的”。

在那个江湖中摸打滚爬后,我逐步看清并深谙了那个圈子的生存规则,

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谁坏谁就占便宜。

一见面,“我”就能判断出对方的脾性,上来一开口就问身价的,那是有钱人,对于那种不愿多出钱的普通人,“我”会细细和他谈条件,让他回家拿钱;对于那种油子,得罪不起,不然她们会会叫巡警来捣乱。“我”不得罪他们,我喂着他们,及至我认识了警官,才一个个地收拾他们。

还有年轻的学生,年长的老年人,只要有钱,“我”都会招待。

这些经验叫我认识了“钱”与“人”。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

这时候的“我”已经彻底看透了这个现实生活,懂得了适时生存,可是“我”从容应对的模样,令人觉得一阵悲凉之感袭上心头。现实生活已经吞噬了一个对生活有着美好憧憬的女孩,俨然成为了一个会生活的机器,麻木得令人心痛。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03、婚姻并非现世安好,而是另一种枷锁

其实,本来“我”还有一条路可走,毕竟是小学毕业,面容姣好,而且心灵手巧,如果嫁给一个条件相当的青年,应该可以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可是婚姻真的是女性的避风港湾吗?

小说中借用了“小磁人”,再次粉碎了“我”的希望。

“小磁人”就是一个将婚姻看成安身立命的唯一栖息处,她长得非常漂亮,可是她的丈夫却在外面养情人。

可是“小磁人”非但没有勇敢走出这个婚姻围城,反而在丈夫一再的出轨后依然恪守传统的婚姻伦理 :

“她说她得找到他,她得从一而终。她有公婆, 娘家还有父母,她没有自由”。

她一次次去恳求丈夫的情人,将丈夫还给自己,在这个婚姻中,这个女人活得卑微又憋屈,她们彻底束缚在了传统女性爱情和婚姻伦理观中。

女性这种依附、所属男性的“体统” 已在女性心理扎根,即便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也不例外。“小磁人”身上得到显著体现。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她遵守着男权社会传统规范的三从四德,面对丈夫寻花问柳不归家时,她说她要从一而终,说她有公婆、父母。她的依附对象是丈夫,是以丈夫为核心的家庭,“小磁人”们换来的是生存保障。

后来她丈夫离家出走了,她失去了依附对象,便失去了自我,走向生存困境。

这个时候,“小磁人”羡慕“我”。

“我真要笑了!我有自由,笑话!她有饭吃,我有自由 ;她没自由,我没饭吃,我俩都是女人”。

原来婚姻中的女性失去依附对象后, 即成为一个空洞的存在,一无所有,丧失独立意志和存在价值,她们面临着严峻的精神生存困境。

看来,婚姻也未必给女性一个美好的保障,她们依然无法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和依赖。“我”悲哀地意识到了这点,不得不走上了母亲的暗娼之路。

这样的觉悟更令人感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哀,一种深深的绝望感袭上心头。

母女相继为娼,《月牙儿》揭示了生存之痛,比耻辱感重要的是活着

结语:

在小说中没有姓名面目的同学们,她们尽管接受了教育,最后也没有逃脱做姨太和暗门子的生活,仍旧成为男性摆布的对象,接受教育的现实没有改变她们作为男性附属而存在的遭遇。

或许为了生存,或许是为了虚荣,最后都成为了男性社会的精神“俘虏”。

萧红说 :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

《月牙儿》中的女性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和母亲为求生存走向道德沦丧 ;“小磁人”和同学则顺应男权制社会规范,成为了另一种牺牲品。

“月牙儿”在一系列挣扎之后终于明白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无力,明白“所有的好名目都是空的”, 最终都迷失了自我,为了生存而彻底迷失了自我。


共同品味经典小说,在文字中感受人生百态,体会人生百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