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养老机构的内部运行困境探析

 快乐英平 2021-03-15

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 年底,全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亿 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亿人,占总人口的12.6%。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之大,相应的养老问题也就必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这将长期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说,这也成为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重视的基本国情。

鉴于这一严峻形势,国务院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搞好养老社会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目前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想真正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这三支力量上。其中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养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当前中国养老机构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过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所以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01、养老机构内部运行面临的主要难题

1.1 相关专业人才数量稀少

总体来说,基本的服务意识已经普及,但依然有待提升。“医养结合”下,对高素质护理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要求其个人基本素质高,也要求一定的医学素养。除此,养老机构中不仅缺乏护理员,还需要其他岗位,比如管理岗,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专业人才。再者,老人们也会有相关的心理需求,就完善养老机构而言也会需要心理咨询专业的人才,等等。总体而言,养老机构的人才储备情况将直接影响其提供的服务质量。但在现实中,养老机构的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民办养老院的管理较混乱,甚至有的会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同时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很多民办养老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护理人员,存在着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问题,质量也就更加无法保证。

1.2 医养结合仍存困难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众多,截至2018 年底,我国有近1.8亿 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而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都是通过与相关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的形式来进行医养结合,只有少数养老机构内设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总体来说条件有限。而且老年人的收入有限,尤其是患病的高龄老人,能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的收费也会较一般养老机构要高,所以这样的医护服务还是难以满足目前急需得到健康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1.3 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差异化境遇

在养老服务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境遇却大有不同。比如有的民办养老机构目前面临高闲置率、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情况,导致经济上入不敷出,运营面临困境。而此时有的公办养老机构已经“一票难求”了,甚至需要长时间的排队才有机会入住。

02、养老机构内部运行困境的根源分析

2.1 资金短缺

根据养老机构的投资运营主体,可以将养老机构分为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总体来说养老产业具有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尤其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来说,发展压力陡增。虽然现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性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进行一定的补贴,但这些补贴力度对于养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来说仍显得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于是,有些民办养老机构为了节省开支,不愿意更新相关设施和设备等,也就无法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就吸引不到更多老人前来入住,更容易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

2.2 忽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经济增长是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结果,一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因此,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的争夺也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作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员工素质,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际存在的巨大老龄人口数量,表明社会公众对于养老产业有着刚性需求。可是就现有状况看来,养老机构重视人才的力度不够,通常为了节省开支而不敢设立太多限制,却没想到人力资源恰恰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养老机构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一是要注重管理型人才的引进,二是要注重有医学相关素养的专业护理型人才的引进,包括对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的重视,等等。

2.3 养老医疗资源相对紧缺

医疗资源本身较缺乏,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面向“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但目前截至2019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2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仅775.0万 张。而截至2018 年,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就已经约有4000万人。所以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床位连这样的一部分群体的需求都难以满足,更不用说其他老人。可见,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目前仍非常有限。

2.4 服务水平与质量参差不齐

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遭遇差异化境遇,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办养老机构收费相比有的民办养老机构来说,普遍收费相对较低,性价比较高,成为大多数老人的首选。民办机构一般自负盈亏,自然会因各自资金投入而规模大小不一,所以服务水平和质量差别较大。而相关条件较完善的民办养老机构收费又会水涨船高,会使一般或低收入家庭难以负荷。

03、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存型的社会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会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在往发展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养老机构也会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继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是目前有效解决养老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就从总体上来看,机构养老依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欧阳涵,我国养老机构的内部运行困境探析【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