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基金在高位还是低位,最详细的步骤供您参考 第一步:看清基金类型 先看是主动还是被动,从基金的投资目标就能看出来,投资目标是跟踪某个指数的,就是被动基金,投资目标是实现净值/收益增长的,就是主动基金; 然后看基金类型:偏股型、偏债型、混合型等等 第二步:看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就是基金的资产配置了,一般基金都会按照业绩比较基准做好配置。 例如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80%+中证全债指数20%,意思就是80%的大/中盘股+20%的债券/央票。 业绩比较基准中往往还有恒生指数权重呢,意思则是加配了港股。 业绩比较基准如果是行业指数,例如半导体行业、医疗行业等等,则基金往往只会配置这个行业的股票。以及少量债券,通常是90%股票+10%债。 第三步:分类型看估值 估值常用的指标比如什么PE啊,ROE,PEG这些。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投资于行业指数行基金这么看估值: 传统行业看PE(TTM)就是滚动市盈率,比如银行、保险、酿酒、食品饮料等等。这些行业的业绩相对新型行业稳定。 周期性行业看PE(动):比如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稀土等。动态市盈率可以参照历史10年高低位置做参照,高低线为15%。高于10年历史的15%,逐步减仓卖出,低于历史的15%逐步加仓买入。位于中位数下方也可加仓买入。 高成长性行业看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率(PEG),和现金流贴(CDF)现:如芯片、锂电等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成长行业往往能获得高溢价,估值一定是和成长性相匹配的。用传统的市盈率方法看局限性非常大。 (这里说明一下,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估值范围可以参考,你可以想象一下投资于行业指数的基金基本上90%都是本行业的股票,基本上也就当成行业指数来看了) 其次,投资于综合指数的基金,同样适用于动态市盈率估值法。 比如投资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还是以历史10年的估值水平的15%看估值高低。(详细内容可参考我的第一个视频) 综合指数增强类的基金(沪深300增强、上证指数增强等。),估值方法也可以按照综合指数类来看。 关于被动型基金。就看跟踪的哪个指数了,我们的分析也就分析分析指数就好。(参考上面对各类型的估值) 比较困难的估值,就是主动管理型的基金。 这里告诉大家,这种基金不需要看基金持仓的估值情况,原因在于能看到基金披露出的信息已经是上个季度的事情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也只有等到下个季度才看的到。 这里是这篇文章的精髓,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估值情况不要看基金本身的持仓。要看基金经理的风格和合计比较基准的估值水平。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公募基金有被动持仓65%的要求,也就是说基金经理无论如何都会有半仓以上的仓位。所以市场下跌也会跌,市场上涨也会涨。如果基金经理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中证全债指数,这类基金直接看沪深300估值就好。不用看别的。 其次就是大家可以关注基金经理的选股风格,偏向大盘龙头还是二线龙头?偏向业绩成长还是偏向稳定防守。有一定持股倾向性的基金经理就多几个估值参考。比如喜欢创业板龙头的寂静经理,估值参考创业板50指数的历史10年估值。(创业板50指数剔除温氏股份后科技属性更明显,可以参考。)喜欢均衡配置的参考沪深300,喜欢大盘股参考上证50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