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守之道 | 《道德经》笔记No.28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这像是一个泰卦。

泰卦,内刚而外柔。是天地交,而万物通达。

为天下溪,就是为天下的沟溪。这就是无言的担当,也就是坤卦之厚德载物。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复归于婴儿”,就是一种单纯的状态。是大智若愚之态。

因为通泰,通达了,就没有那么多怨气,戾气,不平之气。孔子也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就是一种安贫乐道的状态。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是和上几句的对偶句。

无极,就是混沌,就是合于道,和光同尘之态。比“复归于婴儿”更为精微。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句式类似。

朴,就是质朴之态,为元初之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大制不割”,就是看似分离,其实是一个整体。这就是老子的政治体制,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朴散则为器,是一个从无为到无不为的过程。这个“散”是道化的过程,以合乎道的方式,立天下体式,这就是古之道术。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 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庄子·天下篇》)

庄子所言之“一”,相应于老子所言的“婴儿”、“无极”、“朴”。

得道之人,就是不离于“一”的。

而圣人,这是趋向于“一”,是“朴散则为器”之大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