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4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这是醒人三问。这三问让忙碌奔波的人,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写《道德经》和《伤寒论》系列文章,难道是为了获得名吗?难道是为了获得财吗?得到了一些名利,却失去了生命的根本,哪个更有害?

这一章,是朝向我们的自心的。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我们这珍贵的生命用来承担什么?什么值得我们去做?乃至于不惜自己的生命?

老子,就是这样让我们真真切切地问问自己。

答案,在我们自心中呈现,如果我们能坦诚地面对自己,不作任何的逃避,“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彻底地直面,反而从内在生出光明,生出祥和,生出“无畏之心”。有此无畏之心,人能真正做到“知止”,才有可能上达“止于至善”。

2.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如果我们不能反求诸己,守住真心,初心。那么,人将迷失于名利中,反而被名利所累,忘了最初自己想要做什么。名利终是一场空,身消命散两无成。临终初心现眼前,抱憾此身无有生。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提倡“知足”,“知止”。够了,就停下来。

这是老子给生命的一个底线。

守住这个底线,我们放开手脚可以作什么?

如果我们的“甚爱”和“多藏”,不是私己,而是为公,“甚爱者,不爱己而爱人;多藏者,不藏于己而藏于民,一宅而寓于无私,则亦无所费而无所亡”

近代的徐梵澄先生阐述的一段话真好:

问曰:文明正以人之不知止足乃能进步,又何说也?曰:循道迈进,求真而不厌,亢极而无悔,举凡身、名、货利皆所不顾,得丧、荣辱、存亡皆不足以动其心,此近于无为者也。是则老氏亦不能斥其非。甚爱者,不爱己而爱人;多藏者,不藏于己而藏于民,一宅而寓于无私,则亦无所费而无所亡。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不失其正则亦不辱而不殆。此圣功也。若得丧存亡之私意胶固于其心,则犹俗人也。守此知止、知足之诫,可以无咎。至若文明进步,则依乎圣智之力矣。

为了天下苍生,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不惜名利,不惜名誉,不惜身命,也要去做的吗?找到了这个,这个人就立住了。这是中国的读书人的信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了书,读了千百年来圣贤留下的精华,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着想,要服务于大众。这是中华的文化精神。

你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这样说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最近在研究《伤寒论》,也一边做笔记,真的,落实在文字上,就发现这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不然就会自误误人。还会不断犯错误,在这里,虚心接受大家的指正。不同的伤寒论研究者,相互之间还会有出入,这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给我的难题。看到徐梵澄先生的这句话:文明正以人之不知止足乃能进步,又何说也?曰:循道迈进,求真而不厌,亢极而无悔,举凡身、名、货利皆所不顾,得丧、荣辱、存亡皆不足以动其心,此近于无为者也。这段话给我们更深的感触,也进一步让我把对《伤寒论》的研究学习,继续下去。也希望方家多多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