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秦国“援赵抗匈”

 刘恒瑄 2021-03-15

秦国“援赵抗匈”的真相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说是赵武灵王攻打匈奴时,秦国曾出动十万大军驻守边境(也有说五万的,没关系,反正都是子虚乌有)做为赵国的战略支援。更有人说“秦国人认为中原再怎么内斗也是自己的事情,就是不能容许外人来插一脚,直接彰显了秦国的大国气度。”对此,只能呵呵了。

现在有很多的这粉那粉,利用网络的低门坎,整天在网上发布自己杜撰的故事,编造历史故事,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为自己的意淫对象涂脂抹粉,行为十分可笑。“秦国出兵支援赵国攻打匈奴”正是这种行为的一个代表,对于熟知历史的人来说它们当然只是一些辣眼睛的垃圾文,不值一提。然而对于喜欢历史却又不甚明了真相的普通读者来说却极具误导性,对于健康的历史研究风气有很大的污染毒害作用。

下面,让我们从一些细节入手来揭穿这些伪史。

 首先,这些迷粉的历史常识非常欠缺,连赵武灵王攻打的对象都没搞清楚。稍微懂得一些先秦史的人都知道,匈奴这个民族不是自古有之的。虽然有说商周之际的“犬戎(猃狁)”就是匈奴的前身,但真正的“匈奴”一直到战国末期才正式形成,它是由包括犬戎(猃狁)在内的很多草原游牧民族长期逐渐融合而成的。在战国中、早期,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还是一些名为“犬戎、林胡、楼烦、义渠、东胡”的分散活动的游牧部族,其中在赵国北方的主要是林胡和楼烦,而秦国的北方主要是义渠,燕国则主要与东胡等对抗。大家明白了吗?也就是说在赵武灵王时期,还没有匈奴这个民族!某些网友这是要玩“关公战秦琼”啊!

      战国时期的草原部族不仅各自的地域不是很广大,军事实力也不特别强悍,与之相邻的燕、晋、赵、魏、秦等国均是分别与这些戎狄民族对抗。可以看出,赵、秦两国在北方并没有强大的共同敌人,所以没有军事合作的迫切需要。某些迷粉之所以把匈奴看得那么强悍,一方面是因为历史知识太过贫乏,既不知匈奴何时出现更不知匈奴也不是生来就强悍的。关于匈奴,他们很可能只略知其在西汉早、中期时的状态就直接套用到所有时期。另一方面,把匈奴说得强悍也是为了烘托秦国的强大,他们用心良苦啊。

那么赵国需要秦国的支援吗?先让我们看看赵国对北方游牧部落的斗争史:战国之初,赵国的主要领土处于原晋国的最北部,与楼烦、林胡这两个匈奴前身密切接触。当时三晋初分,赵魏韩三家的领土是零散割据并且互相交错的,赵国的领土不仅不完整,甚至疆域之中还有一个狄人建立的中山国,可以说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和复杂。赵氏集团通过不断努力,攻灭了中山并驱逐或同化了境内的一些夷、狄部落,历尽艰辛才形成了一统北疆的局面。所以征伐胡、狄其实是赵国图强的一个基本国策,既是保家卫国的需要,更是开疆拓土的手段。赵氏正是通过不断打击这些异族才获得了广大的国土,统一了全境,成就了自己中原大国的地位。而一直图谋中原的秦国一直视三晋为战略对手和东进障碍,怎么可能出兵帮助赵国发展强大呢?

      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赵国的实力对楼烦和林胡形成压倒性优势,经过一系列战争,赵国夺取了河套地区,建立了九原郡(今包头市),赵国国土得到很大扩展。这也是中原华夏民族的地盘首次延伸到河套北部地区。到了战国末期,初步统一后的匈奴趁着赵国被秦国牵制了大量精力,于是频繁骚扰赵国边境,妄图趁火打劫。却没料到此时正值李牧守边,被一战歼灭十万部众,多年不敢犯边。可见,不论是武灵王伐胡还是李牧守边,赵国一直都是依靠自己强大的军力对林胡、楼烦、匈奴这些草原部落作战,其间不仅没有受到秦国的丝毫帮助,反而受到秦国在其他战线的骚扰和掣肘!历史上,赵国是有名的“中央之国”、“四战之国”,即指处于中原中心位置的赵国,四面被秦、魏、齐、燕、胡人等强敌包围。所以赵国的国防力量非常分散,四面八方均不得不部署军队防范侵略。如果不是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赵国必然就像“韩”、“魏”、“宋”这些国家一样虚弱。

秦国有能力支援赵国打击胡人吗?先让我们看看在赵国北击胡人的时候秦国在干什么?这一点,即使是靠看电视剧了解历史的朋友也清楚,当时的秦国则正苦于与义渠缠斗,并且一度束手无策,甚至连芈太后把自己都“贡献”出来了!稍微动动脑子想想看,狼狈到这种境地的秦国哪里还有什么军力和精力去支援赵国打“匈奴”?他们没要赵国支援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秦粉们意淫“援赵抗匈”事件,可能也是因为觉得当时的秦国跟自己想象的强大形象差别太大,只好从当时相对更强大的赵国那里抢一点抗击胡人的业绩来装裱秦国所谓的强大。然而历史毕竟不是小姑娘任由他们打扮,秦国援赵抗匈的故事终究只能是秦粉们的梦呓。

     另外,秦国也不拥有某些人所想象的所谓“大国气度”。事实上,匈奴后来变得强大和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秦国多年来持续对中原各国进行的频繁骚扰和兼并战争,极大牵制了赵、燕等国的精力使之无暇顾及匈奴。不仅如此,甚至秦国自身也因将几乎全部精力用于进攻兼并华夏各国而无力抵御匈奴南侵,丢失了原先赵国征服的九原等地,令匈奴获得充足的物力、空间和时间从而逐渐发展成为草原霸主。

 秦人大规模打击匈奴则是在始皇帝赵政统一全国之后。此时由“林胡、楼烦、义渠、东胡”等草原部族融合而成的匈奴已利用中原兼并战争无暇北顾的机会陆续统一草原,日益强大起来,利用中原各国应付秦人侵略的时机,不断向南发展,甚至从秦国手里抢走了原先赵国和燕国的北部边界和富庶的河套地区,直接威胁秦朝国都咸阳。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赵政于统一之后的第六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发动了一场攻击匈奴的战役,重新占领了河南地(河套地区),夺回九原郡,随后便将自己和燕、赵两国留下来的长城加以增修连接,仅仅拿回了以前赵、燕的地盘,又对匈奴采取了守势。

      为了自圆其说,“秦学家”还翻出两家共祖的老黄历来,说秦昭王是看在赵秦两家同姓同氏的亲情上才鼎力帮赵国站岗的,所谓“兄弟相争但不容外族插手!”他们甚至还替秦国硬拗了一个“秦赵同源、华夏一体”的现代感满满的口号(那时就有“华夏”一词了?)。确实,与赵国一样,秦国也是造父的后裔,亦为赵氏。“兄弟”的说法乍看上去也似乎挺有道理的。然而从非子封秦到武灵王时代,赵氏嫡、庶两脉已分开五百年更迭了二、三十代人,血脉亲情早已淡漠,有的只是倾轧和争斗。在赵国初立时最困顿的阶段里,秦国不仅从未出手相助,反而历来只是作用为一个敌对和阻碍势力,屡次实施侵略:(赵)成侯二十四年,秦攻我蔺。肃侯二十二年,…秦杀(赵)疵河西,取我蔺、离石。…(武灵王)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秦国就是这样看重同族情谊的!不仅如此,对于血缘更亲近的梁国(秦仲幼子之国),秦国更是毫不客气,只忍耐了一百余年就将其吞并了………秦国的“虎狼”之名那可不是浪得的。

     不过历史上武灵王与秦王的会面,倒是真有那么一次。但真正的史实是赵武灵王乔装假扮使者入秦,目的也只是为了潜入秦国了解秦国国情。至于与宣太后秦昭王协商联合打匈奴一节则完全是秦粉们编撰出来的电视剧剧情。

可见,所谓秦国支持赵国北击匈奴这个“故事”,除了赵武灵王攻打胡人和游访秦国两件事有点史实背景外,其他情节都属于虚构。不难发现某些粉丝吹捧秦国的手法与一些“精美”杜撰“华盛顿误砍樱桃树”、“爱迪生智救母亲”等吹捧美国的手法是多么相似!且不说秦国出兵援赵抗匈这件事从头到尾连个肥皂泡也算不上,即便秦国真的确如秦粉杜撰的那样在赵国出击林胡时也曾陈兵国境,按照秦人一贯的脾性,大概率也只是为了阻挡“匈奴”溃兵入境,更有可能是为了坐山观虎斗以便趁火打劫享渔翁之利。至于支援赵国,就只是秦粉们脑子里的战略了,本质上只不过是为了给他们所谓的“大秦帝国”再抹上一层金色的彩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