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蓟县观音阁与塑像

 黄之中 2021-03-16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图片


图片      由城墙拱卫着的蓟县去北平东约50英里。1932年春,我首次目睹此地的一座木构,其比例迥异于满族宫殿,后者建造时所依据的主要是1733年敕令发布的一整套“法式”。

图片

图片

      那次难忘的旅程是我第一次体验远离主要交通干线,远离北平和上海这类大都市。如果是在美国,老式的福特T型车早就只能卖作废铁了,而在北平和小城之间,它还被用作定期的——毋宁说是不定期的——交通工具。出北平东门数英里以外,我们来到了箭杆河。河水的宽度在旱季萎缩至不足30英尺。但是,细沙的河床大约宽达一英里半。乘船渡过主流以后,汽车陷入松软的地面寸步难行。我们这些旅客只得帮着把这辆老破车推过整个河床,同时引擎轰鸣,后轮疯转,把细河沙掀得我们满眼满鼻。此后尚有其他崎岖路段,我们不得不反复地从汽车里跳上跳下。50英里的路程耗时3个小时不止,但那真是刺激有趣。那时我尚懵然不知,今后数年我会习于这样的奔波且安之若素。

图片

      我此行的目标是独乐寺的观音阁。它高耸于城墙之上,遐迩可见。远观时愈觉其活力与祥和。那是我首次看见一座真正古趣盎然的建筑。

图片

      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彼时宋朝初立,而此地尚为凶悍的辽人所踞。观音阁分两层,其间夹有平座一层。中国建筑用独有的结构体系“斗拱”支撑出檐,在此为一系列巨大而简洁的双下昂。其下支柱中段微凸,顶上是深远的屋檐。

图片

      环绕上层的平座同样由这种“斗拱”支撑。于是,它们构成了三条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饰带。这些与后世的直柱、细小密集的斗拱形成了鲜明对照。凡熟悉敦煌石窟中唐代壁画者,均感觉它与那些壁画中的殿宇惊人地相似。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音阁中有一庞大泥塑,为高达60英尺的十一面观音。靠上的两层阁板只得在中央留出空腔,在像股及像胸的高度上形成展廊状空间。这是迄今中国已知的现存最大泥塑像。

图片

      顺便提及,这座观音阁和它前面的山门一我最早的两个发现一在营造学社的记录中长期保持为最古的木构,且其年代记录一直未被打破,直到1937年7月初我偶遇一座唐代建筑;数日后,现正进行的中日战争就爆发了。


来源:北京交大古建筑 选自《梁·华北古建筑调查报告》梁思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