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预言羊肚菌,吹个不大不小的牛

 lyan63 2021-03-16

俺从来不搞羊肚菌,却有一堆羊肚菌大咖哥们,国内羊肚菌大腕80%和我有n多交往。所以,在羊肚菌领域,虽然俺不动手动脚,却可以指手画脚。
不说状告甘炳成的简单操作,也不说批判羊肚菌疯狂的执著,光是在对羊肚菌栽培技术进步的预测上,俺就缔造了连续多年的准确记录。
当然,零零碎碎谈羊肚菌风险和劝诫,对于疯狂的羊肚菌栽培迷恋者来说,无济于事,每一年的欢呼伴随着的都是在角落里无声的哭泣。
好事年年有,问题继续多,羊肚菌这种心跳的状况,仍旧源于多数人对于食用菌培植基本概念的欠缺。温光水气四个字,搭配出了各种迥异的环境状况,经验不能理解成为通行的理论原则,就变得特别的难以捉摸。似乎连战连捷的故事甚少,而富(高产)不过三代(年),几乎就是羊肚菌行业的梦魇。
有些网友可能会觉得我比较没那么重视他们的成绩,其实这说明他们根本不了解我。因为在他们的成绩给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我不可能不重视,而他们的成绩充满偶然因素的时候,我不方便乱泼冷水。实际上,以我这样的老油条观点看问题,大体上都是一眼就有八成把握判断的。如果希望我给出细节指导,那得请我去做更多了解才行。但我明白许多人其实只是自我感觉良好,不过指着我的影响点个头,那很可能比什么鉴定会都强。毕竟挑刺党的肯定意见比一堆大人物的签字效果未必差。有这样效果的大人物,其实也不一定会随便签字的。
话说2019年4月,第4届全国羊肚菌大会,我在榆林,和张亚、刘伟、谭方河在房间闲扯,就提到羊肚菌工厂化生产。他们都是羊肚菌方面的单项选手,只有我是食用菌界的混合选手老鲇鱼。
当时我提出羊肚菌技术虽然看起来不够成熟,但是完全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并盈利,哥几个用可以吃下我的眼光和大嘴面对这个提法。然后我给他们做了解释,告诉他们“为什么”。
老实说,这种事情对他们这些吃尽了羊肚菌苦头的人来说,那时候想都没想过。但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自有道理,并非胡说。
工厂化要求的当然是技术稳定发挥,但是那时候他们觉得这自然条件顺季节都干的提心吊胆,工厂化大投入大产出,怎么可能保证盈利?当然这几个哥们都不是生产型的,不了解生产盈利的基本路线,那就是利润率高于风险概率,即可以有利润。
然后,我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强项,说:综合你们的各自优势,组合一个生产流程,结合俺的老骨头熬油,你们觉得会有风险吗?而且,真正做起来了,各方面继续加强,利益水平不断提高,风险概率不断下降,前途不是一片光明么?大家都不反对了。
不过,那天赵琪还在路上没到场,而大家都意识到是时候考虑相关尝试了。
时间过得很快,最近,赵琪和刘伟都分别做了不同规模的全室内试验,看起来都没有低于我预估的水平。而且,从方法上说,都是没有不可重复内容的,这等于宣告:羊肚菌中国模式工厂化技术基本上接近完成了。
为什么我能够提前两年预告这个技术的可行性呢?无他,不过是多一些基础概念,在理解羊肚菌生产的现象和本质之后,明了了羊肚菌栽培的成败和达产要点。
我这么吹乎一下,估计有大把曾经“高产”的栽培者要不服了,我没有办法说服所有人。技术理论这种玩意,说得清的人,一点就透,说不清的人,一辈子也无法给他弄清楚。
这班羊肚菌兄弟果然不是含糊人,时至今日,俺可以放心大胆的说一句,羊肚菌工厂化培植,等的就是投资了!羊肚菌产业的新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羊肚菌工厂化的模式和现有杏鲍菇金针菇海鲜菇鹿茸菇和双孢菇都不一样,周期也不长,投资比上述菇种低,单位菇房面积盈利水平更高。虽然初期可能要摸索一些细节参数,但基本上不存在生产风险,如果建成投产,那么周年鲜品供应将很快实现。农户生产,成本其实大体上和工厂化相差不大,但工厂化的产品销售优势明显,未来的农户生产可能就只能走干货的路子了。
各位,还要做羊肚菌冒险家的读者,可以歇了,勿谓言之不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