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清:与其说父母生了你,不如说,你生了父母,生了自己,生了整个世界。

 呼称 2021-03-17

图片

专栏|妙言妙语       文章|妙  清      录音|大黄猫 
编辑|涓涓清流       图片|网  络 (侵删)


01
 
:
@妙清老师
如果所有的外在体验
都源于内在思维的这个原理,
怎么去理解遗传疾病,先天疾病呢?

微笑: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
对“所有外在的体验,
都和内在的思维有关系”,我很认同,
但还是有一个困惑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
有的孩子一出生或者几个月大的时候
或者说无意识状态,
那他们外在的这些体验是为何呢?
很想听妙清老师说一说。
 

 
02
 
妙清:
这个问题很好。
1.我们的生命,
并非是从呱呱坠地丶刚出生才开始的。
与其说,父母生了我们,
不如说,我生了父母,
生了我们,生了世界。

这个有点难理解,但是不需要理解,
我们更多的去聚焦解决方案上。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
晚上你睡着了,梦见了你的父母,
你的孩子,还有你。

那么,梦中的你,
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梦中的妈妈生了你开始吗?
不是的。

2.所以,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觉者,
他其实也是带着他的知见而来的,
可是,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孩子呢?
只能说,跟你有着特别的因缘。

整个世界,所有的发生,
只为一个目的,就是,让其觉醒。

所以,看起来有些早夭了,
先天疾病的,等等,
我们不能用常规的
活着就是好,死了就是不好,
这简单的价值观去判断。

你并不知道,那个发生,
可以触动多少心灵,
或者在为那整个环境,
起着怎样的作用。


所以,我们并没有判断能力。
 
03
 
那么,关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或者说,遇到灾难,
怎样可以收到灾难背后,
真正想给你带来的礼物呢?

既来之,则安之,
你跟着发生走,遇到问题,处理问题。
不知不觉,这发生,这牵动,
会带你经历很多东西,
使你的生命更饱满,
以至于最终遇见彻底的觉醒。

所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
惋惜,怪罪,伤痛上,
而是放在,领悟学习和成长上。
那么,灾难的使命,完成。
就是如此。

 
04
 
那么,遗传疾病呢,又是怎么回事呢?


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复制。
当我们认同父母,或者不认同父母,
我们就会变得像他。
样子像,脾气像,个性像,等等等等。

然而,随着我们心灵的逐渐自由,
自己不粘着(不需要他人的认可),
那么我们的身体,相貌,
也会逐渐呈现出另外的样子。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
当我们神志不清的时候,
我们集体会认同一样东西。
我们集体认同,身体就是全部,
集体认同,钱是干嘛的,我是有罪的,
等等等等。
 
这些可以说成是,
集体潜意识,集体价值观。


然而,这些都是,不自由的表现,
都是无意识跟随的表现,无明的表现,
并非真相。

真相就是,
你安宁,你自由,你无限,你不固定。
就是如此。

05
 
所以,遗传疾病不一定会遗传,
有些养父养子,感情深的,
反而会发生遗传。
 
实际上,都是我们的心灵复制。
实际上,都是我们的内心
认同,跟随,一种错误的爱的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最终要走向的,是自由,
真正的自由。

自由的人,更能给出正确的爱。
正确的爱,不但使人有力量,毫无压力,
还会使人清明,觉醒。
使人发现自己也是如此不可思议。


就是如此。

:
@妙清谢谢老师!
看完老师的解答,心里只有一种感觉,
就是如此!要的等的好像就是这个答案。


06
 
Renny:
中国有句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个人如果被蛇咬了一次,
这个人往往会产生恐惧,
那么恐惧在哪里呢?
我能想到的是:身体肯定是有恐惧的,
那么另外是不是指文字里提到的
“思维上的”恐惧?
 
很能理解并且可以相信,
这个被咬过的人,即使见到井绳,
他内在的恐惧也会再次出现(恐伤肾)
 
那么,按照第一课的原理,
这个人也会因为恐惧,
会遭遇到更多的恐惧。
那么,这个人是因为内在先有恐惧,
才遭遇到被蛇咬呢,
还是他被蛇咬了之后才开始恐惧的?
最终这又如何破呢?

妙清:
恐惧出现,是因为那个发生没有觉知。


什么时候没有觉知呢?
突然发生的,发生超预期的,
这些都会让我们懵逼。
说,这恐惧藏在身体里,
也不是很正确。
具体恐惧藏在哪里,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解决。
所有的恐惧,以及过去经历的创伤,
我们都可以在静下来的时候,
带着觉知地重新去看一遍。
恐惧是因为,这个事情没看清,
或者过于陷入在某一个局限的点里。
带着觉知去看一遍,任何东西,
包括习性,都会被减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