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中医药方便 2021-03-17

图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渐冻人症,是一种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构音不清、进食呛咳、肌束颤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被称为“神经系统的绝症”,也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中发展最快、预后最差的一种。据统计,男女发病比率为1.0∶1~1.6∶1,患病率为4~6/10万,目前,利鲁唑(Riluzole,又名力如太)是唯一通过了美国FDA认定的可以延缓ALS病程的临床药物,也是临床治疗ALS的首选药物,但其价格昂贵,且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严重地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此相比,中医药干预治疗ALS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

1、病名

《证治准绳》:“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其中所指的“痿”与ALS患者所表现的全身进行性无力和肌肉萎缩的临床症状相符,因此大多数医家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痿证”范畴,而同时也有人根据该病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不同的病名,例如林通国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归属于“筋痿”“痿厥”范畴。尚尔寿认为,本病应类似“肌肉瞤动”。钟碧红根据其肝肾亏损、肾阴阳俱虚的病机将脊髓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归为“风痱”。王继明等则提出将“喑痱”作为该病的中医病名。这些医家对该病病名的探索,对于认识其中医病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及判断预后转归具有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

2、病因病机

ALS的直接原因是运动神经元退化,但确切病因迄今不明,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兴奋毒性、氧化损伤、神经细丝异常聚集、细胞内钙离子异常堆积、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线粒体功能缺陷以及细胞凋亡等多种学说,但至今医学界也未能确立一个规范性的说法。从中医“痿病”而言,本病病机早在《内经》就有记载:“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肺气热,则皮毛先痿而为肺鸣。心气热,则脉痿,胫纵不任也。肝气热,则筋痿,口苦而筋挛。脾气热,则肉痿,肌肤不仁。肾气热,则骨痿,腰脊不举。”体现了该病多因外邪、内伤所致脏腑精气受损,气血不足以濡养筋脉,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虚损有关。其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但总体而言,以虚居多,或伴有实证,表现为本虚标实,最终常常发展为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机制。

正如《素问·痿论》提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以濡养筋脉,以致四肢肌肉痿弱不用。这和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而起的观点相契合。许振亚等认为,本病病机为饮食不洁,或久处湿地,或思虑过度,脾胃受伤。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及四肢,脾胃亏虚,运化失常,精微不能输送,故肌肉失于荣养。姚树田亦认为本病病机以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为主。

根据肝肾同源及脾肾先后天之关系,不少医家认为本病同时存在肝肾亏虚。林通国认为,肝主筋藏血,为经脉之所宗;肾主骨藏精,为五脏六腑之本。一旦将息失宜,房劳过度,则肝肾阴亏虚以致衰竭而发为“痿厥”。谢仁明等、钱百成的研究均认为,ALS在临床表现中的肌束震颤及舌肌震颤的症状,皆由肝肾不足,精血不足,四肢及筋脉失于濡养所致。

吴以岭等提出从奇经论治该病,奇经受损,五脏六腑皆失气血阴阳之温煦濡养;奇阳虚乏,则其统帅、督促全身阳气的作用减弱,循行所过部位的脊髓与脑受累,失于温润而发病。陈金亮 认为,根据任督脉为“阴阳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若奇经阴精不足,则致八脉空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皆失其所养,筋骨肌肉失其滋养而废痿。

3、 辨证治疗

陈心智等治疗以肝肾阴虚为主要病机的ALS患者,采用由知母、鸡血藤、黄精、白芍、当归、桑椹子各20g,熟地、山药、锁阳、牛膝、龟板各15g,陈皮10g组成的虎潜丸,辨证加减,可补肾填精、养血和肝,临床效果不错。

与西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从不停步一样,中医药在干预ALS方面无论在临床或在基础研究方面都一直在探索和进步。尽管在临床治疗方面,中医药尚不能处于主导作用,但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对于此病的干预在降低治疗成本,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优势,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下,只有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并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技术治疗,才有望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