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肝日”是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等各类肝病患者数量高居不下,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的背景下,为动员全社会开展和普及肝病科普知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经全国人大批准于2001年提出并设立,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今年的宣教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 牛年春节刚过,今天迎来了第21个“全国爱肝日”。要做到真正的爱肝护肝,首先得知肝懂肝。 肝脏经常被形象比作身体器官中的“老黄牛”,这里有两层含义: ● 一是因为肝脏负责全身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激素等物质的代谢,并通过其生物转化作用负责药物、毒物的代谢解毒; ● 二是因为肝脏内无神经分布,肝脏损伤常无特异性症状,俗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脏默默的工作却毫无怨言,即便是受到损伤,也不曾发出丁点“抱怨”。故称肝脏是身体器官中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如果平时不懂得爱护,肝很容易积劳成疾,临床上首诊发现就已经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病例屡见不鲜。 为响应今年“爱肝日”的主题——“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预防肝病在春季的复发或加重,从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和防治结合角度春季爱肝护肝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01 调养精神,心态平和 保持心情舒畅 肝病养生首先要在精神和心态上调养。《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是提醒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防止疾病发生和进展。“怒伤肝”、“郁怒伤肝”、“肝火太旺”,生气、抑郁易导致肝失疏泄,气机紊乱而诱发疾病。 特别是在春季,肝气开始升发,情志抑郁,有碍肝气的升发,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因而,要想肝脏强健,要注意情志养生,学会制怒,除却烦恼,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在心态上,保持乐观情绪,以宽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量力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02 密切病情监测 缩短复诊(查)的间隔时间 天气回暖,万物生发,外界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增多,容易感染甲肝、戊肝等经消化道传染的嗜肝病毒,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携带者也容易转为活动性,导致肝功能损伤。此外,春季节日较多,饮食劳逸失度,很容易造成脂肪性肝病的形成与加重。 从祖国医学角度讲,肝属木应春,而春天是草木生发的季节,肝木逢春,木气偏旺,而旺并不意味着强,此时易诱发各类肝病的产生或加重。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建议开春时节根据自身病情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肝脏体检,项目通常包括:病毒性肝炎系列、肝功能、血常规、病毒DNA/RNA水平、甲胎蛋白、腹部彩超或CT、肝脏弹性检测等。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间隔2-4周复诊1次,病情稳定者可间隔2-3月。 对于既往无明确肝病者,如果出现:精神不振、容易疲乏、胁肋疼痛、食欲减退、厌食油腻食物;目黄、小便黄、肝掌、蜘蛛痣等症状及体征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或就诊咨询专科医生,必要时及时治疗。 03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卧床休息时,肝脏血流量可比站时增加30%,静卧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的功能损害,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所以休息对于肝病患者的预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避免过度劳累,人的活动量越大,其肝脏的血流量越小,肝脏获得营养的成分就越少。 过度劳累还可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容易招致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但过于安逸少动,也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还可诱发脂肪性肝病的形成,同样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建议病情稳定的肝病患者应适当活动,依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按专科医生的建议调节活动量的大小,避免出现运动过度。春天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春日到野外短途踏青游玩,也会有益于陶冶情操,保持心情的舒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懒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早点起床,适当活动,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活动时要和缓轻柔,切忌过度劳累,使心情舒畅,肢体舒展,以适应春生之气,使身心融入春天的勃勃生机之中。这样既提高了身体素质,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身心健康,但提醒出门一定要带口罩,勤洗手。 04 饮食方面 饮食方面多吃清淡食物,补充足够的水果和蔬菜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需求。少吃甜食、油腻食品,以免因脂肪含量过高增加肝脏的负担,形成脂肪性肝病。 非肝硬化活动期的患者要摄入足够的蛋白食品,食用肉类时宜用鱼、虾、瘦肉;平素兼有胃肠功能不佳的人可多吃白扁豆和豆制品,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且有除湿热作用,还可调节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特别提醒,对有慢性肝病者建议少吃或者不吃腌熏制食品,谨记绝对禁酒,酒精是所有肝脏病患者的天敌,是肝病加速进展的催化剂。 从中医养生角度讲,饮食宜辛甘而省酸。药性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对于饮食来说也亦然,春季养肝,饮食总的原则是宜选辛、甘温,忌酸涩。《内经》中“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万物复苏,推陈出新,阳气升发。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顺应肝气的生发之性,对于早春时节应适度食用“辛温发散”之品,如大葱、生姜、大蒜、韭菜等食物。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为肝气旺盛之时,“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酸的食物会影响春天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并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乘脾犯胃,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 应适当吃一些甘味的食物,甘味入脾,培补脾土,可有效防止肝气过旺,此类食物如蜂蜜、大枣、山药等。此外,还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滋润食物。还可选用具有养肝、健脾、清热解毒等作用的春季时令野蔬,首选荠菜、香椿、百合、春笋、马齿苋、茵陈等,以养肝、健脾、解毒、化湿。 到了晚春时节,气温日渐升高,饮食更要注意清淡,不宜进食羊肉、狗肉、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更不能盲目使用温补药物,因为气温上升,温补药会加重身体内热,即使是体质虚弱的患者,也应以清补与平补为原则。 爱肝护肝,我们一直在努力!10余年来,我们安康市中医医院肝病团队,在积极推动本地区慢性肝病科学、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把爱肝护肝行动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开展慢性肝病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宣教随访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级国家课题,团队获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爱肝日”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多的关注身体的“老黄牛”,懂肝爱肝护肝,遏制肝炎! 分享一波 顺便点个赞 在看 |
|
来自: 新用户8825scG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