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扁舟

 木香草堂 2021-03-18

陈仁香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近200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生成了班集体中最特殊的群体。他们本应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金色童年、天真灿烂的笑颜、活泼的身影。但是由于家庭的特殊,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馨。班主任身处学校教育的第一线应该积极去关注这一庞大的群体。应该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留守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扁舟

一、 用爱心弥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

每个人都在关爱中成长,谁都不会将它拒之于千里之外。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会让孩子喜欢、让孩子亲近。曾看过一个留守儿童的作文《我的家》,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留守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就歧视他们或放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生活中,就在不经意中。单纯的,不带丝毫功利之心的老师的爱,能够温暖留守学生干涸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 用爱心塑造留守学生健全的人格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转贴于面队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教角色的缺位,该做什么人?学作什么样的人? 留守学生他们感到迷茫,困惑。因此,班主任作为一个班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作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指导老师和引路人。应多关注他们,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现象,并加以及时矫正。不放弃,不抛弃,让每一个留守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注视,从而走出成长中的困惑。用深厚的爱生之心,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每一位留守学生,用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爱使留守学生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教师无私的爱心是无形的教育资源,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三、用爱心让留守学生感恩家长

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

做为老师,无论课内课外,多用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在关爱和期待他们,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让他们学会感恩。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如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开展与留守学生家庭有关的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原由;或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留守学生的教育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班主任应该用爱赢得信任,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