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级《有趣的形声字》该如何理解?

 吕俐敏 2021-03-18

这次统编教材五年级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中,选入了王宁老师的一篇文章。作为王老师的死忠粉,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在王老师的讲座、不同书籍中读过几遍。

本文中令一线老师不能理解的是形声字的第二种分类中,所举的两个例子:蜀和祭。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形声字一般都是成串出现的,比如请清情晴箐,而这两个字,如果按照课文谈到的,上面的部分都是声符,那么,还能构成什么字呢?是不是根本想不起来?

当我们查阅工具书的时候,比如,蜀,以下是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中的解释:象形字,加虫以别类。

说文解字(孙刻本):象形。

谷衍奎先生的《汉字源流字典》,象形字

人教社辞书研究中心编写的《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中,蜀,是形声字。

而祭,几乎异口同声的,都是会意字。

难道王老师错了吗?

翻检王老师《汉字六论》,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来源所自,我们尝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在王老师这本书里,主要的分析工具是汉字构形系统,分析的视角是造字的视角,而非构字的视角。造字,是历史视角,构字,是共时视角。

用历史视角看造字,王老师认为,早期形声字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强化形声字,也就是在这个部分中,作者列举了两组例子,一组是给象形字加声符的例子,就是课文中的星、雞、鳳,这些字,都是先有了星星、鸡、凤的形旁(形体),当然,同时也有了读音,在此基础上,通过加跟这几个字的读音相近的声符生、凡、奚等,让这几个字成为了形声字;而另一组,是给象形字加形符的例子,就是上文中的蜀、祭的例子。这两个字,也是先有了蚕和祭的形体(形旁),但同时,这两字的读音也有了。就在此基础上,加了形符,用了这两个字原来的读音,加上新的形符,于是,就成为了给象形字加形符,构成形声字——王老师称之为强化形声字,第一组,强化了读音;第二组,强化了意义。

第二种来源的形声字是分化形声字;第三种是类化形声字。大家看到的类似于“打挑抗扛捡”的例子,应该来自于类化的结果。(具体可参加王宁《汉字六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