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阳气在表,最宜吃姜

 孙郎中 2021-03-18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空调、冰箱的普及,人们在夏天可以有钱任性、可劲儿贪凉——吹空调!喝冷饮!吃冰食!然而,这一套组合不仅违背“春夏养阳”的养生之道,而且违背夏天应该“热”着过的养长之道。因为,有如冬天般清凉的空调可直接闭合体表毛孔和汗腺,使人不得汗出——谁呆在空调屋里还出汗?使本应由内而外散发的机体余热被关闭在体内。结果因夏季而起的湿热郁积于体内,加上贪食寒凉之品,直接损伤脾胃的阳气,造就了现代人到了夏天常常感觉疲乏无力,出现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暑湿症状,甚至腹痛腹泻。可以说,有许多现代病与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

         如果想避免这些现代病,除了要有顺应天时的生活方式外,夏天时不时喝一点姜糖水,可起到散寒解表、暖胃止泻、增加食欲的作用。因为生姜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温中止呕的作用。不仅如此,生姜还有解鱼蟹毒之功效,能治风寒感冒、寒痰咳嗽,可疗胃寒呕吐。当然以生姜取汁刺激发汗、暖胃祛痰的效果最佳。“晨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民间流传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的。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夏季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并在《内经·厥论篇》说: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篇》有云,“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可见夏时的阳气多在“肌肉孙络”,也就是阳气在表。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具体描述道:“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那么,我们现代人夏天该怎么办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其实,老祖先很早就立下了两条根本养生大法,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写在《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正常情况下,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散发在表,使得体内虚寒、胃中虚冷,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汗液多了、唾液少了,而且胃液的分泌也都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夏天食欲都不太好的原因。春夏养阳,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在夏天吃一些辛温的食物如姜,不仅利用姜的热驱走胃中的寒,起到平衡内外的作用,更主要是帮助机体适应天时,使阳气容易散发出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获“万世师表”尊称的孔子,或因“不撤姜食,不多食”得以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仍活到七十古来稀的岁数。而在韩国,有三伏天喝红参汤养生的习惯,这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究竟怎么吃才能将生姜的保健功能发挥到极致呢?俗语有"上床萝卜下床姜,夜晚生姜赛砒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之说。可见生姜应在早上或白天吃,因为生姜味辛,入肺、胃、脾三经,有温中焦,发表散寒、健脾胃和止呕等作用。起床后吃生姜,可以促使机体在一夜醒后的早晨鼓舞阳气升发、气血充盈,有助于人们斗志昂扬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而晚上吃生姜则会影响睡眠。当然,姜的吃法很多,喝姜汤、吃姜粥,炒菜时放姜丝,炖菜时加姜片,拌饺子馅时加点姜末都可以。但吃姜时最好不要去皮,带皮吃会更有助于发挥姜的整体功效。

         然而,凡事皆有度!夏天食姜也是有讲究的。首先,夏天食姜并非多多益善,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过食容易上火;其次阴虚体质的人,比如五心烦热、口干、咽干、眼干的人不宜多食姜。还有,烂姜不能吃!有人说“烂姜不烂味”是错误的,生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变性,诱发癌症。所以,烂姜不可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