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养阳之我见

 孙郎中 2021-03-1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历代医家对此条文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这是古文互辞写法,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不能割裂开,单句单句的理解。此条文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养阳养阴兼备。而很多人认为“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就是说春夏要注意养阳,秋冬注意养阴。二者争论不休!关于学术上的这些争鸣,我不想再加入其中去争论。我觉得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天人合一”、“顺应四时”。人体要和外界大自然相协调。民间谚语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春捂秋冻”的养生方法。春夏阳盛于外,大家易出现贪凉伤阳的做法:长时间的空调低温,雪糕冰水不离口,冰镇啤酒日日豪饮,戕害人体之阳气。“天宝一轮红日,人宝一息真阳”,请大家好好爱护自己的阳气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为春夏阳气升浮,秋冬阳气敛藏。那么夏至养生,是养阳还是养阴呢?我的观点:养阳!越是到阳气外浮至极点的夏至,越要重视养阳!养阳的本意是养内虚之阳,因此,既可饮食温补阳气,亦可用扶阳类汤药,或者艾灸,都可扶助内阳。食物及调料以温性或热性的为好,如羊肉、鹿肉、干姜、大蒜、大葱、胡椒、辣椒、八角、茴香等等,而忌生冷、油腻、凉茶。总之,天气越是炎热,越是要吃性温性或热性的食物。另外,夏至吃荔枝,喝点白酒,亦是养阳之法。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说春夏养阳,养阳应该吃温性的食物,但夏天才有西瓜,西瓜性寒,那夏天该不该吃西瓜呢?——阴阳互根,阳不能离阴而独存,阴亦不能舍阳而孤立。春夏养阳气的升发,若暑热逼人,阴津耗伤,则阳失根而随汗外脱,故需补津以敛阳,则阳归于阴中而能平衡。因此,暑热时可以吃西瓜,但千万不可过食。 然而,夏至虽阳气外浮至极点,一阴却始生。当适当避暑,勿使内火燔灼;勿过食煎炸、烧烤、辣椒等物,以免动火伤阴;静可生阴,动能生阳,炎暑时节,一动不如一静。夏至时,中医一直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所以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闭目养神”,从而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如有条件,建议中午应进行30分钟左右的午睡,最有利于体力的恢复,消除疲劳困倦,养足精神!再者,夏日炎热,腠理开泄,容易外感风寒湿邪,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以免引发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另外,夏季为心火当令之时,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可用乌梅30克,白糖100克,水煎作汤服亦好。也可点按百会、涌泉等穴位,以助收敛上浮之阳。
  动能生阳!运动是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养生手段之一,但夏季运动要适时适量。运动时应尽量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4点这段阳光较为强烈的时间段,以早晚运动为宜。夏季锻炼,强度不可过大,以减少汗液消耗,如运动量过大,可服用“生脉饮”以养气阴。夏至时节,不少人还会出现全身困倦、乏力、 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此时可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藿香正气水”,以缓解症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