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冬病夏治”

 孙郎中 2021-03-18

 在正值小暑时节,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了(7月16日)!酷暑炎热,有人抱怨,有人烦躁,有人躲避。我认为,这实在没有必要!相反的,我们应该感恩天地送来炎热,让身体出汗,让阳气升浮,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灿烂炫丽。越是炎热,我们越享受,因为炎热的天气也是天地赠送给我们的人生的厚礼。况且,炎热能让阳气通畅,可让我们借天地火热之力以冬病夏治。试问,你一个冬天受的寒湿关在体内,如果没有夏天的阳气,身体怎么能通透疏散呢?大自然安排了夏天,自有它的道理。那么,究竟什么是冬病夏治呢?其治病原理又是什么呢? 冬病夏治,便是借阳气旺盛之力,通过调治,疏通人体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增强年免疫力,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缓解“冬病”病情。换言之,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要健康,就要顺应天地之道。而夏至之后天气炎热,人的阳气亦外浮,阳盛于外则虚于内。此时用三伏贴、针灸或辨证内服中药扶阳等,即是巧借天地之阳气以温煦人的阳气,阳气健旺,自然可以祛除寒邪。比如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病症便可在夏季治疗,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脾胃虚弱、风湿痹证、老寒腿、过敏性疾患、妇科杂症、肿瘤、亚健康者等,这些病症往往属于阳虚。夏日有三伏天,天地之间阳气最旺,若能善用天时,可借三伏天之暑火以补人之阳虚,往往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传统中医认为,患有“冬病”的人群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加上冬天寒冷,“两寒夹击”,难以“解冻”。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难治愈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内里心火正盛,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不过,如果人体阳气衰弱、内里又无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冬病又会上身了,反反复复,越来越重。故而,我们可以正好借助天地之间的暑热以温通阳气,加强人体的气化功能,从而达到祛除寒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千万莫要错过,否则又得等上一年! 我观察到,夏天通常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多见于有两类人:一类是“见不得寒的人”,另一类是“见不得光的人”。第一类人,因为怕冷,毕竟夏天空调温度不是盖着的。我曾碰过一个患者,就诊说眼睛痛,我说怎么引起的,她说做高铁,人脸识别,吹了空调,然后就痛了,互动发现,这位患者曾有三次小产,产后落下身体酸痛的毛病,是位产后风的患者,到了夏天不敢直吹空调,超市地铁站都要裹得严严实实,后来她眼睛痛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处理,走厥阴治疗思路,夏天是这类人温阳是最佳时机,冬病夏治主理念特别适合这类人,三伏灸对这类群体效果非常好。还有一类人是怕阳光,生怕阳光紫外线伤了皮肤,各种名贵护肤品防晒。举个例子,前多天有个老妇人曾经为她女儿求诊,这位老妇人在农村扮演媒婆角色,有一套自己独特审美眼光,说她女儿瘦,手脚冰,脸色暗淡无光泽,臀部无肉,经常痛经,胃痛,还爱喝冷饮甜食,问我以后她会不会不孕,出门怕见光,裹得严严实实,这类人非常不好治,有潜在固有的观念,但她们也特适合冬病夏治。这患者在家人唠叨很久才愿意辨证吃药调理,我用附子理中汤及温经汤思路调理,其中阿胶用鹿角霜代替,身体慢慢恢复起来,老妇人一句话说得很形象,让她身体寒邪慢慢“融化”,在忌口方面对她再严格点,忌食寒凉冷饮及少吃水果。 总之,夏季最热时通过辨证内服扶阳类中药,或者针灸,或者拔罐,或者坚持服用生姜大枣红糖水等,对于治疗寒性体质及各种寒性疾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家需抓紧,千万不要错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