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暑邪?中暑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中暑了?中暑了应该怎么办?

 咸鱼片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在夏天酷热的天气里,很多人会出现一种病——中暑。


有很多人不太明白自己是怎么中暑的,其实中暑就是人们为了躲避酷热,采用了很多纳凉的方法,而这种不恰当的纳凉方法会导致身体失常,从而出现了恶心呕吐、泄泻,浑身无力的状况。
那么什么是暑呢?
首先,中暑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因素,湿就是六气之一,是一种自然气候。
六气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这种气候本身不会致病,对人造成坏的影响;若六气太过或不及,气候异常,急剧变化,超出人体协调能力,即气候学上所言之灾害性天气,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简而言之,暑是正常气候因素,暑邪则是一种病因病机。
《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指出了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暑为夏季的主气,属温热或火热的范畴,发生在夏至之前者称为温病,而暑病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而且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这在六淫中是独有的。按《素问·热论》说的,暑邪指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暑邪的病称为暑病。
对于暑邪的季节性,我们应该更灵活来看。因为如果将暑邪限定在夏至后至立秋前,对南方很多地方来讲其实并不适合。比如广东,秋天可能很热,有时到了冬天,还有20多℃,甚至接近30多℃,一样有感暑的可能性。
因此不如说,暑邪是高温日照下发生,出现有暑性特征的病症。当然,说暑邪多见于夏季时可以的。
暑邪攻击人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利用炎热烘烤,使人脱水,体温升高(常在40℃以上),进而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和脏腑功能衰竭。所以,烈日下的户外工作者或者高温车间内的工人常常称为它的主要攻击对象,
从现代医学来讲,中暑是因为外界环境特别热,导致自己体内的液体不断流失,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排热功能——因为您无法正常排汗,体温会升高,脉搏也会跳得特别快,皮肤干热,整个肌肉松软,甚至会出现昏迷或者虚脱,以及死亡的情况。
其实,这就是中暑,也就是体液流失
从中医上来说,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主升主散,加之在炎热的环境中出汗是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故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甚至气随津脱。故《素问·刺志论》说:“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其次,暑多挟湿。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暑邪乃夏季的火热之邪。由于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暑热湿气弥散空中,故暑邪与其他季节的热邪相比,除具有一般热邪的发病特点外,还有其独特之处,即炎热的特性,比其他季节的火邪更盛,还常挟湿邪侵犯人体,因此暑邪侵犯人体会出现一派热症象,如高热,面赤,目红,心烦,脉洪大等;还可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溏而不爽等湿阻症状。
因此,古人将中暑分为两种:一种是阳暑,一种是阴暑

阳暑

湿热导致的中暑叫阳暑,前文讲的都是阳暑。
要应对阳暑造成的伤害,主要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尽快给内环境降温,二是及时给内环境补水。
阳暑多汗,汗是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是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汗多,自然小便少,小便少,尿液浑浊,易成结石,这几日尿路结石的患者增多,与天热多汗是有一定联系的。因此,暑热多汗,尤其需要注意足量的饮水。有足量的饮水,汗出之外,还有一定的尿液排泄,尿路结石也就会减少许多。
多汗,是为了散热,但没有节制的多汗,也会使气随津泄,所以,这个时候,身体乏力困倦的也多见,这是多汗伤气的缘故。凡事都有一定的度,在夏日阳气开泄、多汗耗气的季节里,还要注意有所收敛,使汗出不过度,不伤津,勿耗气。收敛之法,可适当饮用诸如绿豆汤等清热除暑,酸梅汤等敛汗养阴。
绿豆汤、酸梅汤,制作简单,是暑日不错的饮料。
诗曰:
酸梅绿豆汤,
祛暑神仙方。
冰糖适量加,
酸甜无比香。
酸梅汤自古以来就是上好的夏日饮品,有开胃提神、生津止渴、平降肝火、祛痰止咳、醒酒等功效。
酸梅汤的主料是乌梅。乌梅归肝、肺、大肠经,其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酸、温、平、涩、无毒……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 痛……”
乌梅,以个大、核小、肉厚、外皮乌黑、味极酸者为佳。它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以重赋肌肉和血管新鲜活力,所以饮用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有效缓解疲惫的状态,并且酸能收敛浮火,尤其适合炎热火旺的夏日。乌梅味酸,可化阴养阴生津,也可收涩以敛汗止汗,对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呕吐、虚热消渴等症状颇有疗效。乌梅酸涩入大肠经,能够涩肠止泻痢,还可生津液、止烦渴,轻度收缩胆囊,促进胆汁分泌,故食欲不佳、胆结石或腹泻的患者都适合饮用酸梅汤。但要注意不可多食,尤其胃酸呕酸者忌食。同时乌梅有敛邪之弊,所以表邪未解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食用。儿童的胃黏膜较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质的持续摄入,所以要控制小儿的饮用量。此外,因为酸梅汤中有山楂,具有活血的功效,女性月经期间和分娩前后不宜饮用。
1.先将乌梅、山楂片、甘草洗净,再用水浸泡至软。
2.在锅中加适量水,放入乌梅、山楂片和甘草。
3.放入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冷藏后口感更佳。

阴暑

阴暑则是人们在酷热的天气里,贪凉喜冷,开着空调睡觉,贪吃冷品,于是寒邪夹着湿邪趁着人体防御松懈,偷偷从肌肤、脾胃入侵,造成发热恶寒、头痛恶心、脘腹疼痛、上吐下泻等症状,这就叫阴暑。
本来天气炎热,您的毛孔都张开了,如果突然寒凉来袭,寒湿就会进入您的体内,此时您就会出现一些寒湿为患的症状,古人将这种在热天得的寒证称为阴暑。
实际上这就是寒湿的症状,是因为在暑天毛孔张开,更容易出现寒湿,所以古人就很形象地称其为阴暑,包括明代医家张景岳也管它叫阴暑。
所以,阴暑,其实并不是中暑,而是明明在炎热的夏季却得的寒湿内侵的病。
简单的说,阴暑就是身体里又湿又热,把中焦憋着了,上下不交通,所以会上吐下泻。而且体表也紊乱了,大汗伤了血,空调又憋了皮毛。总之,是因为里虚。
那么,到底什么情况,或者哪些习惯导致我们的身体虚掉的呢?
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大问题,夏天喜欢露宿、喜欢在阴寒潮湿之地乘凉、天天喝凉的,天天熬夜,成天郁闷,还对时事焦灼,夏天阳气浮越在外,里面脾胃虚寒,一进暑,人就容易有呕吐、腹泻的毛病。
● 露宿
有的人晚上睡觉会露宿在外边,现在的农村基本自己有院子,很多人夏天在院子里睡觉。

上半夜白天的余温还在,您觉得舒服,但下半夜温度就凉了,这时候很多人就只穿一条裤衩,光着膀子,人在这种情况下睡觉非常容易受寒湿侵袭,从而导致上吐下泻、肚子疼等症,这就是由露宿导致的寒湿为患了。
因此,您就知道虽然看着天气很热,但实际上您会受寒的原因了吧。
● 在阴寒潮湿之地乘凉
现在很多人在夏天就喜欢躲在房间里,开着空调吹冷风。这时候如果您去外面,毛孔会由于高温张开出汗,但一进到空调房里又十分阴寒,结果导致寒湿侵入身体,从而生病。
还有人会躲在水边乘凉,水边的湿气本来就很重,您在水边乘凉时间过长或在水边睡觉,就会导致湿气入体。
还有一些人喜欢住防空洞,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有的人会到防空洞里玩麻将,防空洞里很阴冷,这时候也会出现寒湿,比如一些人在防空洞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有风湿的情况。
因此,在阴冷之地乘凉其实也不是很好,有的人不知不觉就在那睡着了,最终导致受寒。
●  吃寒凉的食物
夏天的时候,人们会喝冷饮,喝得透心凉,这一定会受寒的。
还有的人吃凉的食物,比如东北的冷面,有些店家的冷面里会放冰块。您在外边出汗热得不得了,这时候就想吃冰的东西,结果冰东西吃进去暂时痛快了,很快会导致脾胃受寒。
在这种情况下得的病,也叫阴暑。
● 生活习惯所致
除了上面这些原因,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睡眠的时候用空调或者电风扇,使用强风对着身体吹,很多人都被吹出问题了。
类似这样的习惯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那么,这个时候感受到的寒湿和平时感受的寒湿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夏天特别容易生病呢?
平时身体对外面的环境变化是有所防备的,可是夏天的时候,身体最容易毛孔张开,体内也会觉得很热,觉得不需要防备寒凉。
结果在整个身体松懈的情况下,您让自己受寒,寒邪就特别容易进到身体里。
因此,阴暑这个词的命名也有它的道理,这个时候就是跟平时不一样,因为在暑天受的寒,感受的寒湿会更容易发病,而且发病更迅速。
那么, 中了阴暑,人会变成什么样子?有什么症状呢?
阴暑的人容易患外感,有发烧后怕冷的症状,有的人会有汗,但汗不多,同时会感觉身体酸重,没有力气,整个人神情昏聩,总觉得头晕脑胀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有的人是无汗,但浑身皮肤感觉很紧,冷冷地起鸡皮疙瘩,一摸会感觉皮肤很干燥。
这时候,如果您观察这类人的舌象,会发现他的舌质很淡——如果舌质红说明他体内有热——这时候他感受到了寒邪,阳气不足,所以舌质会淡。而他的舌苔往往是白色的,有时候会带点儿黄,但一般是白色的。舌苔满布舌体且厚腻,这都是阴暑导致的外感症状。
还有一些人由于受寒导致脾胃出现问题,比如腹痛腹泻、上吐下泻、浑身没力气、关节酸痛等。
那么,一旦感受到阴暑,您该怎么调节呢?
古代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外感症状非常明显的人,此时建议当作风寒、寒湿感冒来做处理,这种状况就不能再清热解暑了,而是要改变策略,用散寒除湿的方法来解决。而这正是藿香正气散(水)的拿手好戏。
组成: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
其方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外祛风寒、内除寒湿,阴暑造成的困扰又一次得到圆满解决。
最后提醒下大家,藿香正气的方子里全是温热的药,它治疗的中暑是阴暑,治的就是寒湿。
所以当您感受寒湿的时候,脾胃受伤,上吐下泻,且伴有恶心、发烧,用藿香正气的效果会特别好。
注意,我们首先要把这种因素去掉,也就是说,在大热天里,我们要尽量避免被寒邪伤到。
寒湿之邪随处都在,夏天湿气很重,再加上吹空调、喝冷饮,身体很容易就受伤了。
一旦您中招了,如果您清楚这是由受寒而得,就不要再用凉药了。
比如发烧就应该用清热解毒的药,如果您使用凉药,则会越来越难受,且感觉肚子胀、吃东西不消化,您的阳气也会受伤。
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用温热的药,甚至用桂枝汤都可以。
如果您胃肠系统不适比较明显,就用藿香正气。
以上这些都是治疗阴暑的方法,古人认为阳暑和阴暑两者“质犹冰炭”,就像冰和炭一样,所以您在调理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阴暑还是阳暑。
同时,这也是在提醒大家,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我们也更容易被寒湿之邪伤到:第一,要好好预防,别让自己感受寒湿;第二,一旦身体出现了问题,一定要用温热的药,把寒散出去,这样身体才能逐渐恢复健康。
希望大家有了这个概念以后,能够更好地防护自己,都能健康地度过每一个夏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