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创哭了链家笑了 房企并购案:有“狗血剧”也有“激情戏”

 金砖财经 2021-03-18

当下中国的房地产业集体面临深度转型。调整期到来,有的活不下去,有的趁势扩张。没有谁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十分稳妥,但坐以待毙绝对不是出路。如果你稍微仔细留意,就会发现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抓住了特殊时期的商机,或者正在谋求抓住商机,商机的关键词是——并购。

并购潮的到来,是行业转型的必然结果。在房地产业的暴利时代,手上有闲钱的都能跑来掺和一脚,想着大赚一笔。但阿猫阿狗都能做房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洗牌期来临,淘汰机制的启动是顺势之举,玩不下去的,面临的就是被并购或者淘汰的命运。

有专家说过,2015年将可能是国内房地产史上最大的并购年,GM君粗略的统计了下,从2014年年初至今,房地产市场并购案就有近250起。

近半年来房地产市场一些重要的并购案,数据来源:清科私募通

在这么多并购案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狗血剧”、更有“激情戏”上演。下面,请大家搬个板凳,磕个瓜子,一起欣赏下房企们的那些并购大戏!

一、失败案例

我们先来看看房企并购失败的例子。说起失败的并购,那就不得不提融创了,在并购绿城失败后,融创又失去了佳兆业,“地产骇客”孙宏斌遭遇并购两连败。

1、融创绿城分手 狗血悬疑剧终结

去年12月18日,融创与绿城在杭州签署协议,终止去年5月22日签署的收购协议,孙宏斌收购绿城失败,宋卫平重返绿城。融绿之争,历时七个月,情节跌宕曲折,发生了一系列“宋卫平亮出回马枪”、“绿城控制权争夺”、“相互免职”、“违抗命令”等事情。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更狗血的还在后面!

在融创与绿城分手后的第三天,绿城马上和中交集团走到了一起,中交集团以60.1亿元,获得宋及相关关联人42%中24.28%的股份,成为绿城并列大股东,派遣部分管理人员,参与绿城的经营和管理。

随后,融创与绿城就融绿平台的归属问题又纠缠到了一起,终于,在5月5日,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相继发布公告称,双方拟订立相关交易框架协议,明确融绿平台的项目归属。在交易完成后,上海融绿平台将归属融创,而融绿平台中的明星项目、地处上海南外滩的豪宅黄浦湾则重新回到绿城的“怀抱”。

融创与绿城的狗血剧终于圆满落幕了。

2、融创收购佳兆业以失败告终

在并购绿城失败后,孙宏斌没有放弃并购梦,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遭遇债务危机的佳兆业。与轰轰烈烈欲“联姻”绿城一样,融创收购佳兆业之路一直走得磕磕绊绊,期间的种种狗血剧情丝毫不逊色于当初与绿城的那段情。被融创接盘之后的佳兆业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获14亿输血”、“创始人闪归”、“融创派驻团队被免职”的变化,致使收购变数升级,关系也一度扑朔迷离。因而最终收购终止的结局其实也并没有太出乎人意料,不过却给孙宏斌的并购野心添了一抹新伤。

3、融创并购两连败的原因

短短一年时间,孙宏斌相继主导了行业内最受关注的两起并购案,却均走向失败。GM君认为,融创并购的两连败,实则是新一轮房企并购潮兴起之时民企艰难扩张的缩影,民营房企并购扩张的时机尚未真正成熟。

在与融创分手后,绿城选择了央企中交集团,从侧面反映出央企在并购上的竞争力要优于民营房企。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对于地产开发而言,融资成本决定了后续产品开发的竞争力。央企能够拿到比较低的融资成本,但对于民企来说则不具备。而融资成本不降低,后续战略扩张必然阻力重重。

在收购佳兆业的过程中,孙宏斌的姿态一度放低,后期甚至有妥协的意味,但仍难挽回已去的大势,这实则与融创本身的企业性质也有关系。而且佳兆业在债务链条、政企关系、财务问题、利益瓜葛上,要比绿城复杂N个数量级,这远远不是融创这个民企能够解决的,即便你热血沸腾,豪情满怀也无济于事。

二、成功案例

融创的并购连败给了其他民营房企敲响了警钟,不过房企们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在并购的道路上前行,房企成功并购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1、链家地产上演“激情大戏” 豪娶五“房”

2015上半年最佳“并购奖”得主非链家地产莫属。链家在上半年上演疯狂的并购“激情戏”,连娶五房,这是要成为全宇宙第一房产中介的节奏啊。

2月9日,链家地产与伊诚地产合并,并称“新链家、大平台”正式起航,共同打造房地产O2O万亿级大平台。外界分析认为,链家和德祐这两个曾经水火不容的竞争对手,能够冰释前嫌迅速结成同盟,或许是当时58同城与安居客的收购传闻所致。而在3月2日,58同城就确认以2.67亿美元全资收购安居客,链家地产之所以选择抢先一步,其中针对性不言自明。

3月1日,链家地产与上海德祐正式宣布采取互相持股的方式合并,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产经纪公司。据了解,过渡期内两家公司仍会保持独立运营,企业基本制度、运营方式等不会受到影响,新公司在上海将以"德祐链家"的方式出现。

3月13日,链家宣布与北京易家地产达成合作,链家将全面开放互联网平台,帮助易家地产从房客源管理、经纪人管理到工作模式进行改造,使其在链家开放平台下顺利实现传统服务模式到房产O2O的转型。易家地产还将统一采用链家佣金制,大幅提高经纪人待遇,并且凭借链家网的流量优势,获得用户资源以巩固已有市场。

3月18日,链家和中联地产通过“股权置换”正式合并。据悉,成立于1993年的中联地产,是深圳前三强的房产经纪公司,业务覆盖深圳、武汉、广州、长沙、惠州5个城市,共拥有近300家门店。“联姻”后,中联将共享链家现有的线上平台。

5月18日,链家宣布与高策地产服务机构全面合并,正式进入新房营销服务领域。链家董事长左晖表示:“未来3年内,链家将着眼于2亿城市人口的区域市场,计划将平台上新房与二手房业务比例由现在的不足1:5提升至1:1。”

2、中交集团收购绿城1亿股份 成第一大股东

融创并购绿城失败后,仅仅过了三天,绿城就和央企中交集团好上了。当时,中交集团以60.1亿元,获得宋及相关关联人42%中24.28%的股份,而在5月18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获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中交房地产有限公司已同意向Tandellen Group Limited以每股11.46港元收购绿城中国100,000,000股普通股股份(于公告日期,占绿城中国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627%),预期有关收购将于2015年6月16日或前后完成。收购完成后,中交集团将超过九龙仓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3、恒大55亿收购中渝置地旗下物业

在房企并购潮汹涌来袭之下,恒大自然按耐不住,通过配股融资36.8亿元后,当机立断的发起了今年最大的一笔收购案。6月2日晚间,宣布将以55亿元收购中渝置地(01224.HK)旗下重庆中渝集团92%的股份。

恒大将分期支付这笔收购款项,其中5.5亿元将于签订协议日期后五个营业日内支付;16.5亿元需在于完成日期支付;16.5亿元需在完成收购后6个月内收购;剩下的16.5亿元则需在收购后9个月内支付。

收购事项完成后,重庆中渝集团将成为恒大地产的附属公司,并为恒大在重庆市核心区增加大量的土地储备。截止到2014年底,恒大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约1.47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是拥有土地储备量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4、中国海外收购中建股份地产业务

5月18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其母公司中建股份拟将中建股份及其关联公司运营的房地产业务全部注入中海的买卖协议所载全部先决条件均已获达成,而收购事项已于2015年5月7日完成。

公告指出,于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不再为卖方的直接附属公司,而成为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公告显示,中海以收购中建股份旗下的天宇投资,后者于中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苏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长沙、潍坊、淄博等27个物业,以及英国伦敦3个物业,代价为18.24亿元,以内部资源拨付。

5、绿地的并购路 借壳金丰投资成功上市

相比万达和万科,业务更为多元化的绿地,可能是最早提出通过资本并购实现业绩扩张,优化财务的公司。在这方面,绿地的进展十分迅速,在借壳金丰投资整体上市获批短短两个月时间,绿地就收购了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并增持了一家港股上市公司股权。

4月23日,绿地重组金丰投资获通过时,董事长张玉良表态,在新增长点培育方面,绿地将用好投资并购、互联网+等手段。在投资并购上,绿地一方面将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业绩扩张,优化财务结构。另一方面将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控股或参股形成一批发展空间大、盈利前景好、商业模式新的企业,打造一批“绿地系”企业群。

仅仅两周后的5月7日,绿地金融海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又与博大绿泽国际有限公司订立协议。绿地金融有条件同意认购博大绿泽配发及发行的总共5944万股认购股份,认购价为每股2.15港元,总认购价约为1.28亿港元。认购股份相当于博大绿泽已发行总股本的7.19%。

而仅仅十天之后,5月18日,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绿地集团境外全资附属公司与中国润东汽车集团有限公司、Rundong Fortune(润东汽车现控股股东)签署认购协议,绿地集团境外全资附属公司有条件同意认购润东汽车有条件同意配发及发行的总计53627.07万股股份,认购价为每股2.89港元,总认购价为15.50亿港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