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格尔曾经被嫌弃的艰难岁月

 鲁画诗 2021-03-18

​在巴黎,安格尔得到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的赏识——大卫画的拿破仑的画像出现在世界史的教科书中,成为他的学生,并且考上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斩获罗马大奖。

罗马大奖这样难度系数极高的挑战,失败个几次很平常,但安格尔第二次挑战就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他在大学二年级时斩获罗马大奖

德拉克洛瓦一直没能获得罗马大奖。要是能获一次,可能他后续的故事就要改写了。

我们先来看看安格尔的这幅画里朱庇特的姿势,跟他去罗马留学之前给拿破仑画过的那幅正面的皇帝像里的姿势很像(后面会有提到)。

《朱庇特与忒提斯》安格尔,1811年,法国普罗旺斯埃尔市博物馆藏

动作僵硬、手持权杖地端坐着。这样的作品当然惹毛了专家评委,“不合格!安格尔这小子在想什么!”

或者也可以说他自信心爆棚。

下面的画作取材于神话,描绘的是俄狄浦斯正在回答斯芬克斯的谜题。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安格尔,1808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安格尔在罗马留学期间画的这两幅画寄给国内的官方沙龙,是想证明“无论男性的裸体还是女性的裸体,我都能完美驾驭哦”,但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意想中的“点赞”。

究竟问题出在哪儿?

专家评委评论,这两幅画整体上给人“僵硬”的感觉。

话说当初,法国处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根本不是纠结罗马大奖的时候,资金都被划拨回军事费用里。似乎是觉得“意大利是要被攻打的地方,不适合去那里学画”,安格尔的留学一事被搁置起来。这一等,就是5年。

安格尔是走运还是不走运,这个就不知道了。在等待的5年里,安格尔也没蹉跎,下面这幅画就是他24岁时的自画像。是不是看起来自信心爆棚的模样?

从小学就受人追捧,所以心里觉得“我最闪亮”。

《自画像》安格尔,1804年,法国尚蒂伊博物馆藏

脸上满满地写着“我最闪亮”。虽然他没能去成罗马,但通过在法国画肖像画,名声大噪,并被选为为拿破仑画肖像画的五名画家之一。

这真是荣耀的事情。

5年后,也就是1806年,他终于能去罗马留学了。临行前,他为已经称帝的拿破仑画了这幅相当于临别赠礼的肖像画。啊,好厉害!

安格尔将这幅画寄回国内在官方沙龙上展出,本以为会听到“真不愧是安格尔”之类的赞美,并把画送到罗马。然而,这幅画在官方沙龙展出时,受到了舆论界的冷嘲热讽。

欸,为啥?

这个嘛,怎么说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幅画压根没毛病。

《王座上的拿破仑一世》安格尔,1806年,巴黎军事博物馆藏

画得相当出色。皮毛的质感都还原得很完美。

那当时的人觉得哪里有问题?

这个解释起来有些复杂,咱们先来看一幅在当时看来还不错的作品。这幅画是比安格尔早一代、出身于艺术院的大画家弗朗索瓦·热拉尔画的拿破仑。

弗朗索瓦·热拉尔《加冕典礼的拿破仑一世》1805年,凡尔赛宫藏

安格尔画的拿破仑看起来有点“端着”。不是安格尔的那幅,看起来柔和一点。

当时的专家评委认为安格尔的这幅画“既歌特式又野蛮”,一时间恶评如潮。

他们认为安格尔“意图将绘画倒退回扬·凡·艾克时代”。扬·凡·艾克是比文艺复兴稍早的时代的佛兰德斯画家,代表作《根特祭坛画》。专家评委认为安格尔的画风与之类似,过于陈旧,因此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胡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1432年,根特圣贝文教堂

不过,等后面再看几幅安格尔的话画,你应该能发现他的一个特征——僵硬。不但僵硬,而且没有生气。确实,这么说的话,还是热拉尔的那幅画看着比较自然。

热拉尔这幅是“腾”地站起来,而安格尔那幅则是“咚——”的一屁股坐下去。

确实是不合常理的姿势。不过也不至于因为这个就被专家评委一致唱衰吧?

总之,原本一直自信心爆棚的安格尔,因为这幅画碰了一鼻子灰。他原本是个前途无量的画家,但这一切,都因为这幅被差评湮没的画打了水漂,最后安格尔没从意大利回来。

再说去了意大利的安格尔,原本打定主意“再不把作品寄给官方沙龙了”,但既然获得罗马大奖在这边留学,少不得定期把作品寄回国内,在官方沙龙上展出。

毕竟是拿了国家奖学金才能出国留学的。

安格尔把作品定期寄回国内在官方沙龙上展出,潜台词“我可没闲着”,不过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安格尔的作品还是接连受到国内专家的差评。

唉,看来哪个行业都一样啊。

比如这幅现在也非常有名的《瓦平松浴女》,这幅画在安格尔的作品中也是可圈可点的杰作

  《瓦平松浴女》安格尔,1808  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安格尔这个人有他的过人之处,那就是百折不挠。即使陆陆续续寄去的作品都被否定,在罗马留学期间的毕业作品,他仍然提交的是这种风格的画。

或许吧,也可能是他没觉得这么画哪里不好。总之,他似乎只能画这样的风格。

在这一时期,安格尔的作品还有下面这幅。这幅《大宫女》也是安格尔的代表作。

《大宫女》安格尔,1814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幅画也是恶评如潮。当时和现在都批判“后背太长了”。安格尔不但对“拿着权杖坐着的人”,还对“女人的后背”有着迷之执着。

安格尔为了尽量增大后背的面积,所以把它画长了。结果,被当时的专家评委批判“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不过作品本身还是很不错的。之后,这幅画也成了名作,不过还是给人留下僵硬、不生动的印象。

这幅《洛哲营救安吉莉卡》描绘的是安吉莉卡公主的传说的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你觉得怎么样?

《洛哲营救安吉莉卡》安格尔,1819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画里的龙看起来像怪兽,酷极了。安格尔一直坚持不懈地画着这类大怪兽。但这幅画还是给人留下怪诞、僵硬的印象,被专家评委贬到了尘埃里。

专家评委这样对安格尔是不是有些太过分?

安格尔被法国国内的专家评委贬到了尘埃里,他愤愤发誓绝不回去。当然他内心其实是想回去的,但他找不到回去的契机啊。在安格尔待在意大利的期间,法国国内并不消停,因拿破仑下台,备受其推崇的美术界大boss大卫不得不逃亡国外。大卫是前面提到的安格尔的老师。

大卫被迫迁居比利时,最后在那里去世。法国国内的美术界后继无人。

在大卫去世的前一年,即1824年,安格尔送到国内官方沙龙的是这幅画。

这幅名为《路易十三的誓约》的画,既取材于历史,又取材于宗教。

《路易十三的誓约》安格尔,1824年,法国蒙托邦市圣母院藏

出乎意料的是,安格尔的这幅画大获好评。原因很简单,因为专家评委觉得,这幅画“简直是拉斐尔的造型和画法的翻版”。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和拉斐尔的对照,安格尔的看着是有点拉斐尔的范儿

特别是里面的圣母和圣子,大多数人看了都觉得“啊,这是拉斐尔画的吧”。不过这对安格尔是好事一桩,他不需要做什么,别人就会觉得“哇,画得太棒了”“真像是拉斐尔画的啊”“不愧是去罗马留过学的人”。

安格尔终于画出能被那些专家认可的作品了

是的。他们热情地向安格尔伸出橄榄枝,“快回来吧!”就这样,安格尔愉快地回国了,那一年,他被授予法国荣誉勋位勋章,并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的院士。自此,安格尔扬眉吐气,成为大卫的接班人,坐镇法兰西艺术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