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果体囊肿

 昵称74274318 2021-03-18

松果体囊肿

松果体囊肿(pineal cyst)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在常规尸体解剖时松果体囊肿的发现率约为40%。奏肿的体积通常较小,直径多在1cm左右,绝大多数是在颅脑MRI检査时被偶然发现,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被视为一种正常变异。
松果体囊肿大多无临床症状,少数可压迫中脑导水管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MRI显示松果体囊肿比CT更清晰(图1-3) 。成年人颅脑MRI检查时松果体囊肿的发现率约为 5%。

图1  松果体囊肿
女性,35岁,间断阵发性头痛1年来诊,头颅MRI矢状面T1WI平扫显示松果体区一个类圆形长T1信号影,边界较清楚(箭)。

图2  松果体囊肿

男性,21岁,间断头痛来诊。A.矢状面T1WI,B.轴面T2WI,见一个长T1脑脊液样信号影,边界较清楚(箭)。

图3  松果体囊肿
男性,28岁。A.矢状面T1WI,B.轴面T,2WI,C.轴面T1WI,松果体区可见一个类圆形长T1、 长T2倍号影,边界较清楚(箭);D.轴面T2 FLAIR,在脑脊液抑制像上囊肿呈低信号(箭)。
松果体囊肿的起源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第三脑室顶部闭合障碍而形成残留囊肿,或因为本应分化为神经胶质的原始细胞残留,进而演变为一个内衬室管膜的较大囊肿,还可能因松果体实质发生坏死,继而形成囊肿。
另有人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衬于原始脑室系统的神经上皮发生折叠、内卷或外翻,产生一囊袋状物,后者凸出脑室并形成囊肿。囊袋颈离断后,囊肿与脑室系统隔绝。根据囊肿的内容物成分,可将其分为胶样与非胶样囊肿。前者好发于第 三脑室前部,后者多见于脑室内外。
参考文献
[1] 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0-364
[2] 朴 文,崔虎哲,金贞花,先天性松果体囊肿的MRI诊断(附12例报吿),吉林大学学报.2010. 36 (1):138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