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瓷器的特征

 芝润斋 2021-03-19

1、造型特征

这一时期的瓷器,以花觚、香炉及净水碗等祭器居多,同时也有瓶、罐、茶壶、盘、碗等日常生活用具,较之前朝造型品种减少。此时的瓷器制作工艺有粗细之分,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崇祯八年青花云龙纹香炉,其云龙纹与万历、天启时基本一样,青花呈色灰褐,且有晕散、为工艺粗糙的一类;而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崇祯十二年净水碗,则应归入精细的一类。常见的崇祯盘类,多为外销瓷,造型具有日本风格,如四方、六方、八方、十二方、折沿花口、菱形、海棠形及四方倭角式等。常见器型有:筒瓶、小口筒瓶、花觚、八方罐、笔筒、小鱼缸、香炉、净水碗等。

2、图案纹饰特征

崇祯时,瓷器纹饰多用粗线条,少见淡描画法,也有的涂抹得如泼墨一般。纹饰内容以写生画为主,所画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晚明豪放生动的风格。而那些细致工丽的淡描人物和皴染山水,以往多被误认为是清代康熙或雍正时的笔法。还有一种画海水山石龙纹的图案,用笔纤细,山呆,水滞,石瘦,山峰两侧常绘有零星水花,正面龙的形象披头散发,老态龙钟。边饰常用“T”形和垛口形以及单段回文,或正反三角形连续图案。窗棂形的各式锦地开光或边饰也很流行。同时,又创造了类似泼墨山水的皴染法,直到清代康熙十年左右仍旧沿用,其余少见。

3、胎釉特征

(1)胎体崇祯瓷器既有明代古拙传统,又具清代细致缜密的特点。胎质粗细兼有,粗糙者,器足多里外斜削粘砂。圈足由天启时的矮浅渐向高深发展。盘、碗底足多有跳刀痕,或为较宽的外高里矮壁形足。琢器圈足有施半截釉的现象。一些较为细致的器物,胎体虽然厚重,但胎质较坚细,有的琢器底足为不施釉的细白砂底。其胎体的细腻,正是由明代的古拙向清代的细腻过渡时出现的一种质变现象,它说明明末清初瓷器的胎体已有共同之处。如崇祯十二年的青花净水碗,圈足的露胎处白润坚细,如不看纪年铭文,往往会错认为是清代康熙之物。又如所见仿古铜器的青花夔纹樽一类,过去多据胎体认为是明代器物,尔后却发现同类器物有署“大明年造”或清代康熙早期官窑款的。(2)釉面崇祯瓷器的釉面有青白、白中闪青、白中闪灰等多种色调,釉质却均显稀薄,远逊于明代中期肥厚的釉面。彩器釉面光亮度稍差,一般釉面有光亮与不光亮的两种现象。

4、鉴定要点

(一)崇祯时,器型不规整的现象比比皆是,一般的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带有旋削跳刀痕和粗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但官窑及民窑精品制作仍很规整,许多器物已呈现同于清初的某些特征。

(二)崇祯时,继承了天启朝新创的器足处理工艺,并加以扩大应用。其表现为:器足高深,足际露胎较多,或修整齐平,或宽圆;清初也沿用此种手法,形成明末清初器的共同特点。

(三)青花器的鉴别,既可用崇祯十二年铭文的净水碗及官窑款青花地缠枝莲圆盒、达摩攀道炉和松竹梅盘、碗等作为标准,也可以上溯,联系万历、天启时的基本特点加以识别。

(四)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常使纹饰模糊不清;但也有较鲜亮明快的或类似天启时淡描的色泽。

(五)釉面青灰,稀薄处透露胎体旋削痕。器口普遍施加酱黄色釉。

(六)纹饰画意既有明代传统遗风,又呈现出清初的新颖格调。图案除沿用传统画法外,又开创了新的皴法用笔,延续至清初。一些带有浓厚民间色彩和乡土气息的绘画,大多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七)从款识上看,有书正规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年款的;此外,器物中还多见随意乱写的“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崇祯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都在这了,自己写的,请收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