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吃播博主应该做梦也没想到,一夜之间,他们的商业模式黄了! 原因突如其来——从杜绝餐饮浪费,到央视痛批大胃王浪费粮食,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反馈,封号的封号,删除的删除,跟做梦一样…… 12日,央视新闻在一条《餐饮浪费 如何制止?》的新闻节目批评了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批判“大胃王”是迎合人猎奇心理的产物: 平台马上跟进:目前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搜索“吃播”、“大胃王”等关键词,会出现“”文明吃播,珍惜粮食”等提示;斗鱼也马上回应称将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共创风清气朗的直播氛围。 有些人气主播发布的吃播视频已经不再显示,疑似在央视报道中出镜的博主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也已经无法搜索到。 各地餐饮协会也纷纷跟进,开始要厉行节约,杜绝餐饮浪费;众多餐厅很快跟随,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整个过程快到令人目瞪口呆。 这些吃播博主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树立大胃王人设,然后与美食商家合作到店试吃、线上直播带货进行商业转化,比较头部的主播年入百万,中等流量主播也有七八十万的商业收入。 我自己是不喜欢看这些,感觉吃超量的东西,还吃得特别快,并不是美食的享受,偶尔也会看见有一个人吃10斤面、几十份菜那样的视频,确实流量很大。 他们千算万算,绝对没想到竟然会以这种形式消失,原本直播吃东西在任何平台都算不上“违规行为”,却因为平台必须紧跟政策被一刀切了 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打败你的通常并非是你的同行,而是完全想象不到的“对手”: 正如打败电信运营商的是微信、灭掉车载收音机的是滴滴出行、让快递企业倍感压力的是京东物流、敢和阿里决战的是年纪轻轻的拼多多、超过电视购物的是电商直播…… 我之前写过,商业时代流量是最宝贵的资产,有些时候甚至超越商品本身:商品好,没有流量就等于没有销路; 反之商品只要还凑合,不过分差,在大流量渠道的加持下,也能造星、造梦。 不去批判具体的人哈,但演艺圈就有这么一波“流量明星”,业务能力见仁见智,也许唱歌跳舞演戏都很一般,但就是能红透半边天,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没有批判的意思) 反而一些“老戏骨”却并没有相应的粉丝群体,无法做到流量转化,在这样的时代里就会有点吃亏,这不是他们不努力的问题。 就像前段时间《隐秘的角落》火了,其中一个演员张颂文,业务能力很强,但年过四十依旧买不起房。 我看他微博非常淡定的样子,很佩服这样的心态: 针对我们个人,这些事有什么启发呢?我建议大家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是时刻要想着“别人可能在我的领域横插一脚,我的竞争对手我不一定会提前发现”,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敬畏。 黄庭坚曾经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讲的是人要保持学习,不能荒废。 一直在努力工作、业务逐渐精进,这是最好的职业状态,不要总想着“我要休息休息”,一旦有较长时间的中断,想要恢复状态是很难的。 大家都跑过步吧?你跑起来,哪怕慢一点也没事,但如果跑到中途放弃了,开始走路了,再启动时会觉得格外累,也会更容易放弃,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与此同时也可以考虑:“我也可以跨赛道横跳到别人的优势行业”,不要给自己设置局限。 不要经常说“我不懂”、“我不会”、“我做不了”,可以换成:“我来学一下”、“我试试看”。 人做知识分子很难,需要漫长积累,但做个知道分子蛮容易,毕竟现在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是如此之多。 遇到什么不懂不会的,搜一搜,研究研究,不要随意跳过问题,也许你能从中找到什么新机会也说不定的。 年纪轻轻,最好的方式还是拼命学习、踊跃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去寻找机会,多去跨赛道看看别人在干啥,有没有办法参与。 千万不要思维僵化,成天说我不会,我不行,我没学过,你就从现在开始学嘛!有多难! 还有很多人喜欢迷信权威,动不动就得请示父母、老师、领导,要知道有些人是很喜欢PUA的,打压和控制后辈已成习惯。 如果你过于听信他们的话,让他们的固有观念限制住你的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 有些时候老旧的经验和套路反而成为了阻碍,因为已经不合时宜了。 你要用自己的的眼、自己的手去调研、去尝试,不要听别人说什么都轻易相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权威不是。 欢迎到星球来一起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