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还是蛮期待上这样一节主题班会活动课的。 虽然这段时间真的忙,也写过一些主题班会课的教学设计,但是一节主题班会的公开课还是第一次上。 公开课仪式感强,思考也更加深入。 在这一节课中,我找到了三个支撑点。 写下面的一点感受之前,我先要感谢林志超老师,我的这一次设计主要内容来自于林志超老师的书《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 在此,强烈推荐林志超老师的这本。 如果说看哪本书完整了我对主题班会活动课的理解,这一本就够了。 /01/ 真实 在这节课之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没有提前的课前表演,也就是在这样一节课中,重点不是用提前的表演去激活课堂,而是应该就在课堂之中,借由真实有效的素材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互动中深化情感。 当然我并非否定主题班会课课前表演的重要性,只是觉得一些直击心灵的活动课,应该回归本真。也是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班会课也好,班队课也好,不是表演课。孩子们的负担也减轻了。 在这一次课中,我找到的最佳学生素材,就是学生的问卷小调查。这一次的问卷填写非常真实,一方面,可能我并非是这个班级的老师,在孩子们眼中,我与孩子们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孩子们写起来是没有戒备心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问卷发放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关于内容的思考,有更多的时间,课堂上马上填写始终时间太紧张。 /02/ 悬疑 不管那种课型,惊奇与悬疑永远是孩子最最期待的。 但是非常遗憾,在长期的教学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我自己的上课总在赶路。课上起来给孩子们的感受就是确定的,而不是充满未知的。这样的课对于孩子们只要认真听讲,而不是去积极探索。 所以在这一节课中,一方面我呈现了林志超老师的悬疑式故事呈现法,什么叫做悬疑式,就是把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拆解,在每一次拆解之中,加入一个引导性问题,这个问题指向之前故事片段的思考,也延伸到之后故事片段的猜想。 比如,下面《塞曼的故事》,就可以拆分成几个片段。,每一个片段之后加入一个问题,加上音乐渲染与老师讲述。 音乐是让孩子们迅速进入故事情境,而老师讲述则是更加直观体感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老师讲述环节,我就想说,不要老是想着去整合各种资源,其实我们自己在课堂中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 /03/ 技术 不管上什么课,对于我来说,信息技术肯定少不了,如果说一节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杯咖啡,那么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咖啡伴侣。 在这一节课中,我用了问卷星进行了全班的问卷调查,在这一节课中,我其实已经掌握了班级孩子们的受挫情况,这也激发了我去调整整个课堂节凑。 关于问卷内容还是蛮震撼的。正如上面所说,因为我不是这个班级的老师,孩子们可能是说了真话的。 除了用问卷星,这一次还是继续用好弹幕。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创作便签,先是孩子们自己写,写完之后孩子们贴到我事先准备的展板上。孩子们写的字很小,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打批量清楚呈现孩子们的便签内容呢。我想到了用弹幕,所以最后一幕就是大屏幕滚动播放孩子们的便签作品,而且便签中小小的字看地比较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