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执政时,民间舆论一直诋毁他,为争夺民意,他用了什么大招?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1-03-19

清朝的雍正皇帝自继位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社会舆论,在反对派的刻意操纵下,一向对他不利。

雍正当然知道舆论的重要性,但在他的高压下,舆论的主要传播人,即全国大多数的读书人都站在他的反面。

除了极少数他提拔的亲信,如鄂尔泰、李卫等,在各自的岗位上竭力帮助雍正说好话外,民间老百姓听到的关于雍正的事,都是不喜欢雍正的读书人传扬出去的。

如此,雍正的名声当然不会好,虽然他也编纂了如《大义觉迷录》这样的书,试图为自己解释,可效果怎么样?就难说了。

毕竟,在那个时期,拜教育普及性和识字普及性所赐,老百姓中能有多少看得懂或接触到这本书的人?

即使雍正把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写成诏书明发天下,到处张贴,普通老百姓也未必能懂,解释诏书内容的还是读书人。

偏偏这一群体对雍正无比厌恶。因此,常规的,需要读书人来做媒介的舆论传播法显然毫无用处,雍正为此在民意的争夺上,吃了不少亏。

那么,以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及科技水平,主流的舆论传播只能依靠少数人才看得懂的文字和文章的情况下,雍正又能用什么方法去争夺民意?

雍正想到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屡试不爽的终极忽悠大法,即“祥瑞”

祥瑞这个东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当然不好用,但在古代,民智未开时,却异常好用。

对于知识积累比较多的读书人,祥瑞就是个噱头,可对于啥都不知道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代表天意的祥瑞,比满篇之乎者也的诏书好理解多了,也更愿意相信祥瑞。

雍正和读书人讲道理,需要《大义觉迷录》,和老百姓讲道理,除了实惠外,最主要就是依靠各地不断出现祥瑞的加持。

在普通老百姓心里,能出现祥瑞,能多次出现祥瑞,就能证明雍正是个还不错的皇帝,是上天都支持的好皇帝。

所以,在雍正朝,祥瑞出现的特别频繁,雍正的亲信们也卖力地帮助他制造各种祥瑞,用祥瑞来还击雍正政敌制造的篡位、逼母、杀弟、残暴的传言。

比如,雍正四年,也就是雍正用暴力手段解决允禩、允禟集团的这一年,允禩、允禟的支持者借着山东、湖北、广西等地的大水灾制造雍正继位不合法的传言。

当时的舆论对雍正很不利,而雍正就是用继位以来所得祥瑞之多来还击,根据《雍正实录》中的记载,他向天下人表示:

朕即位三年,幸叨天贶(读kuàng,意赠送),众所共知者,此岂可以假饰之事乎?非皇天眷佑。稍合此辈造作之言。又不知如何造作谤讪矣。

雍正六年后,民间又到处传出雍正是矫诏继位,雍正还是用自己继位后,经常出现祥瑞来证明继位的名正言顺:

仰观于天也,昊苍之所以恩眷本朝者,历代未有若斯之厚,而且显也。朕即位之初,孝陵蓍草丛生,六年之秋,景陵芝英产于宝城山上,以至双歧五秀之嘉禾,九穗盈尺之瑞谷,五星聚于奎璧,黄河清于六省,骈实连株之应,卿云甘露之祥,朕虽不言祯符,而自古史册所艳称而罕觏者,莫不备臻而毕具。

凡此种种,基本上只要在民间有不利于雍正的传言或谣言出来,他总是能用“我有祥瑞”来还击,用这个方法让老百姓相信他是代表正义的。

整个雍正执政的十三年里,每年都会出现祥瑞,京城的祥瑞不够用,地方上的亲信马上就会补上新的祥瑞。

雍正朝出现的祥瑞种类之多,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如瑞麟、瑞盐、瑞雪、神龙、日报双珥、河神显灵、合璧连珠、黄河清、孝陵神蓍、景陵瑞芝、嘉禾、瑞蚕、甘露、醴(甜酒)泉、阙里庆云、房山凤凰、特别形状的各种麦谷、花卉等等。

雍正自己也经常自得地宣称:“(本朝祥瑞)自古史册所艳称而罕见者,莫不备臻(读zhēn,意来到)而毕具。”

至少在雍正执政时期,这些所谓的祥瑞,帮助雍正争夺民意,起了不小的作用。

祥瑞忽悠大法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从后世雍正的形象依旧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比较妖魔化来看,效果应该很差。

我想,这不是方法的错误,在古代,能让老百姓相信自己,没有比祥瑞更合适的东西了。

不过,祥瑞忽悠大法只在雍正在位时有用,他再怎么极力宣扬,就算能影响到的民众,也只能影响到一代人,甚至都不到一代。

可读书人对雍正的看法却是一代接一代的传播下去,绵绵不绝。

祥瑞不管是真是假,到底抵不过代代读书人的嘴巴。

参考文献:《雍正实录》《大义觉迷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