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投资经验,深度价投,擅长财务选股和行业格局研究;在他看来财务走势决定股价走势,所有的研究分析都围绕着公司未来的财务走势。 放七张截图在这里,是本账户的持仓历程,供各位朋友比较阅读。分别是5月30日、9月5日、2月6日、2月14日、3月5日、3月12日和3月19日的持仓截图,有对比,一目了然。 





 很显然,我择时水平不过关,买入中国平安后,连续下跌。先这样,小张小跌不管,大跌再考了是否加仓。中国平安呢,是那种比较稳,但是没有什么爆发力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20%附近,长期持有的话,就相当于一个年收益20%的债券,稳稳的。 我没有写过中国平安的文章,仅仅有一些碎片化的认识,另外读了一份年报。昭衍新药,买入后连续两个阳线,这是瞎蒙的,与择时水平无关。我的择时成功概率应该是低于抛硬币的。关于昭衍新药,他是CXO 的入口,同业有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等,这几个我都写过文章。(康龙化成的文章总是被系统自动删除,不知咋了)关于新股中签的问题,关键,一是账户市值要大,二顶格申购,三狗屎运。本账户买了中国平安和昭衍新药,另外几个账户同时还买了其他几个逻辑很长的票,都公布在知识星球里。星球才开始正式运作,目前是低价促销阶段,对价格进行了下调。仅限本周末,文末有二维码。很多投资者说,市场大跌前或者发生大跌时,退出市场,收益是不是会更高?如果我能确定市场要转向了,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清仓,或者大幅减仓。首先,在大跌前,你根本就不可能判断出市场要杀跌了,根本就避不开。其次,如果随后你离开了,那么被伤害的有你,但是以后上涨不会有你。股市上涨的时间只有百分之五,其他时候要么下跌要么盘整。我们就选择那些未来净利润能够不断大幅创新高的公司就可以了。公司的净利润不断创新高,那么公司的股价迟早创新高。否则公司的市盈率会因为净利润的提高变成个位数。买入后,就一直持有,除非公司成长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只要公司成长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那就继续持有,即便看着有些高估了。如果后边遇到杀跌,没必要恐慌,就待在里边,等杀跌到所有人都不抱希望时,加仓就好了。股价的杀跌已经使你的公司显得不那么高估了,随着时间推移,公司的成长又会进一步拉低公司的估值。我们说,买入好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个时候,时间会起作用。投资,不能看短期,公司的销售收入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要按年看待,按年持有。如果只看眼前,屁大的问题都是问题;如果看长远,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无非就是公司好不好,价格是否合适的问题。我的想法就是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终身净买入优秀的公司,今天被套不代表水平差,今天盈利也不代表水平好。五年后来评价。净利润不断大涨,不断创新高的公司,股价就能走出恐慌,并创新高。现阶段,我认为大盘没有系统性风险,不大可能像2015年6月份那样杀跌,更不会出现2016年的熔断式杀跌。一段时间后,大趋势还是会选择向上。急跌之后,市场已经稳住,并未出现2015年崩盘时那样的流动性危机。狂风骤雨般的急跌大概率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慢跌和底部的反复。投资,投的是企业的价值,你付出的就是你得到的。同时,投资,投的也是国运。在疫情之下,全球都沦陷了,中国一枝独秀。我相信,在我党的领导下,中国的伟大复兴必然实现。最好的投资就是买入好公司,做时间的朋友。我更多的时间是用于研究个股,搞清楚公司好不好,未来的利润走势是否大概率向上。只要我的管理层在做正确的事,只要公司在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公司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最终企业的价值会反映到股价中去。在市场资金充裕,且一片乐观的氛围中,跟随趋势,享受泡沫,没毛病。当然也有很多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现在他们已经在等待下一次入场的时机。类似的杀跌,一般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急跌、慢跌,底部横向反复,右侧上翘,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4月30日后,年报和一季报都披露完毕,成长性非常好的公司有望出坑,成长性出问题的公司,逻辑会改变。如果离场了,最好等待。怕就怕离场后又满仓杀回来,没几天又割肉走了。另外,如果在里边待着的,最怕杀跌时信心十足的说扛到底,但是扛到黎明前终于忍不住割肉了。投资讲究好公司好价格,企业的成长逻辑必须非常长久。想来想去,我宁愿等待优质公司消化估值,也不愿意降低标准。所以我就等,等我持有的公司和其他优质公司慢慢消化估值。 哦,顺丰控股我持有四百多天了。目前多个账户交叉持有。近日大幅杀跌,很多投资者受不了了。我选择继续持有,并期待杀跌。如果有大坑,且那时候有闲钱,我会选择继续买入;如果有大坑,那时候没闲钱,我就躺着了。 过几天会结合年报和近日的思考,发布一篇顺丰控股的研究文章,稍等哈。投资成功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人。我相信,我们这辈子都无法成为巴菲特。但可以努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巴菲特靠拢。哦,投资,没必要事必躬亲,我这有星球,主要谈投资理念、投资体系,个股分析、实盘交易等。本文是我个人的投资思考,相关投资决策和投资逻辑均可能包含我个人的偏见和认知错误。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都有被腰斩的风险。请您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