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园食单》这么读,才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3-20

当下的“吃货”,多是些爱生活懂生活的人。

大家好,我是硕硕。我的座右铭是:只要有一桌美食相依作伴,没有什么坎儿是迈不过去的。熟悉我们「多聊茶」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是最喜欢开例会的,因为我们的会议永远是在饭桌上进行的。原因很简单,多杰老师是一枚“吃货”,他除了懂茶,还懂吃。

最近多杰老师就在喜马拉雅【大咖读书会】中,推荐了一本饮食类的书籍《随园食单》,大家一起听听,这枚现代版的“帅吃货”,是如何解读这位清代“老吃货”的饮食之道的吧!请戳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即可收听杨多杰解读的《随园食单》。

吃货必读之书

图片

吃货这个词,在汉语言中的含义变化很大。早年间,一个人被称为“吃货”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吃货”,几乎等同于无能或是懒惰。时过境迁,如今“吃货”早已不是贬义词,甚至略有些萌萌哒的感觉。有些人,也愿意以吃货自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追求早已不光是豪宅名车这些大件。相反,是聚焦在每餐每饭。认真对待饮食之事,是社会经济富足的一种表现,也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下的“吃货”,多是些爱生活懂生活的人。

今天,我们通过一本饮食类书籍,来认识一位吃货界的老前辈。书叫做《随园食单》,这位“老吃货”就是袁枚。袁枚,是浙江杭州人氏。他生活在富庶繁荣的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职称是进士,职业是官员,爱好是吃喝,外号则是吃货。

图片

但做官公务繁忙,袁枚先生感觉影响了自己的吃喝大业。于是,他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在南京小仓山的随园。在此,他写就了《小仓山房诗文集》、《小仓山房尺牍》、《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作品。但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咱们今天要讲的这部——《随园食单》。

虽叫做“食单”,但却绝不可单纯理解为菜谱。今天我们所讲的这本《随园食单》,可以定义为清代饮食文化的理论著作。中国的饮食文化,从来不是胡吃海塞暴饮暴食。相反,我国很早就出现了饮食文化的理论思想。像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但这些饮食之道,多是只言片语。真正系统的讲述饮食思想,那就要首推这本《随园食单》了。这也是今天,我们来拆解他的意义所在。

《随园食单》是本小书,但却分为了十四个子目录。也就是说,这本“菜谱”有严格的逻辑和框架。时间有限,我们不妨从三个角度去解读这部经典。分别是,“珍馐之精”、“须知之妙”和“戒律之严”。

珍馐之精

图片

论思想高度,《随园食单》肯定是一本中国饮食思想著作。但又不可否认,这本书的确有菜谱的属性。《随园食单》中,记录了很多清前期很多美食。我简单翻了一下,其中80%都是闻所未闻。又因为袁枚不仅会吃还懂烹调,所以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这也成为了非常珍贵的史料。从这个角度上说,“吃货”袁枚,虽然好吃但并不懒做。

《随园食单》,按食材的属性而分为“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材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看着这种成书体例,我总戏称《随园食单》应该改名叫《随园菜单》。如今的餐馆酒店,要是按照《随园食单》的分类法编纂菜单,那可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如今吃海鲜大餐,总是让人兴奋的事情。《随园食单》里,也将海鲜列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国人对于海鲜的追求可谓是古已有之。时间有限,我们不妨先拿海鲜解解馋。《随园食单·海鲜单》中,记载关于海参的做法,颇为可圈可点。书中记载道:

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须检小刺参,先泡去沙泥,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辅佐则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大抵明日请客,则先一日要煨,海参才烂。尝见钱观察家,夏日用芥未、鸡汁拌冷海参丝甚佳。或切小碎丁,用笋丁、香蕈丁入鸡汤煨作羹。蒋侍郎家用豆腐皮、鸡腿、蘑菇煨海参亦佳。

图片

在袁枚看来,海参是“最难讨好”之物。的确,一般家庭中很难做好海参。但不妨看看袁枚以及“钱观察”、“蒋侍郎”等家的做法,想必到今天都有借鉴意义。由于袁枚懂烹饪,所以细节写的极为清晰。以至于后世很多人,一直在致力于恢复随园菜。

除去海参,像芙蓉肉、荔枝肉、八宝肉、暴腌肉、栗子炒鸡、土布鱼等等珍馐美味应有尽有。《随园食单》,囊括了“海陆空”的美食,想必一定会成为“吃货”最爱的一本书。

须知之妙

图片

《随园食单》的亮点,还远不止饕餮大餐。吃喝之外的饮食之道,才是这本书真正必读之处。全书开篇的“须知单”,可以说集中的体现了袁枚的饮食思想。

在这份“须知单”中,作者对包括饮食烹调理论、饮食文明、烹调卫生、技术流变等在内的多方面内容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方向性和规律性。袁枚个人的修养造诣,使得其把饮食烹调不单单看做一门聊以果腹、满足物质生活的技艺,而是当做一门学问甚至是哲学话题去对待。

例如《随园食单·须知单》中,专门有讲到“器具须知”。其中记载道: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然宣、成、嘉、万窑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 ,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美食不如美器”的原则,可谓是深入人心。但这个“美器”如何把握,却又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袁枚提出“宜大者大、宜小者小”的理论,可谓是本段的精华。有时候,我们一不留神会为了美而美,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合适”二字。不光是饮食上的美器,推而广之仍然适用。十万块钱的名包虽好,也不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与场合。

图片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与恰当的人办恰当的事,这才是真正品味的体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反而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依照自己内心作事,而不是受制于物质。“宜大者大、宜小者小”,不妨作为一句警语来读。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庄子说“庖丁解牛”,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用吃喝之事来讲解人间大道。中国人醉心吃喝之事,可谓世界出名。但中国的饮食之道,又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吃。我们用日常最为常见的事情——吃喝,悟出了很多形而上的哲学命题。所以,《随园食单》也绝不仅仅是餐饮人员要看的书。这本书,适合所有热爱生活的“吃货”。

戒律之严

图片

袁枚所处的乾隆盛世,与当下的时代风气多有类似之处。暴饮暴食、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可谓比比皆是。袁枚认为,那并不是饮食正道。为此,他特别写就“戒单”,专门抨击饮食生活中的弊端与恶习。

《随园食单·戒单》中,包括戒外加油、借穿凿、借暴殄、戒走油、戒落套、戒混沌、戒苟且等等方面,我们不妨读读这部分,从而看看是否能在当下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场景?

像袁枚提出的“戒耳餐”,就是极其精彩的部分。所谓“耳餐”,就是名头大的饭。如今的大饭馆、五星餐厅,都在“耳餐”范围之内。名气虽大,但多难以名符其实。袁枚认为,这样的饭不吃也罢。

图片

除去“耳餐”,还要戒“目食”。所谓“目食”,就是我们所说的排场。一桌酒席,菜多到恨不得要把盘子摞起来。这顿饭吃的不是美食,而是排场与气势。这种饭不仅谈不上好吃,更是造成了巨大的铺展浪费。袁枚认为,这绝非饮食之道。

其实饮食之道,就是生活之道。爱吃爱喝的人,多是热爱生活的人。会吃会喝的人,又都是懂得生活的人。我们不妨把《随园食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类著作。想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的人,当然可以拿来学习。想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的人,更要多读《随园食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