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传队

 江北大汉 2021-03-21
最近这些年,我重操钓竿,时常会到我昔日插队的地方钓鱼。
站在河边钓鱼,耳边传来村里高音喇叭里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二三十年前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比如说《少年壮志不言愁》、《踏平坎坷成大道》以及《我的中国心》等等。早几年,更有差不多40年前我插队农村时的群众歌曲,比如说《社员都是向阳花》、《马儿啊你慢点走》之类。为什么村里总喜欢放这些歌曲?这或许跟村干部大多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有关:在这个村的5位定编干部里,我认识4位,最年长的接近60,最年轻的也超过40,其余3位年龄跟我相仿,都已经是知天命的人了!
也不要说这些村干部喜欢这些歌曲,就是我也挺喜欢的;虽然说他们喜欢的原因跟我喜欢的原因未必相同。我为什么喜欢它们?这是因为我曾经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农村,并且在大队文艺宣传队短暂呆过,对其中不少歌曲非常熟悉,同时以为其中一些歌曲的曲调很美。
那个年头,几乎每个大队都有一支文艺宣传队,一旦上面有什么新的指示精神,那么,就会集中起来排练节目,然后到各生产队巡回演出。文艺宣传队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大都是回乡青年或者像我这样的插队知青。可坦率地说,那时候的我,除去喜欢哼几句大家都会唱的样板戏选段和群众歌曲之外,并无文艺特长;而大队之所以找我去,我以为很有可能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城里下来的知青都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文艺细胞。于是,在当地缺少文艺人才的情况下,我也就滥竽充数了。
这支大队宣传队里,有两位30多岁的半拉子中年人值得一提。他们原先做什么我不知道,但他们后来分别成为了我所在的生产队的会计和农科队的会计——自然也可以说成为了我的领导。他们有什么特长?他们都会拉二胡,其中姓陈的那位拉得更像模像样一些,另一位姓冒的说实在的,水平让人不敢恭维——简直就像木匠拉大锯一样,吱吱呀呀,不像乐音,更像噪音。那姓陈的还会点简单的舞蹈编排,是这支大队文艺宣传队的艺术指导或者说编舞。记得他曾经手把手地教我表演《四老汉说“子”》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拿当年的话来说,应该属于“群口词”,也就是四位演员扮演四位老汉,一人一句最后带“子”的话,称赞人民公社的幸福美好。比如说“我们过的好日子,天天都有新乐子”等。
我根本就不是演戏的这块料。让我演老汉,戴上假胡须,在台上走路的时候弯腿弓腰,走两步退一步,腿肚子还要打一打颤,我觉得难为情死了。所以,最后我退出了《四老汉说“子”》这个节目,自己编了一个单口快板《人民公社好风光》。这个单口快板前面的词都不记得了,只有最后的两句我还有印象,大意是“玉米黄哪稻谷香,人民公社好风光”。在下面的生产队演出的时候的观众反应我不知道,因为那时的我,不太敢往台下看,紧着要将节目表演完。下场之后,心口还勃勃地跳,面颊发烧。
也不管是我们那时自编自演的节目也好,还是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广播喇叭里唱的那些歌曲——如《社员都是向阳花》也罢,今天看来,那内容无疑与当时的现实存在不小的距离。然而,那个年代的文艺作品,也不只是歌曲,有多少不是这样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