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金刚经》篇】如何让孩子以学为乐?(第21篇·总第2783篇)

 微国学 2021-03-22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21天。

须菩提哭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很痛快。

人的哭有三种缘由:因悲伤而哭,因高兴而哭,因瞬间醒悟而哭。须菩提属于第三种。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须菩提的状态。人醒悟后不惧生死,大义凛然,忘却自我。怕死,是因为不明白,没醒悟。

原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那个时候,就在那个时间节点,须菩提突然走进佛的思想,悟透佛的心意。闻说是经,深解义趣:终于听明白了这部正确纯真、大义精微、通透明理的《金刚经》。一边哭一边跟佛说,老师啊老师,您老人家句句真言,说得太对了。自从我读书、学习、实践以来,自认为很有智慧,很有水平,但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明白,都是这部经典给我的力量!



深解义趣:义,是整部经典的含义、佛祖的思想、一以贯之的信仰;趣,有两个解读。一是志趣。凡学习一定要从兴趣升级成乐趣,而后再转化成志趣。志趣,就是心中怀有大志、以学为乐的活法。还一种解读,趣是趋向的“趋”。就是向那个正确的方向、鲜明的目标、崇高的理想而行进。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物都具备了深解义趣的功夫。古代有诸多为了实现心中理想而勤奋苦学的志士仁人,譬如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朝孙康映雪囊(náng)萤、隋朝李密负薪挂角、宋代杨时程门立雪、元朝宋濂诚信借书、以及苏秦头悬梁、孙敬锥刺股、祖逖闻鸡起舞等都是具备了深解义趣的自发性和领悟性。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学习让父母操心、放不下手机就是因为不理解学习的大义,没有走入兴趣、乐趣和志趣的学习里程。更通俗地讲是孩子学习的种子根本就没发芽!

如何让孩子学习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须菩提继续说: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信心,是相信之心,自信之心。相信什么呢?佛者相信累生累世的修行一定能到达幸福美好的彼岸世界,所以布施、行善、念经、礼佛。孔子相信当仁不让、修己安人、直道而行、中庸而为、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礼乐复兴、家国大治。中国共产党相信把人民放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都是信心,是相信之心,是自信之心。我们的孩子相信什么,以什么为自信?

假若只为考上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娶到一个好媳妇(嫁给一个好丈夫),这样的心不是清静之心,不是干净之心,不是恭敬之心。因为这些元素里夹杂着贪欲之心。凡为了物质和享乐学习的人都学不好,或者学好了以后会遇到麻烦和痛苦。这就是一个孩子立志的问题,他的心中有谁,为了谁,决定着这颗心能否清静、干净和恭敬。这就是信心清净。

何为即生实相?

实相,就是真理之相。在佛者的眼里是涅槃、圆满之像,在普通世人的眼里是功成名就之像,在学生眼中是好成绩之相,在农民眼中是丰收之相,在夫妻的认知里是甜美和悦之相。等等。

但,这实相是来自于信心清净的。也就是说,只要信心清净,即可诞生实相。如此,我们是否找到孩子学习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动力呢?

是的,孩子的学习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糊口,更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修习人格、调养性格、锻炼体格。如此,就是实相。至于好学校,好工作,好日子都会相应而生。

这是自《金刚经》里的感悟,所以须菩提说: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第一稀有功德,是最高级的成就,最完美的选择,最优秀的成绩,最令人艳羡的结果。来自何方?

信心清净。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金刚经·第十四品》:

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作者简介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