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马虎 ▏《禅之影》马秀华摄影作品集出版发行

 摄影说事 2021-03-22

便

01

★★ 愿 ★★

我国历史悠久的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等视觉艺术,不仅为佛教中国化的演化、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在弘法利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厚的佛教文化无不是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至今,给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艺术瑰宝。

本来,摄影艺术产生于现代,在中国普及才数十年时间。相比数千年的传统艺术,摄影,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如何更好地应用于佛教,为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我在探索,在实践。

我国的佛教文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运用摄影艺术,弘扬这种文化,传播这种文化,我想,我应该做好!

很欣慰,几经出版部门审查把关,浙江摄影出版社通过审核,这在当今的佛教题材艺术作品中,亦属罕事、喜事!

02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从我近8年来创作的万余幅摄影作品中精选而成。

通过镜头艺术语言,重在表现对“禅”的理解和内心的诉说,力求把中国禅文化的精髓,定格和升华;简洁中富有深意,宁静中饱含张力,淡雅中蕴藉空灵,可谓净、静、境。让读者换个方法来修习佛法。

至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品读《禅之影》,犹如慢品一杯甘露,把我们慢慢儿地带进一个安静、神秘的时空歇歇脚儿,让我们紧张甚或浮躁的心,静下来,清下来,顺便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换个角度重新感悟一下人生。

《禅之影》p78/79

都知道,标题是图片的点睛,摄影界约定成俗。而收入本书的100幅作品,均未标题。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让有缘的读者去品味和解读作品的内涵。但每幅摄影作品下边,都用精短的文字,表述了自己创作的感悟,以便于跟读者分享。

愿有缘之友

当下悟道

当下成佛

《禅之影》p24/25

《禅之影》p40/41

03

★★ 作者 ★★

马秀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和宣传工作。离岗后,先后八年深入南阳佛教界,潜心学习、研究南阳佛教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以自己的理解,巧妙地运用摄影艺术配以娓娓道来的文字叙述,在个人订阅号《马虎影像》中发文近300篇,2018年出版发行了《南阳佛教文化》一书,不断总结和推广南阳佛教界与时俱进、富有中国化佛教特色的现象和经验。与此同时,以个人对光影的特有认知和对佛学的内心感悟,努力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佛教题材的摄影作品。

《禅之影》p76/77

《禅之影》p6/7

04

★★ 发行 ★★

 版权信息 

  :  马秀华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4

ISBN978-7-5514-2432-5

页码:124

装帧:精装硬封

成品尺寸:  240 x340mm

定价: 260.00

本书由梅溪沙生活书店总发行

地址

南阳市中州中路梅溪宾馆大厦4F

电话

0377-60686555

05

★★感恩回馈★★

作者为了感恩多年来

佛门居士和《马虎影像》公号粉丝的

鼓励支持

为此,特留下部分样书

有意结缘的

可直接把收货信息和书款发至微信

mxh13507632066

并随赠《南阳佛教文化》一册

(含快递费)

(《南阳佛教文化》目录附后)

06

★★先睹为快★★

 (《禅之影》作品选)

p1  影001

白,形浊、影惑、神脱,度白

p47  影041

蝉鸣了无,禅影空相

p64  影056

在回家路上,于觉醒途中

p7  影005

心相、传灯

p28  影024

谁是真佛?

p37  影033

日月星辰,草木丛林,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p2  影002

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莫怕前路茫茫

p13 影010

冲破虚空

p73 影063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p114  影099

三宝赞


07

★★《南阳佛教文化》★★

目  录

大度16开本,246个页面,

宗教文化出版社

全彩印刷

自序     马秀华

南阳佛教发展历史概况 

传承与发展

——南阳佛教在“变”中发展

■古代高僧与南阳佛教

慧忠国师与“皇家寺院”香严寺

菩提禅师与“菩提成道处”

天然禅师与丹霞寺

端德禅师与白云山系

神会禅师与南阳龙兴寺

刘汉皇族与玉山寺

■南阳之国宝

系统介绍了南阳涉佛的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建筑

详尽介绍了本市开放的近80个寺院

南阳近代以来佛教名僧

■南阳佛教艺术

综合了南阳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佛教绘画、佛教书法、佛教综艺、佛教摄影等艺术成果。

■白云法系文化

白云文化之 岩穴栖居  结茅实修

白云文化之 手印

白云文化之 参禅打坐

白云文化之 农禅并重

白云文化之 禅机妙用

白云文化之 药师禅茶

■报告文学

三进来佛寺

燃灯寺印象

玉山寺佛七

附 :

南阳开放寺院现任住持

禅宗五宗七派宗法简图

中国历史上四次灭佛事件

禅宗论  冯友兰

08

★★兴趣阅读★★

(一)

(感恩刘鲁豫主席为本书作序)

序一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刘鲁豫

窗外光阴荏苒,案前影定身闲。谢谢秀华送来的新作《禅之影》。我与作者认识久矣,知道他在退休之后没有“闲”过。2015年他在任南阳市民俗文化摄影协会会长期间,曾打造过一支“伏牛山下爱心摄影”团队;2016年他的个展“禅之语”走进北京;2017年他的作品入选“东南佛国杯全国佛教文化摄影大展”,走进丝绸之路沿途有关国家……但真正认识秀华,还是在拿到他的《禅之影》之后,很吃惊,很震撼,没有想到他在退休之后短短数年中,对禅学文化、禅意摄影,钻得这么深、研的这么透、拍得这么好!

秀华在退休后选择禅意摄影这个“冷门儿”,除了源于他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形成的文化素养,还与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的哲学氛围和禅宗基因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更得益于他在禅派摄影这条路上的用心、努力和坚持。这些年来,他频繁奔波于南阳100多个寺院,与80多位法师交上了“朋友”,这些成为其潜心创作不可多得的资源积累,当然也成就了《禅之影》。

书中作品以摄影视觉艺术为切入点,光影间蕴涵着禅意,禅境中蕴涵着艺术表现,禅与影相交相融。就艺术而言,没有着意摆弄摄影技巧的痕迹,而重在表现他对“禅”的理解和内心的诉说,力求把中国禅文化的精髓,通过镜头语言定格和升华;就作品内涵而言,简洁中富有深意,宁静中饱含张力,淡雅中蕴藉空灵,可谓净、静、境。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和内涵,决定了他在艺术上的顿悟力、发现力,进而决定着他艺术世界的宽度和厚度。作为一名宣传文化战线上的老兵,秀华所具有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感在这部作品集中得到充分展现。

信仰是内在的、精神的方向,是我们仰望并想要到达的。摄影是外在的,是我们的精神所表现出的外在之相。皮特亚当斯说过,好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数年里,瞬间凝固当下,刹那顿成永恒,一花一叶,光影禅机,宝像庄严,无声说法。秀华的作品中,有庄严宏大的佛事活动,也有茅棚草庐的艰苦修行;有空灵、高远的禅意意境,也有烧锅做饭、上树摘果的朴实生活;有僧侣生活中的威仪教相,也有禅悦嬉戏的鲜活场面;有万德庄严的金光宝像,也有菩提佛铃在微风中的叮当,等等。禅入画卷,卷入禅修。“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秀华从普通人的视角,发普通人的感念,作普通人之凡举,以乞给普通人以善愿,倒应了此修行。

秀华的《禅之影》的确是其六年来的“心作”,但他告诉我,他心中想表达的,似乎未尽。他明白,再好的摄影作品,只是心力所现的一种“相”。所以,《禅之影》来了一个“破天荒”——作品不注标题。标题是图片的点睛、作品的名字,摄影界约定俗成,他这样做似乎不合规制,但他还是做了。或许就是“禅”的魅力所在。他说,概因佛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微妙殊胜,隐秘难见。《华严经》有云: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芸芸众生天性慧根略有不同,便各窥其斑,变化万千,他不愿以自己先入为主的、甚至是片面单薄的一个标题,成为读者悟道的藩篱,这无题的作品就让有缘的读者去品味和解读吧!

在闪电般、跳跃式的现代生活节奏中,阅读秀华的《禅之影》,犹如慢品一杯甘露,把我们慢慢儿地带进一个安静、神秘的时空歇歇脚儿,让我们紧张甚或浮躁的心,静下来,清下来,顺便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换个角度重新感悟一下人生。

一元复始知岁月,万象更新再前进。希望秀华继续努力,在禅意摄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期待他创作更多的摄影精品奉献给社会!

09

★★兴趣阅读★★

(二)

(感恩张兼维老师为本书作序)

 序二

心香一瞥

张兼维

马秀华先生是一个好摄影家,他的好就在于他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域和艺术语言。

他并没把自己看成一个摄影家。他一直是以一个探询者、追随者和同行者的姿态,沉浸于一方别人难于深入的方外世界,去探寻这个精神世界的动与静、苦与乐。艺术缘在,如约而至。

禅是世界之自然与内心之本然相遇的此际。禅本无概念,不立文字,但也概念即多,文字即繁,又使禅成为文化的一大焦点。连儒释道三大流派,经汉末到大宋,也由理学聚焦成文化风格的一个重要美学标准——“禅意”。这个禅意,或者可说是儒释道文化内核中的人性与自然性的“致中和”之共同境界,被禅意所概括,而被映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情致。

秀华先生没有长枪大炮、长驱直入地去追风跟拍“诗与远方”,他只静静地守着这片清素世界、方外之域,用艺术家的情肠来与这个世界对话,捕捉到我们所能欣赏的安然和宁静,本然和喜乐。当艺术越来越趋于同质同构倾向时,秀华先生的方外一瞥,如同一股山间清流,滴淌脚下,叮叮咚咚,让光影镜界耳目一新。

就像老子、庄子所言的道无所不在,那么,禅亦无所不在。马祖道一曾有吃饭睡觉皆是禅的公案,要义是不计较、不执着、当下的心安自在。秀华先生的摄影,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这个境遇中,静心无著地按下了一次次的快门。

摄影,或最与禅机相应。禅修中有云“瞥见自性”。一瞥,可能是百分之一秒甚或千分之一秒的瞬间。现实生活中,只有相机,有此清晰记录每一个瞬间的功能,把生活万象,以一瞥一瞥地摄取,还原和呈显给我们看。我们借助相机,瞥见了生活多少美好的瞬间。或曰,相机,也是有佛性禅意的呀。

经过岁月的沉淀,人们对佛教文化印象更多倾向在殿宇庄严、仪式隆重、典籍浩瀚的宏大场面。而最初佛的教导,是直指自己一颗干净的内心,让人在红尘凡间觉悟自性。禅是直指本心的自修自度。而秀华先生在推开了庄严的空门之后,绕过隆重的仪式,以他单纯而诚挚的信,走到了传承禅宗法脉的一群人的生活中,看到了禅在禅宗之人当中的日常映像。这正是《禅之影》作品集的可贵之处。

南阳是一个历史上的禅宗高地。香严击竹,天然烧木佛的活泼公案,与唐代名刹香严寺、丹霞寺一起留给了当代文化。今天回味,香严击竹的开悟的那天早上,天然和尚烧木佛取火的那个夜晚,多么地富于镜头感,像两组专题大片,记录下历史上南阳禅者的禅之影姿。这感动历史的一瞥禅机,不只是录下当年先贤修证自心的法喜生动,更能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平凡里,如何借一竹一像,一餐一觉,而唤醒我们自己观照自心自性的生动新鲜。

禅,从灵山法会拈花一笑中,无声亮相,走过达摩、慧能,走过香严、天然,走成一道中国文化至美至纯的禅意。这禅意,在南阳的伏牛山中、桐柏山里,在丹江岸畔、淮河源头,开成源远流长,开成山花烂漫,开成国人心目中诗书画印的美学风采,开成让我们目不暇接的摄影之美;也开在马秀华先生的心里,开成这集《禅之影》的心香芬芳。

 是为序

10

★★兴趣阅读★★

(三)

(感恩马千驰先生为本书撰文)

拨弄时空“形影神”的佛指

马千驰

影像都印出来了,再码这点字,其实是鸡肋! 

怎样才能让观者静下心来读读字,特别是当下的观者,其实很难。没关系,当下觉得不重要的,未必将来就不重要。于是,码吧! 

文化大家马未都先生曾说:“最有用的东西往往最没用,最没用的东西往往最有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有用吧?贵着呢,当时。可马先生硬是花差不多等价的钱去收藏大众眼里觉得挺没 用的“烂瓷片”。今天,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吗?“烂瓷片”却价值连城进了博物馆。可见,流行的东西不一定就好,不流行的东西未必就不好。但是,流行的东西绝对有自己的市场和时尚的审美取向;不流行的东西要么不合时宜,要么时候未到。但这里面只要有一些文化元素在,就弥足珍贵,无论何时! 

我们手中这本摄影集的作者马秀华先生,也捣鼓了一些稀罕的照片。和马未都先生从年轻时就好玩藏品不同,马秀华先生是退休后才因缘感召,走出禅学摄影艺术这条菩提路的。观之,尤感艰辛! 十几年风风雨雨、跋山涉水地为南阳佛教文化及佛寺大德著书立传,弘法利生,传播般若智慧,不易!一入佛门深似海,走上这条道,只见彼岸在前,念念回首,回首已是前世。马秀华先生的可敬在于一直撸着袖子,扛着架子,找着乐子,抹着汗,操着心,专注地给我们制造惊喜。可颂之处在于,马先生伏枥犹存千里志,却能将前尘往事归于当下,把刹那时空的“形影神”记录下来:或寺院建筑,或水陆法事,或伽蓝生活,或禅,或农,或自然万象,等等。阅读马先生的摄影艺术作品,似乎过去就 在眼前,当下的观者也将成为过去,而未来很快又会重归于当下,一镜一心,不禁感慨时间易逝!烦恼即菩提,菩提心是可以再生的。马先生那双拨弄时空的佛指就是一种再生的法器,他摄下娑婆世界 的魂影,聚焦菩提老祖的形神!刹那有多么亘古,马先生就有多么专注! 

那些一生专注做一件事儿的人都是不凡的,乔布斯造就了“苹果”,怀素和尚写就了狂草。遗憾的是,怀素的狂草今天还能看到的已成孤本了,如果古时候有照相机该有多好,至少可为我们保留一 些影像资料。史料记载,怀素常常喜欢喝醉了酒在寺院的粉壁长廊里挥毫补壁,围观的粉丝除了呐喊助威,甚至有用诗歌为他做天马行空般的影像记录,譬如“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之类。绝叫声,我们已听不见了,千万字的张狂也没了,满座的看客又在哪里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怀素写的那堵墙也倒了,印证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法”终将毁灭,就无所为了! 

怀素还是在不停地表演着,人们热烈地欢呼他、供养他,终于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这样,他写在纸本上的那些只言片语就格外名贵了。纸寿千年。千年之后,怀素纸上的作品自然也会湮灭。可就 是这珍贵的“纸寿千年”,让我们有幸通过纸张这个载体看到了怀素的书法。我们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凿碑,文化的“一厘米”就这样延续下去,这就是无为,也是修行。修行就是为了把定数改为变数。马秀华先生的不凡,正在于做这项抢救性的文化工程。他拍过一些寺院,有的是寺院局部、墙体,甚至一些僧侣都已经归于自然了,但只要影像在,历史的痕迹就在。《禅之影》这本摄影集就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高度展现了这个时代的影像力量,有力地传达出南阳佛教文化,乃至中国佛教文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从这个层面理解,纪实摄影在记录和传承历史文化上可谓厥功至伟! 

为了实现平凡的伟大,马先生将辛勤创作的摄影艺术作品付梓成书。摄影是个手艺活儿,各类技艺都一样,笔者暂且不聊这个。就说说艺术吧,艺术是有情感的活动,是审美加技艺加顺应自然的创作。马先生恰是本着这种艺术法则去创作的,为此付出的心血,相信观者是可以用心灵感受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阳从事佛教文化摄影,想折腾出唯美、空灵、虚幻、高古、自带仙气、云里雾里的艺术 感觉,还得看老天爷脸色。因受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那种仙气缭绕的天气太难遇了,这反而使马先生另辟蹊径,从僧侣生活这一视角去表现南阳地域独特的佛教文化。可喜可赞的是,这本摄影集将僧侣生活巧妙地转化为极有禅意的唯美画卷,其中,既有虚幻、空灵,充满禅意的唯美画面,也有真实、生动,带有浓厚烟火气的纪实场景。这种亦真亦幻的创作风格,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浪漫飘逸的诗仙李白和孤傲现实的诗圣杜甫。这是天意,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欣赏着这本摄影集,我们感受到了马先生此刻已经交出了优秀的历史答卷。这是多么令人惊喜!可以想见,这是马先生苦苦坚守才开花而结的菩提果啊!故,可敬、可颂! 

摄影集中的每张照片都凝聚了马先生的一颗禅心,其中隐喻了许多佛经、典故和禅机,洋溢着诗情画意,让人从中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底蕴。我们还应该知道,马先生是一个义工,他做了件没有报酬、无私奉献的事儿,为了心中那一片净土、那一份执念,一心一意,无怨无悔。在这本摄影集中,南阳千年的佛教文化与马秀华先生精彩的艺术创作互为表里,文化的那“一厘米”到马先生这里就又续上了。马先生创作《禅之影》,是为南阳佛教文化续脉,是为中华佛教文化喝彩!了不起!我为马先生的壮举点赞!为马先生大美的摄影艺术点赞!

《禅之影》p94/95

★★★ END ★★★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