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选择养生之道?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养生”在现在的生活中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词语了,每天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都可以看到有关养生之道的文章和信息,然而对于养生的这么多信息真的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有很多文章明显的有违养生之道,然而有些时候却被冠于“某某专家”、“某某教授”、“某某大师”、“某某主任”、“某某科学家”等而被疯传,不明就里的朋友很可能就会信以为真,特别是老年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年时期空余时间充足,就琢磨如何养生长寿,如何却病延年,如何让身体保持精力充沛,就会看一些广告、听一些讲座或宣传,有些人落入广告营销的套路,有些人被夸张的“万能神器”或“万能神药”骗尽所有积蓄,我的很多病友也曾不止一次的跟我反映让我劝说自家的老人“不要轻信广告营销,要相信医学”。其时广告营销在我大学期间就曾接触过,一群老人在所谓的专家的指导下做着一些活动或所谓的体操,或者安排几个服务者“热情洋溢地”服侍者,不停地谈论着体贴的话,讲解着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医学知识,穿插一些特殊的“医学名词”,再把推销的产品夸大一下,有些商家再劝说几个老人家给他们一点“优惠”的多几次免费服务让他们做几个现实“有效”地案例,难免会有一些老人就会坠入圈套,其时老人们一个难免会有那么一点贪图小便宜,所以就会被利用,一则老人家都碍于情面,即使没有什么效果,在工作人员的暗示下也会说有效,另外也为了给儿女一个交待,花费了大量钱财,如果说没有用害怕儿女责怪或者担心儿女伤心或者碍于工作者把自己喊成“爸爸”、“妈妈”,比自己的儿女还要“关心体贴”自己,所以即使被骗了也愿意每天去找一下和自己同龄的人谈心,说一下身体,说一下过去的事。因为在家里,儿女白天去上班,无人陪伴、谈心;晚上儿女回来就是手机、电脑、电视,有些时候都不会抬眼看一下老人,空虚而寂寞、冷落而孤独,这些和那些把自己不断地喊作“爸爸”、“妈妈”的工作人员反差太大,有些老人就会觉得那些工作人员比自己的儿女还要体贴自己、懂得自己,觉得花钱也值了,让做什么都会按照工作人员的暗示去做,儿女不忍心拂逆老人,就会给父母 ,可是有时候保健品和养生器材即高额又无保障,有时候反而延误病情,这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也是很多子女无法接受的,可是子女也不好跟父母说什么不允许怎么样怎么样,一则父母养育自己已经辛苦一辈子了,多不容易,一则父母已经深信营销策划,多说了就显得儿女不爱惜他们,儿女不孝。这些老人家有很多也都是文化人,对医学也知道一点皮毛,或者听说过一些医学名词,有的时候面诊的时候反而试图给我讲解一下他们的理论,我也只能苦笑的倾听,然后尽力的再一一给他们辟谣纠正错误的观念,然而作为医师我不可能像营销人员那样健谈,也不会喊他们“爸爸”、“妈妈”什么的,我能告知的只有我所知道的医学知识、理论以及临床经验。说得太多了我又怕老人家会觉得我什么都不支持他们,或者会认为他们的儿女和我沆瀣一气为难他们,古人云“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有些时候我也忍不住吐槽“可怜天下儿女心”!

      “养生”一直以来都是中医和道家推崇的,对于养生中医和道家论述颇为详细,所以真心想要“养生长寿”的朋友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中医文化和道家文化,养生之道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衣食住行,比如情绪心理,比如环境气候,比如运动导引,比如生活嗜好,比如琴棋书画,比如旅游……太多太多。这些方方面面医学和道家论述也是灵活灵现的,并不是呆板的,养生之道和治病之道是一样的,也需要因人而异,因时空而异,并不是像多数养生馆那样大家“一起来做运动”、“大家一起免费使用某某治疗仪器”,而人体也不可能用某一个所谓的万能仪器而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人听说运动会有益于人体健康,就不加节制地徒步每天风雨无阻地走上几万步,有些人本来就已经气血虚亏了还要逞一时之能耗费所存不多的精力,有些人肥胖的已经膝关节发炎、半月板磨损或增生疼痛,还不停的“运动”走路成千上万步!有时候我会告诫大家“适当运动”!有很多人就会反驳说有在运动,可惜都没有注意我说的“适当”二字,“过犹不及”大家应该都知道啊,过多的运动堪比劳动,反而不利于健康!

       有些人告诉我在电视上看到“某某养生节目”里面专家介绍了什么知识,好像养生节目中说的都是行之有效的,用了那些方法就可以不用再看病了,结果用了几天没效果,反而抱怨“专家讲的不适用”,其时养生节目讲解的时间有限,做养生节目的主持人也不是中医或道家专业人员,有些时候难免讲解不清楚而已,养生之道的“因人而异”没有被强调了使人误解了而已,和广告营销一样,有很多朋友过于依赖于专家,而不知道看一下自身条件,比如有一个中年摔伤腰脊的七十多岁的阿姨看到养生节目中讲解活动筋骨的运动,效仿一下,结果腰痛治疗了半个月才缓解!有些人看到养生节目中讲解的一些小偏方或验方,不看一下自身的体质,到药房抓过来就用,结果有的时候越来越严重!以前我在友和医药坐诊的时候,因为距离药房比较近,经常会有一些人会拿一样的处方自己配药,明明不可用,却也难以劝解,在这些人心里电视里的都是专家都有㊙️法,我们普通医师是无法比及的,“人家专家说可以,你说不可以,真是毫无道理!”家有老人,这种情况是不是也是很无奈?可是说着也想反问一下“朋友,每天养生节目中的㊙️方您都使用,您病的有这么重吗?”养生的目的是脱离医药,而不是让大家变成药罐子,治病救人是医师的职责,作为医师哪有不希望患者早日康复的道理呢?

       欲养生,先养心,心胸豁达,心中寡欲,要记住动静结合:静则不可以心浮气躁,多一分忍让;动则礼让而谦谨,知人事而助善道,知不足而进取,知阙漏而博学。有所求,就应该去找相关的知识,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不可以投机取巧,养生之道历代医者和道家论述颇丰,既然要学习养生就应该端正态度,虚心学习前人的经验,长生之道都是来自于长寿之人的经验积累,养生不仅仅追求的寿命的延长,还有生命的质量。有很多人误以为养生就是延长寿命,这就有失养生的意义了,如果长期痛苦的生活,又有什么快乐和渴求?

       欲养生,要懂四时气候变化(五运六气),历代养生都注重时令、节气养生,把经络和时令、节气结合起来探讨养生,这就要多少知道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运六气、经络穴位,这些都不是表面文章,更甚者还要看一下道家的五行八卦等,要懂得练气,最起码要懂得当地气候变化。

       欲养生,要学习一些中医文化。要懂得一些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治疗知识,要懂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才可以选择好属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养生方案。不要像我上面说的人云亦云,片面追求专家的意见或方法。

       欲养生,要注意衣食住行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睡眠养生,要注意睡眠时间、睡眠姿势、枕头的选择、床位的摆放、睡前醒后的事项、睡眠障碍的调节与治疗、不同时期的睡眠调整等。琴棋书画等要根据自己的心性和嗜好培养,心性浮躁者可以围棋、绘画养期静,气势萎靡不振可以书法荡气回肠!要多和朋友沟通交流,切忌自闭,心情郁闷者可以高歌一曲,抚琴和之。饮食宜忌是养生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人都疏于饮食忌口,饮食失节也是导致身体状况偏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有心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饮食证类本草》或《中医食疗》等书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进行烹饪。

       欲养生,要注意运动(导引之术)。适当的运动,促使气血运行和内脏蠕动,道家练气,使气周流全身,中医导引、《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易筋经》和一些武术、体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案,忌过劳过逸。有些老年人喜爱《太极拳》却不知道膝关节钙化增生不堪练习,多有损伤后急性炎痛发作来求治疗。

       养生之道包罗万象,我今天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点表面文章,我曾经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行医之际也专门在安徽亳州华佗养生堂研讨过养生之道,时隔十年左右,老话重提,虽然临床阅历多了,可是对于养生之道在社会上的误解还是历历在目,不能不忧心,特别是在一些朋友要求“指导长辈不要偏信营销”的情况一直都没有断的情况下,真心觉得生活好了,大家爱惜生命的时候要理智的选择正确的方法,要懂得如何去养生。如果您都不熟悉养生又怎么去养生呢?这和做事情一样,您都不明白您所从事的工作是做什么的您又如何能去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