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柳 : 月是故乡明

 白河观潮 2021-03-23

          月是故乡明                 

               文 / 三柳

每次带朋友客户去我们老家玩都是走七峰山景区的一条路。那里铺了台阶,一直到山顶,年年如是。

小时候上山放牛的时候,我记得从我们家蜂场往南也有一条稍近的路,一直到神仙洞,只是山势陡一些。这一次回来就顺着这条新路走了过去,一行十几个人,蜿蜒的小路依稀还在。只是林木茂盛,遮掩了小路。以前山里人烧柴,一到冬天,山上就像人刚剃了头一样,割得光秃秃的,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人也都用上电了,山上的树木全长起来了,以前盖茅草房用的黄眉草和葛条全都郁郁丛丛。走的时候就拿了柴刀,披荆斩棘,开了一条路。山势陡峭,勉强可以通行,过了红石崖,就到了神仙洞,勉强可以一个人通过。路上有一棵山楂也长成了树,大概有一百年的树龄,下面落满了果实,让人多了许多的意外欣喜。到了山顶,手脚并用爬上石板,迎面的山风吹过,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胜利者的豪情。漫山遍野是野生的韭菜,碧绿清翠,好像是进了人家的菜园一样,大家开始忘情地采摘。

   从蜂场向南七百米,就是石板河,整条河都是一块石板,水从上面流过,淙淙作声,形成一个个激流与小潭,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石板上有横向的花纹,一直延伸到两岸,斑驳陆离,好像给小河束了一条条腰带,也如同穿了一件格子上衣,让人惊奇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文联的方哥说,为什么不开发了让更多的人来领略如此的美景,在两岸种上果树,搞个采摘什么的。我说那不行啊,那样你再来的时候就看不到这种原生态的美了,到处是啤酒矿泉水瓶子什么的,我也找不到童年的影子了,就让小河在那里静静地流淌吧,不要破坏了这份静谧。

   从我家向东沿路十华里就到了孤石滩水库的上游,大家一行人坐在船上,用双浆划大铁船是我的拿手好戏,比白河上的脚踏船要省许多的力。双浆划开水面,哗哗作响,柳树在水里倒映倩影,梳洗自己的发丝。把网一道道地撒进水里,然后坐在船仓中间的被子上,几个人开始玩斗地主的游戏。天色暗了下来,就开始收网,鱼过千千网,网网都有鱼,到岸边把鱼取下来,晚上到家里炸的炸钝的钝,湖鱼伴酒喝,感觉好极了,人生不过如此,这才是生命的原色。

    中秋节的时候回山里老家住了几天。景色依旧,人事依然。常在城市里,好长时间没有在山里老家住了,晚上感觉特别地静,哪里都是黑漆漆的,没有灯光,也没有汽车喇叭之类的噪声,耳中只有各种虫子的叫声,时远时近的,心也仿佛沉到了寂静的山谷。蜂场里来了一种大蚂蜂,一只一会儿能咬死几十只蜜蜂,以前也有,但是感觉没有这么大的,也许是变异的品种吧,有小知了那么大,小时候在山里拣橡子的时候见过这种蜂,蜂窝小的有人头那么大,大的像锅盖。但是蚂蜂没有那么大,不知道这几年怎么进化成这样了。也许世界都在变吧,这样的蚂蜂蜇一下,会疼许多天,如此大的身量,想想都让人害怕。我帮着父亲在蜂场里打,个子大了就笨了许多,打着也容易。它只注意攻击目标,不提防保护自己,用铁笊篱一下子就可以打下来。一天能打死上百只,堆成一堆,天天如此。

    今年夏天发洪水,山里的水猛,下面孤石滩水库的鱼逆流上来了许多,水消的时候,许多鱼没有来得及顺水而下,澧河上面一段河道抽沙成了一个坑,有两三亩地吧,聚了上万斤的鱼,都是五六斤以上的鲢鱼,鱼多水少缺氧,全翻上来了,几百人都在那里捞,都各有收获,让几个村子的人兴奋了好几天。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感觉水里的东西都是公有的,谁捉到是谁的。如果是谁家的鸡了羊了即使跑了,也没有人会当成是自己捉了去。

我们那里山上盛产野蘑菇,尤其红蘑菇卖得最好,来收购的人也多,可是今年有几个山上的蘑菇不能吃了,往年吃着没事的,今年吃死了好几个人,包括红蘑菇在内,蘑菇中毒之后,医学上是没有解药的。父亲也拾了几个感觉不对劲,喂了家里的鸡,登时死了两只,想想真是后怕。可是我们拐河和四里店两个乡卖了那么多红蘑菇,都流入了市场,如果有一部分是有毒的,也不知该哪个人遭殃了,受了害也不一定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如今的家乡物是人非,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是啊,篱笆墙的影子还是那样长啊,可是究竟什么变了吗,量变到质变的相交点又在哪里呢?人们都在忘我的工作赚钱,谁又能想到这些芝麻小事啊,只是我在这里杞人忧天罢了。

         【作者简介】三柳,唐师八九级毕业,从教10余年,后弃教从商,经营甜蜜的事业,为儒商也。又因羡五柳先生而自语三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