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语能力考 (2012年7月 N1 真题阅读原文翻译)

 王每二 2021-03-23

(仅供参考)

【问题7】

在我们国家,大多数人都说日本人之所以无法说不好外语,是因为教育方式不好。

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诚然,在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

但是,如果做不到以下四点,就算说得再好,在国际上也没人会注意听。

(1)无法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毫无顾忌地插话。

(3)跟他人发表稍有不同的看法。

(4)每五分钟让听众发笑一次。

这四点,根据个人想法不同,也可以说比说好外语更难。

为什么呢?因为我国,说话时考虑人情世故、一直谨慎保守、跟其他人发表同样的观点、认真严肃的态度,受到推崇,被奉为美德。

这样想的话,与其说日本人外语不好是因为教育方式的问题,不如说是因为深层次的文化的问题。

【问题8】

(1)

即使成年了,味觉也在不断变化。

在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时候,看到吃火锅光吃肉的我。

有位年长者半调侃我半告诫自己地说道“我们已经吃了很多了。一上年纪,还是觉得菌类和蔬菜好吃“。

还真是如此,我最近觉得入了肉味的蔬菜和菌类好吃。

另一方面,我还是吃肉。并非上了年纪就不吃肉了。

(2)

为对方考虑,无疑也是问候的心意。(问候包括了要为对方着想)

那是在前几年去非洲的时候,在坦桑尼亚听到的。

当地的人在路上和熟人打招呼时,都会问彼此的家人是否平安,但就算是自己的家人欠安,也不会说出来。

这好像是一种默认的习俗。

因为有一颗不想让对方有心理负担的心。

(3)

每年播花种、种球根的季节来临时,种植幼苗的农园都会寄来色彩缤纷的目录册。

我自己没有可以种花的土地,只能看着目录册凭空想象自己的花园了。

但是,看着他们一幅幅引以为傲的花的展示照片,总会察觉到这些花有同样化的趋势。

也就是说,人类想通过改良品种,使所有花的花朵都变得更大,花瓣都变得更多;

这样的审美、努力和用心都在那里反应出来了。

(4)

生命体是通过遭遇危机后克服困境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

因为难以对应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的祖先开始了集体生活,开始构建人类文明。

协作是社会的根基。在文明的初级阶段,为了生存,大家相互协作。

但是,一旦活着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就走向了 只顾自己、自己利益最大化 的不归之路。

结果就算灭亡。

【问题9】

(1)

在为退休人员准备的公司培训资料上看到了这么个内容“自己-工作=?”,当时我就觉得这对于一心工作的人来说是个残酷的问题。

事实上曾经是工作狂的大阪友人看到这个问题苦笑着说“是0啊”,然后说起来退休后的近况。

“妻子要出门时,我说我也要一起去,结果被大大地嫌弃了”

听说这样退休丈夫被称作“恐怖的我也族”,我想现在“我也族”肯定在蔓延,

但是日生基础研究所出版的《退休前?退休后》这本书中,却收录了这样的调查结果。

数据就不提了,其中的内容说,在工作上感到有生存价值的人,比没有的人,在退休后更能在社会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

总而言之,是说,热心工作的人在退休后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生存意义好像是通过广泛交友找到的,成为专业的植树人、NPO或志愿者,

以参加地区活动的退休的银行职员为首,介绍着各种各样的事例。

以前听到过这样的事。有个大银行的分行长,一退休就因贺年卡急剧减少等变化感到失落、然后自杀了。

即使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为公司而努力的价值观和为社会而努力的价值观也许是一样的”提出这一说法的公司的调查结果,

或许可以给退休的上班族带来新的观点。

(2)

对于技术研发人员来说,好像开发赛车很有吸引力。

那也是当然的。因为开发商品车必须考虑成本和工厂的工艺,自己的创意不一定能用得上。

就算做出了出色的模型,销售部的能力不足的话也不一定能够卖出去。

(至少大部分技术研发人员这样想的,肯定还怀着不甘。)

但是,如果是赛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用考虑盈亏,做各种尝试。

更重要的是,不会受到营销等因素的影响,不管对手是多大的公司,都可以公平竞争。

反过来说(与此同时),也是找不到任何借口的竞争世界。哪怕比对手只慢0.1秒,输了就是输了。

而且,谁输谁赢,在当场就能一目了然。

目标的设定也简单。如果是开发商品车,有时候会被销售这样要求“请制作同时满足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车”。

在那时就得做技术上的让步,赛车的话就要追求绝对的速度就好了。

与之对应的是,不管现在自己的实力如何强大,假设对手的车75秒可以跑一圈,如果没有做出更快的车就毫无意义了。

完全没有余地讨论能不能。

还有,如你所知,只是单纯地模仿其他队伍的车,是绝对做不出最快的车的,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3)

作为我国的作家,使用“想象”这个词语最多的应该是柳田国男了吧。

通过民众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工具等上面遗留的信息,他创立了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民俗学,对于他来说,这个词语是极其重要的。

他曾经想区分“想象”和“空想”。

随着文章写作时期、写作对象、还有谈话对象的不同,柳田在区分“想象”和“空想”时,确实有时分明,有时暧昧。

但是后来听说,如果能慢慢地正确地进行空想的话,那就会一步一步离想象越来越近,最后两者相接。

即使界限很模糊,其两极的不同还是很明显的,于是就以这种方式使用着。

没有具体的根据,或者即使有也是模糊的,将在这种情况下对远古进行的心理活动称作空想。

而将 在有更明确的根据下,进行的确实可靠的心理活动 称作想象。柳田是这样区分使用的。

还有时必须给他们两者加上如 稍微、明确 这样的修饰词。

空想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就会被烙上消极负面的印记,对想象就会有积极向上的印象。

【问题10】

理科性一般都有着明确的论点,读者也会根据自己所需来看相应的文章。

因此,能满足读者所需的文章可以让读者感到满足。

比如,东京交通堵塞调查报告,想了解的人才会读,如果其中的内容恰到好处,就会受到满分好评。

调查内容不完整的话,好评就会减少,读者的满足感也会降低。

但是,如果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发现超越文章本身以外的事,读者就会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换言之,就是说,能够给读者带来获得新知识的喜悦,或者带来获得喜悦契机的文章,才能获得满分好评。

那就是相乘效果(1+1>2的效果),要想做到这点,作者要时常关注读者,以跟读者一起解决问题的视角来精练文章。

虽说是理科性的文章,以“就是这么回事,记住就好”这种形式呈现给读者,读者是不会乐意接受的。

可以说这是在告诉读者他们自己有多无知,让他们越发讨厌自己。另一方面,对作者的好感也会消失殆尽,不想再看下去。

要达到写作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读者读到最后。不管写了多么完美的内容,不能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的文章是达不到写作目的的。

这一点(老师)在学生报告中体会最深。不管怎么说,因为报告的数量之多,要想全部深读是不可能的。

结果就是看刚开始的几行,或者浏览全文,能否引起阅读欲望与评价息息相关。

这和提交给上司的企划书,还有在竞标中提出的竞标书是一样的。

因此,是不是能引起读者阅读欲望的文章很重要。那么阅读欲望是什么。那正是相乘效果。

引导读者,让他们自己发现新知识,这一点很难做到。不如深入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站在读者的角度跟他们一起思考,这一点很重要。

即使不能给到读者完美的解答,能够让读者看到自己拼命寻找解答的样子也是好的。

换言之,就是不隐瞒、不玩弄技巧,夸张地说就是通过向读者展现自己的人生观,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努力逼近真实的决心。

大家认为工作报告和理科性的文章,一般不需要这种字里行间情感流露,那样的话就成了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文章,无法抵达人心。

就算是读者看了,但是如果无法触动人心,就没有再读下去的欲望了,结果就相当于读者没看。

【问题11】

A

保护生态系统,会考虑到那里生存的生物,但是无法平等对待生态圈中的每一种生物。

为什么呢,因为保护一部分生物,就必定会伤害到另外一部分生物。

也就是说,不论我们人类做什么,都会有部分生物受益,部分生物受害。

这样的话,以保护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任何活动,都只会让部分生物受益。

我们唯一能说的就是,我们我们是人类,“地球生态系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存在的”。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换言之,应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B

保护物种全面性的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是,生物的多样性是由种类的遗传来维持的。

因此,在保全生物学中,保护稀少、濒临灭绝物种的知识和方法是重要的一环。

但是,要个别保护每个物种是非常困难的。

就拿一个生态圈来说,里面就生存了微生物、植物、昆虫、哺乳动物等物种,要整体地保护他们全部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那些没有分类的物种和种类级别以下的遗传因子,可能会由于保护了个别物种而遭到伤害。

因此,保护具有物种多样性的大自然变得很重要。

就是说,要有通过保护生态圈,保护那里所有的生物的想法。

【问题12】

我家的狗不聪明但不会乱吼。这是犬种决定的。另外,绝不咬东西。这是由训犬师训练出来的。因为是大型犬,一旦咬了孩子那就是大事了。

训犬师骑着小摩托来了。一周训练4回,每次30分钟。由于半年了训练还没结束,我就问了下“什么时候可以训练完毕?"。

”等到家里的地位排定后“他说。

地位排序?是什么呢,于是又问了。”你们家孩子还没。。。。“

十年前,儿子还是小学生。体格跟家里的狗差不多大。我们家的狗首先是怕我、然后是妻子和盛气凌人的女儿。

但是儿子还像软体动物一样,软乎乎的,整体睡觉,起床了也是哈欠连天。

狗好像在和儿子对峙确定谁是地位最低的。

动物对排序很看重。

女训犬师说了,有个溺爱狗的主人,手腕整个地被咬伤了。这正是因为溺爱导致了狗不懂分寸,误以为自己是主人,结果把主人给咬了。

因为动物经常会通过示威来固定自己地位,所以相互之间不会真正地争斗。

知道对手太强了,就不会争斗。因为相斗受伤后,在残酷的自然界无法生存。

果然我家脑子不好的狗也是,在某天被儿子砰的一下敲过头后,才确定了它是地位最低的。然后开始和平共处,超过预算的训练终于结束了。

并不是说要从动物那里汲取教训,家庭也是,没有形式上的地位排序就会开始混乱。

父权的丧失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是因为彻底否定家父长制的结果。

战前,是长子继承制,次子以下都没继承权,至于女性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极其过分。

不是说要恢复到那样的状态。

在职场,最好给女性创造更多担任管理职位的机会,根据我经历,我也赞同夫妇都去上班。共同分担家务。

但是不能混淆男女平等的概念。家庭类似动物的巢穴。不能让父亲失去威严,母亲没了包容。

应该是父亲健壮阳刚蓄胡子,母亲温柔似水和蔼可亲,各自担任好自己的角色比较好。

因为频发的家庭暴力跟组织结构功能的丧失不无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