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云亮讲座:业主们的“共有”活在这世上没尊严

 儒英光头 2021-03-24

/李云亮

业主们的“共有”活在这世上没尊严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现在是《民法典/物权编》第二百七十四条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撂下五个抽象概念任人争来吵去:

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物业用房。

《物权法》说这些属于业主共有。

 《物权法》但书声明,小区内城镇公共道路、城镇公共绿地除外。那不属于业主共有——这一说辞,从逻辑上令人感觉怪怪的。

怪怪于一宗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可能会有一块城镇公共飞地(绿地)。

如果这块绿地不在宗地的中心,而在边上与城镇公共道路接壤,那就不叫飞地。

规划一宗建设用地,其红线没必要将那块在边儿上的城镇公共绿地”圈进去。反之,如果圈了,这个土地规划岂不显得非常傻气,或者用意可疑。

小区内的城镇公共绿地是一块飞地,那么,如何提供给城镇其它居民公用?公共嘛,谁都可以享用。

问题是,通向小区内城镇公共绿地的小区道路,必然有一条是城镇公共道路”。

哪怕小区内那条城镇公共道路”是一条小路,那也是公有物。公共共享物,不是共有物。无数的城镇人都可以通行。

小区内的城镇公共道路”,谁出钱建造?

开发商出钱建造,其成本必定公摊给购房者。开发商不是慈善机构。他要收回成本,他要盈利。

业主们的“共有”没有尊严之一:

小区内可能有城镇公共道路”通往内部的“城镇公共绿地”,而购房者出资分摊了小区内“城镇公共道路”的成本又不知情,这对业主不公平。

没有尊严之二:

小区内的城镇公共绿地”,谁出资建造?业主不知道。开发商知道,他不说。他知道如何回收建造成本就够了。

没有尊严之三:

其他公共场所”,这是法律相对“城镇公共道路”和“城镇公共绿地”而言的其他公共。

小区内除了业主专有部分,其他共有部分何须以“其他公共”概念冠而言之。

“公共”这个概念,必然引发社会思维逻辑紊乱,以及社会管理行为混乱。

“公共”导致“公用”。

“公用”与“共用”不分。导致第三人与共有人不分。小区内共有人话语权被严重减弱。

没有尊严之四:

“公共”这个总概念之下,“公用设施”不能忠实地表现业主的共有权。“公用设施”严重削弱共有人对“共有”的自我解释权力。

“公用”人不特定,无数;

“共用”人特定,有数。

“公用”与“公有”密切相关。

“公有”权利人是不特定的,无数。

“共用”与“共有”密切相关。

“共有”权利人是特定的,有数。

业主的共有,在“公用”以及“公共”概念笼罩下被严重侵蚀。

目前的社会管理,有多年的“公共”、“公用”、“公有”思维习惯。《物权法》第七十三条里的“公共”、“公用”概念,使业主的共有权利尽失尊严。

(这篇短文与《物权法草案业主共有拟定物权的历史变化》一文是姊妹篇,连续述说业主“共有”的往世今生)

2021-03-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