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记录分享:学会倾听

 当代学前教育网 2021-03-25

观察目标

1. 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否学会倾听。

2. 能否在活动中安静的倾听,并与老师有效的互动。

3. 让幼儿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能够听懂日常用语。

观察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中指出:“幼儿要学会倾听与表达”,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但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逐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因为倾听是交流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能够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大多数的幼儿都喜欢自言自语,不太明确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呢?我将从下面几个案例中分析。

案例一:

今天的集教活动是主题《干净小超人》中的语言活动《清洁高手》,当我亲切的提出问题“宝贝们,你们除了刚才我们学习过的清洁高手之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清洁高手?”随着我的话音刚落,所有的小朋友都开始积极的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但是当我走进一听,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说,你一言我一语的,根本 没有任何一个小朋友在倾听,甚至还有插嘴的现象,讨论结束以后,我提问:“现在呢,我请举手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还认识哪些清洁高手?”刚说完,郑皓文就大声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答案,根本就没有举手,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规则,然后所有的小朋友豆跟着说了起来,教室里一下就变得闹哄哄的。

案例二:

午餐后,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吃完了午饭,在阅读吧里看图书,这时郑皓文也吃完午餐了,他拿着小椅子来到了阅读吧,但是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安安静静,相反的是,他拿着一本故事书,这里走走那里问问,我为了让他能够安静下来看图书,我拿着一本故事书走过去:“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了手里的书,坐的整整齐齐的等待我的好听的故事,但是,当我真正的开始讲故事的是时候,一切都变了,郑皓文开始大声的说:“这个故事我听过,”“这个故事我妈妈给我讲过”“我在电视上听过这个故事”“故事里面有一只……”

案例三:

下午起床后,吃了点心,是户外的活动,我在所有的小朋友吃完点心以后带着他们来到了户外滑滑梯旁说:“今天下午呢,老师带小朋友来玩一会滑滑梯,”小朋友们都用渴望赶紧玩的眼神看着我,“但是呢,在玩之前老师有要求了, 小朋友在滑滑梯的时候不能……”我在一旁说着游戏规则,郑皓文小朋友又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了,说自己会要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根本没有听游戏规则,导致他在游戏中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采取措施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分析,幼儿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好的倾听的习惯,主要有几个原因:

1.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以身作则。

2. 教师的语言可能过于的平淡,没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3. 在家庭中,家人的习惯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针对上面的几个原因,我总结了几点措施,希望能够适时的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1.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一日活动中,要以身作则,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各种需求,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很好的回答和解决。在小朋友表达有困难的时候要留给小朋友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蹲下来耐心的听完他的倾诉,微笑的面对他,让幼儿在你的影响下学会倾听。

2.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气,不能一成不变,要有高低起伏的感觉,要创设好的有兴趣的环境,让幼儿对你的教学有兴趣,这样才会让幼儿有想要听的欲望,才会激发他们的倾听的兴趣,才会让你的教学变得有意义,不会枯燥无味。

3. 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些关于倾听的区角,让幼儿置身于中,让幼儿在区角里通过区角里的各种材料,规则来相互熏陶,比如要幼儿听别人讲故事,听音乐,并且实施奖励的规则,谁的嘴巴最安静,谁听的最认真谁就可以得到一朵大红花等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 注重个别幼儿,让个别影响全部。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要经过时间的磨练,可以先从平时表现的比较乖的幼儿抓起,让他们有倾听的习惯,然后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的小朋友。

5. 家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俗话说:“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作为幼儿的亲人,更有权利和义务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在家庭中,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学会仔细耐心的听自己的孩子讲的任何一件事,哪怕这件事是错误的。其次,在家庭中,家长还应该当好老师的责任,在幼儿回到家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的给自己的孩子讲讲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倾听的好处,可以给幼儿放一些好听的悦耳的音乐,让幼儿觉得听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本文来自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实验幼儿园林凤莲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