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的三首梅花诗,勾勒出了无限春意,雪里寻梅意境悠远|梅花落|诗人|何逊

 TLB519 2021-03-25

  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梅花的诗作,我们先从南北朝时期的梅花诗说起。

  南朝宋诗人鲍照《梅花落》是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比较早的一首咏梅花的诗。《梅花落》属乐府横吹曲调,是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相传是西汉李延年所作。“横吹”不仅是横吹曲的简称,也是乐器的称谓,其形类于笛子。郭茂倩在《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据《乐府题解》记载,《梅花落》在魏晋以后风行,自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鲍照《梅花落》也是一首乐府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一作: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诗歌一开头写的是庭院里的景色,用杂树衬托梅花,而诗人独为梅花嗟叹。为什么他独爱梅花呢?因为梅花在寒霜中盛开,在寒露中结出果实,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到了春风荡漾的春日,杂树只能在风中摇荡,随着寒风飘零下落,虽然有的花也能在寒风中盛开,却没有抵抗寒霜的本质。

  这首诗用深沉、质朴的语言,写出了鲍照对不畏严寒的梅花的赞美。事实上,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在宦途上非常坎坷,长期不得志,他写梅花实际上是托物言志,表达出来自己愿像梅花一样,保有坚忍不拔的骨气。

  

  南朝齐粱时期的何逊也有一首《咏早梅》(一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兔园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诗里写的是,花园里最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其中最使人惊叹、最能够代表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梅花迎着霜雪在路边绽放,丝毫不惧严寒。“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中的却月观、凌风台,可能当时扬州的台、观名称,大概当时梅花已经在扬州城内各处开放。“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这句用到了两个典故,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还为陈皇后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是汉代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诗歌的意思是,梅花能够让人为之动情,它能让被遗弃的人有感落泪,也能让钟情的人触景感怀。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写的是,梅花大概自己也知道会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盛开了。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早期咏梅比较好的诗作,整首诗一气呵成,融情于景,又富有韵味,梅花成为了诗人化身,独立不群。中间的“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可谓神来之笔,极尽想象空间,把不同观梅之人内心的感怀流露了出来,从侧面衬托梅花的美。当然,这是虚写,但也可以看出何逊诗歌的境界。明朝陆时雍《诗镜总论》中评价:“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雪与梅花可以说是春天的报信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写有一首《雪里觅梅花》诗,诗中写一群女子在雪中寻觅梅花,诗歌描绘得非常生动: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清晨,梅花突然盛开,让女子们十分意外,但是能够在雪天窥见她的容颜,也是一件幸事,于是她们争先恐后地出门赏梅。开在低矮指头上的梅花可以尽情欣赏,而高远处的梅花就不知道开得如何了。因为天上还下着雪,可以想象到,所以她们的视线其实并不清晰。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这两句写的是女子们都很想摘一朵梅花,但是又害羞,生怕露出手腕,于是互相推让,说自己身体困乏腰背酸。“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说的是女孩子们肯定还要裁剪彩帛、彩纸,照着梅花的样子做两三枝梅花出来。

  这首诗写得非常有画面感,每一句都构成一幅鲜活的画面,把赏花的女子描绘得生动形象,甚至连女孩子的小心思都细腻地把握住了,引起人无限联想。同时,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女孩子们对梅花的钟爱。这首诗虽然在思想上比不上前面两首,但诗中有两联对偶,声律和谐,在体制上,已经与后来的五言律体的格律基本相合了。(参考《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第376页杨明的评析)

  

  南朝这三位诗人的梅花诗各有特色,鲍照、何逊托物言志,传达出他们对个人高洁品质的坚定追求,萧纲咏梅传情,写出了女子们对梅花的喜爱。这些诗歌中的梅花都与霜雪相勾连,反映出梅花凌寒绽放的特点,都表达了诗人们对梅花的由衷赞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