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桥(资料图) “它是吴江境内最高的石桥。”说起三里桥,许多人的记忆中都会涌现出这样一句话,曾经,三里桥桥顶是吴江古城的制高点,向西可俯瞰整个松陵古城。吴江文史学者、区南社研究会会长俞前告诉记者,“帆船不用落篷,纤夫无需绕路”是三里桥有别于其它古桥的独特之处,但三里桥的特点不仅仅在于“高”,其精心巧构,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三里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元泰定元年,清代光绪十一年重建,总长50.4米,桥面宽4.65米,净跨16米,矢高达12.5米。 “三里桥的拱券除了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的传统做法,还增设了护拱石和采用收分法以降低桥梁纵坡和加强拱券横向衡定,从而加大了拱脚的受力面积,保证了拱券所承受的巨大力量,在设计上非常巧妙。”俞前说,三里桥还有个特点,就是可将东桥台拱脚作为纤道。东桥台拱脚南北侧宽0.8米,台前宽1.15米,背纤可直接从桥下通过,与运河九里石塘古纤道相通,给运河平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远远望去,三里桥呈单孔拱形,东西走向,横跨运河,犹如青龙腾空跃起于古运河之上,有一种“弯弯飞桥出,横空真奇绝”的恢宏意境。俞前告诉记者,三里桥一带原也有古迹。据吴江县志记载:“出北门过永桥济折而东,经邑厉坛东行为外场街,北行经迎恩坊折东而为三里桥,中折而北过大有桥,巡抚行台在焉。”迎恩馆在三里桥西,三里桥东有顾公庙,三里桥西南有义冢,三里桥西有总收仓。 如今,三里桥东堍建有生态园,顾公庙重建于此,形成“桥庙相映”的景观。园内花树扶疏、假山错落,与三里桥两两相望,组成一幅“黛瓦高桥迎绿水,红花繁树掩黄门”的人间美图。“顾公庙原有三进,中院有园,后面有墓,且有石马。初建无考,宋建中靖国元年,立顾侍郎庙碑,后又修建顾公庙,明宣德二年重建。”俞前告诉记者,《垂虹杂咏》中有七绝《顾野王庙》中写道:“庙是黄门旧里居,听江轩里玉篇书。六朝事业随流水,尚有荒原叫顾墟。”说的就是这座顾公庙。 三里桥见证了吴江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2018年8月,三里桥被列为危桥后,文物部门积极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据松陵街道党工委委员徐华介绍,整个修缮保护工程将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再现百年古桥风姿。“我们还会在三里桥周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对公园进行改造,融入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将绿化、健身步道进行提升,打造一个为居民服务的,集休闲、锻炼、游览功能于一体的'运河后花园’。”徐华说。 作者:史韫倩 2021-0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