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术、山芥、 天蓟、山姜、山精、山连、冬白术、于术、种术、浙术。 〔来 源〕为菊科苍术属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状茎。 〔成 分〕含挥发油约1.5%,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及白术酮,并含多量的维生素A样物质。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补脾益胃: 白术有补益脾胃作用。《医学启源》: “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用药法象》: “祛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汤液本草》: “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义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2.燥湿化痰: 白术有除湿止痛,化痰止咳作用。 《神农本草经》: “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名医别录》: “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火,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药性论》: “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 开胃,祛痰延,……”。 3.利尿退肿: 白术有利尿退肿作用。《唐本草》:“利小便。”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 此外,尚有止汗作用, 《本草衍义补遗》: “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二、近代研究 1.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的影响:动物试验证明大剂量的白术有抑制心脏的作用;中等剂量的白术有消肿作用;小量的白术可以加强白蛋白纠正球蛋白的比例,并有轻度降低血糖的作用〔1~3〕。 2.利尿作用:动物试验证明白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的结果,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其利尿作用维持的时间较长〔4~6〕。 3.抗凝血作用:大白鼠每天灌服煎剂0.5克/公斤,共1~4周,则凝血酶元时间显著延长,作用较双香豆素为差,但强于Butadion,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根煎剂(1:20),每次1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停药10余天后才恢复正常。其酒精浸出液也有效,但维持时间较短〔7〕。 4.强壮作用:小白鼠每天灌服煎剂6克/公斤,共1个月,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及肌力增强。并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的作用,并能防止肝糖原减少〔3、8〕。 5.镇静作用:白术挥发油小量应用有镇静作用,大量应用对中枢有麻痹作用〔1~2〕。 6.抑菌作用:白术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对部分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9~11〕。 此外,近年有人认为有抗癌作用。 〔性 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利尿止汗。 〔主 治〕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黄疸,湿痹, 自汗,头晕,胎气不安。 〔临床应用〕 1.脾胃虚弱: 白术常用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之症。如脾气虚弱,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证,类似一般体弱,消化吸收机能减退等。常配伍人参、黄芪、茯苓、甘草等补气药,方例《四君子汤》 (方见党参)、《白术膏》、 《参术膏》、 《术附汤》。脾虚食少,腹胀满,不思饮食等证,类似于消化机能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等, 可配伍枳实、菟丝子、陈皮等健脾理气药,方例《枳术丸(或汤)》、 《宽中丸》、《白术丸》。脾阳不足,湿阻中焦,腹痛泄泻, 久泻不止,不思饮食,食则胀满等,类似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常配伍党参、干姜、肉桂、半夏等温中燥湿药,方例《白术丸》、 《温白丸》、《理中汤》 (方见党参)。暑湿泄泻,类似于急性胃肠炎,可配伍车前子煎服。 2.脾虚水肿:白术常用治脾虚水肿,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也用治风水水肿,类似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等。常配伍茯苓、桂枝、猪苓、泽泻等,方例《五苓散》(方见茯苓)、 《芪术汤》。急性肾炎水肿(风水水肿)可用《越婢加术汤》 (方见石膏);脾肾阳虚水肿可配伍附子、茯苓、木瓜等,方例《实脾饮》、 《真武汤》 (方皆见附子)。伴有腹水者用《中满分消丸》。 3.自汗盗汗: 白术主要用来治疗自汗,也可用于盗汗方中。类似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配伍黄芪、防风、桂枝、杭芍、牡蛎等,方例《玉屏风散》 (方见黄芪)、 《桂枝玉屏风散》。 4.脾虚眩晕: 白术可用于脾阳不升及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耳鸣等证,类似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眩晕、耳病性眩晕等,常配伍升麻、荷叶、半夏、天麻等。一般清阳不升者可用《清震汤》。风痰所致者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虚肝旺者可用《白术代赭石汤》。 5.风湿痹痛: 白术常用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重着难移,转侧不安,常配伍麻黄、附子、桂枝、牛膝等,方例《白术附子汤》、《麻黄加术汤》 (方见麻黄)。 此外,尚可用作保胎药,用于胎动不安。多配伍阿胶、枳壳、苎麻根、黄芩、菟丝子、续断等理气养血、固肾安胎药。 〔用 量〕 5~10克,丸散膏酌减。 〔用 法〕 健脾胃多炒后用,燥湿利水多生用。 〔禁 忌〕 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忌用,食积腹胀者不用。 〔附 方〕 1.白术膏(《千金良方》): 白术。 2.参术膏(《集简方》) : 白术、 人参。 3.术附汤(《近效方》): 白术、制附片、甘草。 4.枳术丸(《洁古家珍》): 白术、枳实。 5.白术丸(《本草纲目拾遗》): 白术、菟丝子。 6.白术丸(《丹溪心法》): 白术、芍药(冬月用肉豆蔻)。 7.温白丸(《小儿卫生总微论》):白术、半夏、生姜、丁香。 8.耆术汤(验方):黄耆、 白术、 党参、茯苓、山药、桂枝、大枣、 生姜、 甘草。 9.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 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茯苓、姜黄、干生姜、砂仁、泽泻、陈皮、知母、黄芩、黄连、半夏、枳实、厚朴。 10.桂枝玉屏风散(经验方):桂枝、黄芪、白术、杭芍、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甘草、生姜、大枣。 11.清震汤(《河间方》): 白术、升麻、荷叶。 12.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13.白术代赭石汤(经方): 白术、人参、茯苓、泽泻、半夏、代赭石、夏枯草、葛根、牛膝、僵蚕、全蝎、菊花。 14.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 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