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祖辉 || 诗词写作小讲座 ||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墨染千秋诗社 2021-03-26

诗词写作小讲座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诗则是文学中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丰富的想像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初学写作诗词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通病:认为越古越好,语言越华丽越好,因而喜爱搜肠刮肚,堆砌辞藻。其实错了,以一首七言绝句为例,仅二十八个字,你要想炫技,展示学问,对不起,这里没有你的用武之地,请另觅市场。我尝说,我们写诗词的人,不知不觉都充当了“三师”的角色:或堆砌词藻而成为语言的“搬运师”;或机械复制而成为景物的“摄影师”;或开列账单而成为叙事的“中药师”。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阅历越来越丰富,积淀越来越深厚,技巧越来越成熟,才会意识到以前的不足。这时,文字反倒归于平淡、朴实,这时的诗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诗了。那些达到炉火纯青、深得“诗家三昧”的大家名作,都是文字朴实之什,俊赏其诗,文字虽简朴,却似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又如品上好芳茗,满口醇香。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字雅致的诗就不好,诗歌鉴赏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苦的过程,这里不可能用文艺理论铺开来讲,总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件好的作品,无论写景、状物、抒情、言志,总能给人以精神食粮,读者在审美愉悦中或得到教化,或得到感悟,或得到启迪,或引起心灵的共鸣……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其理论著作《诗艺》中,把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是通过文学的美感作用来实现的这样的论断叫做“寓教于乐。”如果一首诗完全不能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收获,味同嚼蜡,人家凭什么要读你的诗?诚如著名诗人、诗论家流沙河先生所说:“如果读者不能在我的诗里得到点什么,我干嘛要写诗?干我鸟事?”这样的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扔字簏,饱鲟鱼。

诗词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是多元化的,如何产生多元化的审美效应呢?这里,我在诗的海洋中撷取几朵小小的浪花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去精心琢磨、领悟。这一讲所选作品仅限诗,其中含少量对联,因好的对联也是诗,律诗的中间两联就是对联。

一、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指导、点化意义。

01

手把青禾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却向前。

——五代僧人

这是作者由农夫插秧而悟出的一首禅理诗,意蕴深沉,耐人寻味,第二、四句尤佳。第二句把相对的辩证法哲理寓于其中,发人深省。当你仰视宇宙,你会抱怨天在上,人在下,人永远被天罩着;这时,你不妨把仰着的头俯下来看,就会得到另一番境界,这时人在上,天在下,人凌驾于天之上。它给人们的启示是:相同的问题,如果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第四句更富哲理:插秧时,人虽然退步了,秧苗却一直向前栽插成功了。人际关系何尝不是这样?当双方相持不下时,如果其中的一方能让一着,退一步,表面是吃亏了,而实际是得益了,因为矛盾已得以化解。悟出这样的哲理,对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极具指导意义,请大家在诸多层面去领悟,体会。

02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宋·范成大

《重九日行营藏之地》

这两句诗意在说明,无论你权倾四海,腰缠万贯,家世显赫,富敌石崇,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最终逃脱不了衰亡的自然规律,走向 “黄土陇头送白骨” 的归宿。对作恶多端、为富不仁的人,有警示作用。

03

急行缓行 前程只有许多路;
顺取逆取 到头都是一场空。

——《增广》

注:许多路,指一定数量的路。

这副联语对贪财好利、沽名钓誉的人以当头棒喝,尤其是到老仍沉湎于对名利的追逐之人更应警醒。

04

为人莫作千年计,万世机谋二世休。

——《增广》

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总是为自己、为子孙计深远,得陇而望蜀。这两句诗具有讽劝意义,告诫人们:人生苦短,完全没有必要贪婪,且世事如云,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未来,并以秦始皇为例加以佐证,秦始皇意欲千秋万代世袭帝王而为家天下,却在秦二世手中便夭折了。佐证有力,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05

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增广》

这两句诗说明,人生天地之间,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如庄子所言,人生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任何物质归属于人手中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从主、客观的意义上说,物资被人掌握,理所当然人是主而物资是客;而从时间的意义上说,却应反客为主,物质是主人,人是客人了。这是何等眼力,何等睿智!真可谓阅遍世事沧桑,精炼出的一条哲理,它可以让人们淡泊物质功利,升格思想境界。对那些一毛不拔、爱财如命的守财奴,也会豁达一点他们吝啬的心胸。

07

睡至二三更时 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 无少长俱是古人。

——邯郸吕仙祠联

这副联语意味深长,说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当人停止了思维,或当生命终结后,一切繁华都将落幕清零而无任何意义。意在告诫人们,人生短暂,适可而止,没必要为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殚精竭虑,起早贪黑。

二、以意象组合,派生意境,传达哲理,引人深思

0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本诗把荣辱、升沉、穷达、兴衰这样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的哲理揭示出来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哲学理论非常复杂,作者把玄奥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用形象的诗歌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这就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


02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宋·苏轼《琴诗》

本诗从弹琴传达出一种哲理。乐曲的产生,只靠琴不行,只靠手指也不行,二者必须有机配合,相互协作,更需要高超的艺术修养,才会使好的音乐产生,各种要素缺一不可,实际是阐述了一个美学主、客观的辩证关系。这种哲理对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广泛意义,比如各行各业的领导如何协调团队工作,何尝不是这样。


0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这首诗从游山玩水中捕捉灵感,引出哲思:看待任何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欲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还得拥有一对健康的眼睛,不戴有色眼镜,眼观全局,综合分析,否则失之偏颇。中国法律受此诗的影响是很大的,法律对案件的裁决,如果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当会以“疑罪从无”论处。

三、以诗歌语言极少的内容驾驭人事极多的内容,可谓“缩天地于尺幅,纳须弥于芥蒂”,以“四两拨千斤”,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让思维的骏马自由驰骋。


01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山西淮阴侯庙联

前句写成就韩信、消灭韩信的都是其“知己”萧何,即成语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句写救活韩信、杀害韩信的分别是漂母和吕后两个“妇人”。提纲挈领,删繁就简,把人物生平轰轰烈烈的事迹浓缩在寥寥十字之中,这是何等手笔?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庞大的内容,由读者自己去处理,作者绝不多浪费笔墨,这就是高手!它可迫使读者老老实实去读书,试想,要吃透其内容,大家不去浏览一下《史记·淮阴侯列传》,恐怕不行吧?


02

园谢红桃 大哥玄德二哥羽;
国留青史 三分鼎立八分书。

——流沙河《阆中桓侯祠联》

上联写刘、关、张桃园结义事;下联写沧海横流,豪杰并起,风云际会,戎马倥偬,与吴魏抗衡,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伟烈丰功,彪炳青史。而张飞又是一位功力精湛的书法家,获胜凯旋,每勒铭记事,使擘窠流芳,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有载。这件作品与韩信庙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谅想流沙河先生深谙前联真谛或有所借鉴吧?

四、把人或事物蕴含的本质提取出来,概括到某个个性鲜明、具体的人物身上,使具象带有普遍性,以揭示生活的规律,让美德可风,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01

春意融融想唱歌,出声又怕惹风波。
口头称我是朋友,擒住剥皮汆火锅。

——谭笑《蛙》

(《中华诗词》2002)

作者将某种社会现象进行加工、提炼,高度浓缩在一种审美意象中,具有典型意义。它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某种社会关系本质,因而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普遍性。五十年代,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许多人出于好心为国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遭不白之冤而错划为右派,读这首诗感慨殊深。凡此种种,能引起广大读者心灵的共鸣。


02

越趋饱满越低头,静待秋来仓廪收。
偏有高昂二洋壳,空虚干瘪逞风流。

——徐构《金秋观稻》

(《巴蜀诗钞》2000)

这首诗从秋天观稻悟出,经过作者精心剪裁、提炼,不以说教的方式劝诫人,而是把抽象的道理用形象的意象来表达,于人人皆知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境界,引起睿智的思考,寓教于乐,收到润物无声的教化之功。这对人们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做人,极具典型意义。

03

人住高楼上,难闻淅沥声。
欲知昨夜雨,须问最低层

——孔祥元《问雨》

(《岷峨诗稿》2014)

从生活的一个侧面得诗,引发理性思考,如同春夜细雨,润物无声,给人以教化、启迪,却是无声胜有声!那些真正愿为老百姓服务的官员们,不妨把这首诗烂熟于心,慢慢领略其中妙旨。这首诗的语言浅显到连儿童也能理解,内蕴旨趣却妙不可言,这就是好东西!

04

军衣乍看衬天青,帽上红星似日明。
莫道孤身丁点绿,并肩立定是长城。

——丁冬《新兵入列》

(《岷峨诗稿》2014)

前两句以“军衣”、“红星”两个意象来表现小战士的青春、朝气;后两句蕴含一种哲理:个体能力是有限的,多个个体的集合就可铸就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说明团结协作、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五、将本质各异的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衍生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给人以感悟和启迪。

01

凭君眼力知多少,看到红云尽处无?

——清·严冬友《韦曲看桃花》

注:红云,即红尘,喻纷繁万状的世相。

把“桃花”、“红云”两个意象叠加,托出新的意境,衍生弦外之音:凭你眼力有多深邃,没有任何人能把纷繁万状的世相看透。禅意悠长,发人深省。

02

清明之时不清明,青天作泪雨纷纷。
八十六日举国哀,血泪已干泣无声。

——《天安门诗抄·牝鸡司晨混晓明》1976

把节气的“清明”与天气的清朗明净两个意象叠加,托出言外之意:政治形势的暗淡,人民的言论自由被禁锢。意味深长。

六、将意象置于典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中,迭出意境,给读者以空间,从比较中作出审美评判。

投弹当年丧众生,救灾今日降天兵。
老夫同见飞机过,心底难平两样情。

——许立

《汶川地震,老者见救灾飞机有感》

(《天府诗苑》2008)

抗战时期,敌机狂轰滥炸,荼毒生灵;汶川大地震后,天降神兵,投放救灾物资,赈济百姓。同是飞机天上过,意义却天壤之别,谁戕害人民,谁爱护人民,老百姓心中再明白不过了。末句对老百姓的恩怨、爱憎只字不提,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去想像。而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憎恨谁,热爱谁,已不言而喻。把空间留给读者,作者绝不施以多余的笔墨,这样的诗就是好诗。

七、在惯性思维的基础上翻出新意,即袁枚所说“诗贵翻案”,合乎王国维之“境界说”。

01

梅花也有修来福,找个神仙作主人。

——清·方子云《见赠诗》

这两句诗敢于颠覆惯性思维而翻案,梅花是人品高洁的象征物,惯性思维的表现技法已被人们用之殆尽,这两句诗即翻出了新意:人们都希望修到梅花的境界,这两句诗反说梅花希望修到某个人那样高的境界,那就是高境界中的高境界,这当是怎样高尚的人品!至于斯人怎样高尚,留给读者去想像,这就是本诗的高妙。

02

潘郎莫醉庶民歌,应晓桃多因债多。
若使千家无重负,要他花好又如何?

——徐构《花县吟》

(《天府诗苑》2008)

花县,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孟县西,古称河阳县,西晋潘岳曾任河阳县尹。就任期间,百姓有负债还不上的,就令种一棵桃树,由官府代其还债。潘岳离任时,县里都种满了桃树,开满了桃花,人称 “河阳一县花”,后遂以 “花县”作为县治的美称,千百年来荣膺美誉,颂歌流传。本诗独具眼光,透过桃花美好的现象,看到了百姓负债的社会本质。桃花越多,证明老百姓负债越多;设若老百姓无债负,即使没有桃花,不是更能证明官府政绩卓著吗?这首诗为老百姓代言,在传统的基础上翻出新意,境界就高了一层,“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

八、对人或事物的评论不作情感的直白流露,而以主观心理感受来反衬、彰显客观意象的审美效应。


01

昨夜读君霁月篇,如饮醇酿酒一坛。
醉心醉骨何所了?应向先生索药钱。

——刘章《读刘征诗》

(《中华诗词》2009)

本诗对他人作品艺术水准之高不作正面评述,而把读后的切身感受用形象的诗家语道出,无一字夸赞而无不夸赞,引起广大读者心灵的共鸣,撩起大家的遐想,从而对好作品肃然起敬。末句尤佳:是你的作品把我整病了,要向你索赔医药费疗伤才行!虽是风趣的调侃,却反衬了他人作品艺术水准的高超,证明极具力度,可胜过千言万语!正如元明时期的少男少女读《西厢记》害单相思害得差点丢命一样,足见好的文学作品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

02

三月伊犁春意浓,置身恍在画图中。
心融芳草题诗绿,人醉桃花入梦红。

——周秉义《伊犁春》

(《诗词月刊》2007)

表现春天的美,作者别开生面,另辟蹊径,选取“芳草”、“桃花”两个意象,和意识流表现技法“题诗绿”、 “入梦红”联系起来,彰显、反衬伊犁春天的美好。后两句诗情画意浓郁,令人陶醉。


以上遴选诗歌,从一些侧面浅析了如何创作和解读一首好诗,在创作经验的参天大树上,只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二枝叶而已,对初学写诗的人来说,或许能得到一丁点启迪,即深感慰藉矣!

一个题目被反复写,总难写出新意,而没有新意的诗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文学作品对同一主题的描绘却不会有极限,后人总是要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里发掘出新的美。写诗就是处于这样的竞技状态之中,后来者总要超过前人。基于此,作者必须开拓创新,那就是“别人皆为而我不为,别人皆不为而我为之”。有理论家说得好: “在艺术的跳高架旁,历史给后来者出了一道道难题,它让众多大师不断把横杆升高,高得叫你仰慕不已而低首唏嘘。为了克服持续上升的高度,人们不断推出新的姿势。”又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诗,就待你慧眼去摭取。总之,诗歌追求的艺术境界是永远不落窠臼,标新立异,如黑格尔论典型的名言:是一个永远不可重复的“这个”。愿大家“不断推出新的姿势”,写出高质量的好诗,奉献给时代,奉献给人民。

袁祖辉,笔名驿梅。四川省营山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原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诗词协会会员、果州诗词、晨钟诗词及多家诗词学会理事。擅长诗、词、曲、联对、辞赋、赏析文、文学评论、散文、报告文学、新诗、演讲稿、学术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诗词及多种文体作品五百余件。

绮阁诗话之一

绮阁诗话之二

绮阁诗话之三

绮阁诗话之四

本期审稿中中

本期编辑|巴山樵者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请关注我们留言吧▼

墨染千秋原创工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或者您的朋友们吧—

墨染千秋感恩您的每一次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