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晓峰:艺术创作是规律性的认识和实践的认知

 泊木沐 2021-03-26

本文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艺术创作一个是一种理论上的规律性的认识,另一个是实践上的一种认知。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可以给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一种非常大的借鉴性。

所以我们在对待绘画的时候,一方面可接受的层面一定要广,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包括各种画种,油画、版画、壁画等等都可以为我们的绘画提供很多的借鉴。

当我们带着一种善于发现的眼睛或者一种预期的心态去看待艺术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收获。拿我们传统的绘画艺术来说,在山水、花鸟、人物这三大艺术门类里,我是从事人物绘画的,怎么将山水画的观念、技法融入到人物创作或者是人物表现里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们很多的前辈也一直在做这个尝试,像近现代一直到当代,蒋兆和、徐悲鸿等,他们把山水画的皴擦借鉴到人物绘画中,当然他们的借鉴尤其是徐悲鸿的借鉴还处于一种实验性以及一种相对朴素的状态里,蒋兆和较徐悲鸿可能更往前走来一步,把皴、勾、染结合的更加生动、自然一些。

这是在从山水画上借鉴的一个实例。新浙派,方增先等人把花鸟画中的书写性,也就是花鸟画中墨色层次的变化借鉴到绘画创作中来。

我记得有一次去中国美术馆看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展览,展览中包括那个时代所有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艺术形式。

当时方增先先生的《说红书》那幅作品在整个展馆中是非常跳的,他把人物画的造型和花鸟画用笔的爽快结合的非常好,画面中的墨色、用笔的变化性体现的非常丰富,我觉得这一点是超越前人的。

作者:卢晓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当代水墨人物代表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全国画展最高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