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片化阅读”怎么读才有用?

 浅字淡墨 2021-03-27


如今是碎片化阅读时代,微博、头条、百度、公众号、朋友圈(还有报纸,如果你还看的话),太多的碎片化知识充斥于我们的头脑中,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阅读方式是在学习知识还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是能令我们思维僵化的蠢行。

我们接受的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来看看,碎片知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如前面提到的微博、公众号等媒体中文章的形式,很好的诠释了知识的碎片化特征。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些文章能把事实讲清就算很好了,很难再把事实之间的逻辑讲清楚,至于深层次挖掘就更难得。谁要是写了篇万字长文,大都得在一开始就要充满歉意的解释:“文章虽然长点,但都是干货,希望你能耐心读完。”这话见过吧。

这样的把事实大大简化,甚至简单归因复杂问题的文章,当然难以把问题全面和严谨的加以表述,这就是碎片知识被广为诟病的原因,那么这种知识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

其实,有害还是有益并不取决于这些文章本身,当然这不包括那些说一半话的鸡汤文和干脆就是虚幻空洞、言之无物的文章,既只要是能把事实、概念或知识点讲清楚的文章就是无害的,甚至有益,区别在于我们的认知方式和过程。

任何知识,之所以被认为无用,一是记不住,看完就忘,浪费时间;二是与你现有的知识无法连接,单摆浮搁的知识点无法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因此被视为无用。其实这两个原因可以综合来看,记不住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因为与你现有的知识体系无法连接。

举个例子,熵增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我们普通人既算看懂也大都会觉得没用,因为它与我们已有的知识无法连接,因此既无用又易忘。但米哈赖在《心流》中把其与我们做事时的意识状态联系起来,做出了极其精妙的类比,简直让人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个比喻非常有意思,不过有点复杂,以后我会单独写)。这样把单独知识点,连接到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的做法,能有效利用碎片知识,让其为我所用,而且记忆和提取更容易。

想要更好的利用这些无处不在的碎片化知识,就要把它们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连接,用这些碎片去拓展我们的认知,这样会让我们更容易的连接更多的点,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当然,不是所有的知识对我们都有用,起码是当下不能与已有的知识连接的碎片,可以果断放弃,因为它们记忆和利用成本太高,毕竟效率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