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桩法与整体力之间的关系

 tjboyue 2021-03-27

站桩,能培养出一种整劲,一种身到步到,以躯干带动肢体的整劲,又称“整体力”。整体力,又名“本能力”,真正的整体力即本能力,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不靠单纯的拼命斗志,而是利用一定的意念,如“打人如走路,视敌似篙草”来振奋技击者的临战精神,激起那种远古人类与野兽搏斗的与生共存的潜能。

第二、运用符合技击规律的力学原理,如三角、杠杆、螺旋、惯性等,培养随时随地的松紧转化的拳技动作,此动作不是固定单一的,而是不假思索的,因时、因敌、因心情各异所创出新意的拳技变化,松得越彻底,就紧得越到家,完全不受大脑主观意识的控制。

桩法与整体力之间的关系

综而言之:本能力,就像蕴藏在地层深处的岩浆,非有意识,可控的精神激发不能喷涌,不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本能力,又像无拘无束的山泉,非力学原理的科学引导,不能迭创新意,潇洒胜敌。一,精神之能量;二,松紧之变化。构成本能力的双重含义。

桩法与整体力之间的关系

许多大成拳爱好者在理解本能力上有两个误区:

其一,认为本能力是人遭突发事件,情急之中才爆发的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

其二,把本能力当做技击动作,习之日久的条件反射。即为本能,就包含从根本上毫无主观意识参与的条件反射,是从有意识向无意识的过渡。这种说法也颇有代表性和片面性。

自站桩之日开始,真正的本能力,就在不知不觉地被我们激发,蓄养,日益增厚。

本能力,人一生下来就先天具备。但凡我们观察小孩的静立、奔跑,就会发现小孩子在静立时,身上没有一点多余的用力。在其承受限度之内,以力加之按其肩或推其前臂,外力越大,小孩无意识的反弹力也就越大,而且跑起来小孩身上体现的整劲也非常明显,这便是先天本能力的自然表现。

由此可见,本能力是沉睡在人体内部的原始潜能。随着年龄增长,骨骼渐渐坚实,肌肉均匀,均匀发达,人们长期的拙力劳作而深受禁锢。

而站桩的妙用,就体现在习者将体内的僵劲秉除得愈彻底,被唤醒的本能力就愈发蓄养深厚。

桩法与整体力之间的关系

可惜当代习练者,只注重本身单方面的放松,即体察内部气血之流行,忽视另一方面身外与宇宙大气的遐想呼应,致使不知本能力是由外力激发出来的。没有外力激发,本能力的增长,就只能靠站桩时日的长短了。

整体力,又名浑元力,有的拳派将浑元力理解为“浑元一气丹田力”,归之为气功或者内功心法。

具体有大周天和小周天之说,意思是通过静坐、抱球桩等功法,蓄养人体丹田里面的气团。然后,气沉会阴,走督脉……变成气流,遍行于人体各个经络、穴位,且按气流所行路线分大、小周天两种练法。

气流运行至哪个部位,再配合搏敌动作,此部位就会产生异乎寻常,不可抵挡的爆发力。应发于丹田,行于经络,故为“浑圆一气丹田力”。

这种观点十分可笑,岂不知敌我交手,往往瞬息之间就会骤生出无数变化。若一击不中,对手是否给你从容改行其他路线的时间?

意拳的浑圆一气丹田力:其浑圆体现在一动俱动,周身各部位陡然相争,瞬吸惊炸,整体之力由腹腔一点呈爆炸状辐射肩胯及肢体末梢,取意于发力圆满;其一气体现在发力动作一气呵成,炸力无断续,还意在假借宇宙的空间浩然大气来强化整体力的浑厚匹配,更有发力者的气息悠长,神完气足的内蕴;其丹田力体现为整力始发人体腹部。腹为人体的重心,重心一动,必力传肩胯,继而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完成整体齐动的技击动作,若重心未动而力出,必是局部力无疑。

合以上三方面,即为大成拳的浑圆一气丹田力,简称“浑元力”,又为整体力。桩法与整体力之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桩法与整体力之间的关系

运动机体产生整体力的根本原因,是桩架各部位互为呼应而产生争力。

桩架之两点作相反方向的争力,且二力之和等于零,可以平均承担其运动时,外界施加的反作用力。浑圆互争爆发的整体力,其运动机理就在于此。

上下之争,前后之争,左右之争,哪一面的矛盾争力,没有达到均衡,外界的反作用力就会集中施加于争力失衡的部位,在此形成拙力,即产生体能的消耗。可见,桩法是整体力的载体。

站桩本身虽不能产生“动力”,但可以产生“静力”。

习者,利用“头顶天,脚踩地,怀抱树,背靠山”的意念,把脏腑、骨骼,肌肉、韧带等组织凝结成一体,以脊椎的纵向争拉为主,腕顶背靠,悬顶坠臀,肩撑肘横……如此多种争力集于一身,在体内形成互为制约,相依相存,从而构成六面浑元一争的最高境地。

因这种争力是在原地不动的站桩中产生的,故称为“静力”。外行人,从外表上看,一点也看不出来。当身体移动,浑圆桩延伸于空间时,外界的反作用力就被整体蓄满静力,各关节部位分别均匀负担,并轻易化解,这就是整体力,无所抵御的奥妙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