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

 tanghong100 2021-03-2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对3~6年级学段“演唱”的标准要求有一条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以及小学教师的认同。合唱教学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是提高学生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和声感有很大的意义。所以作为音乐教师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习探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对学生进行有机铺垫,渗透到位 


  二声部合唱固然是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之所以会出现难教、难学的现象,问题在于教师没有系统地进行渗透和训练,也就是铺垫不够。有些教师教学只满足于完成教材中的曲目,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领会。其实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为二声部合唱教学打下基础,进行必要的合唱铺垫训练,否则到了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就会无从下手。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虽然没有二声部合唱的内容,但是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此外,还可以结合歌曲的特点进行二声部轮唱练习、三度音程的训练,经过循序渐进的渗透,中高年级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也就水到渠成。简而言之,也就是要把功课做在前头、做在平时。 
  

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下的小学生口中吟唱的大多是流行歌曲,一方面是因为通俗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凸显优秀少儿歌曲的缺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合唱魅力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对合唱的陌生,导致了学习兴趣的淡漠,即使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合唱,学生也不懂得欣赏。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并结合观看视频,让学生体会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获得美的享受。随着年级的升高,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合唱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多声部合唱的和声美,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欲望和热情,为提高合唱水平提供内驱力。 
 

可以借助乐器,提高成效 


  二声部合唱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两个声部经常“打架”,任凭教师磨破嘴皮,学生还是我行我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乐器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音准和音程。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口琴和竖笛分声部进行演奏,体会两个声部旋律的区别。然后组织两个声部的合奏,从而让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旋律有较为准确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唱训练,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器乐合奏中获得的体验。这样的训练形式将器乐教学和合唱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训练形式的多样性和常态化,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进行专项训练,培养意识 


  在二声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夹杂一些跑调或走音问题,影响歌声的和谐。为此,教师一要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引导他们用心聆听同伴的音准,及时交流和反馈;二要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三要进行模唱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固定音高,全体学生起立用循环呼吸的方法唱“u”或哼鸣“m”,将有音准问题的学生进行编组,强化训练;四要培养和声意识,第二声部在合唱时最容易出问题,所以有些教师狠抓第二声部,这实际上是避重就轻,应该在唱好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第二声部。演唱时给予伴奏的配合,让学生感到和声的美,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声部效果。 

尝试“交错与渐离”方式安排课时

在日常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交错与渐离”方式安排课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多首歌曲的学习并行,交错进行,一首歌曲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分课时进行。这种课程安排方式相对于逐课学歌的方式,更能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以及音乐学习规律,在一首合唱曲需要很多课时才能学会,并且需要不断的复习和提高。理想的合唱案例应该在单元设计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课时方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反应日常课堂中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设计单元安排和课时教案的过程中,单元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安排一到两个课时方案,单元安排的过程中可以稍微简单一些,但是课时安排应该尽可能详细一些。在进行合唱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课时,设计单元课时与设计课时方案的过程时候要尽可能地安排得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们合唱教学的素养。

采用角色或游戏的方式加入另一个声部

     我在教学中教授二声部时并不是把整首歌曲都让学生学会再去分声部的,而是,把分声部的那一部分先拿出来,然后让学生们完成有节奏的拍读,在拍读熟练的基础上用角色或游戏的方式加入另一个声部(轮唱、合唱都可以用)。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中对学生的重点要求是,无论哪一个声部的进行学生所用的速度都是恒定的。在初期学习时学生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声部之间声音的强弱不和谐。一个声部声音很强,一个声部很弱,到最后,弱的声部越来越弱,甚至消失全跑到强的那个声部去了,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声音强的那个声部要减力度,引导学生不要扯着嗓子大声喊着读,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完成,或者鼓励声音弱的声部大胆表现,自信的展现自己。

   2、各声部之间速度不恒定。起头时还行,渐渐地忽快忽慢,或是两组开始比赛,越来越快,到最后就各走各的路,各发各的音,乱成一锅粥,风马牛不相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此训练的较少,声音协调能力差,所以老师要耐心的带领学生加多训练次数,每一次都用鼓励的语言让他们进步,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3、部分学生只看不参与。每一项音乐活动中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存在,他们缺乏兴趣,对什么都没有积极性,有的游离在集体之外;有的玩自己的东西;有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有的大脑一片空白,屏蔽周围环境里发生的一切。这些学生有的是身体虚弱或生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的是性格内向不爱参与,有的是能力差怕做不好等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作为科任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在状态”,用语言、眼神、手势等方式及时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照顾到班级的每位学生参与,如果连这一环节都不愿参与了,之后的环节就更不参与了。学生将分声部的地方能用和谐优美的声音拍读出来,就为下面唱的环节夯实好了坚固的基础,下一环节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采用先“低”后“高”的方法突破难点

     我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了解到,许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很喜欢先教学生演唱低声部,掌握好了,再教唱高声部。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应用之后也发现这样教学有很多优势。先来研究一下歌曲的副旋律,其特点是:演唱时大多都没有主旋律那么朗朗上口,没有那么优美,没有那么顺畅,不容易记忆,但是与主旋律合唱之后使整首歌曲显得丰满;具有层次感;更能表现音乐的意境美来。所以,有时候先入为主,攻克难点,就会有所收获。

解决“两个声部都混淆不清。”的方法

    1、分时段教学。教师一般在做单元计划时都会把带和声的歌曲分成两课时,与本单元欣赏课搭配教学,这样就可以第一课时教一个声部的旋律,第二课时再教另一个声部的旋律。有了时间差,学生就会有对主、副旋律有深刻的印象。

2、鼓励学生记忆旋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又快又好,所以,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吟唱,把旋律背下来。有的学生喜欢直接记忆曲调,有的学生喜欢利用乐谱记忆曲调。

3、用听音、演奏、读谱、旋律线等辅助手段区分主、副旋律的不同。小学阶段所选的音乐作品都很典型且相对难度较低,我们分析一下,主、副旋律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有的歌曲是两个声部节奏完全一样,音高不同,但是呈三度关系,主旋律和副旋律的旋律线趋势一样,都呈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老师们只要稍稍花点儿时间分析总结一下,再利用适合孩子们的方式去引导,渐渐学生就对主副旋律敏感了,经过练习就能分清楚唱准确。

用“听”“看”“唱”三结合来提高声部和谐度。

     学生们经过努力各个声部都学会了,最后要把歌曲完整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就是多种感官的结合。引导学生要用耳朵“听”伴奏音乐,感知音乐进行的速度,找到各声部的起唱点及起唱音的音高;“看”老师的指挥手势,处理好拖音处音符时值的长短,把握好力度的强弱,控制好呼吸,最终参与“演唱”,用和谐优美的声音完成歌曲的表现。在完成这个环节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1、抢拍现象。在每一条旋律,每一个声部单独练习演唱时,学生们都能唱好,可是,一进入整体合唱表现时就会抢拍。这个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音乐协调能力有关系。多出现在担任副旋律声部的学生身上,他们终于等待到了自己的声部,可是在张嘴的瞬间就茫然了,一紧张就出错,如果团队里有好几个同学同时出现,这种心理会传染给其他同学,导致一连好几次都没法顺利进行演唱。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带领学生“唱”。在学生合唱时老师应该是个指挥家,一边用动作指挥提示学生做好演唱的准备-----吸气,一边用口型提示他们,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能成功一次,学生的压力就下降了,以后便能顺利完成合唱。

     2、演唱时值不准确。这个问题担任主、副旋律演唱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听、多模仿教学范唱录音,结合学生的识谱能力讲解具体时值。教学范唱录音通过立体声技术处理之后,主、副两个旋律通过左右两个声道表现,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有多媒体调音台的班级可以通过调整左右声道音量旋钮,让学生清楚的分辨、聆听与模仿。如果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以直接分析讲解哪个音的时值是多少,哪个休止符的空拍时值是多少,怎么处理,怎么完成演唱,结合范唱与学生实践,学生很快会掌握。

出现以上问题时,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做出判断与引导,经过几遍的表现,你就能感受到学生的进步是很大的。

合唱教学的几点建议

首先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需要尝试着把一些困难的音乐尝试编配成简单的合唱曲,这样可以适应音乐教学中低入、渐进、多练的需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现有的歌曲加以简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很好地展现自己。      

其次,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重视小学音乐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学生们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好胜心理鼓励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们设计更多的合唱活动,让学生们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涨的情绪,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有意地简化课堂中合唱教学的难度,使得学生们能够很好地接受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的难度,这样可以很快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合唱作为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高效的方法,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歌唱技巧,加深学生的音乐基础,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观,同时也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应该不断的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及时的改正,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