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控学校规模应是教育规划的基本原则

 木香草堂 2021-03-28

梁好

城镇新建小学、初中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规模,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不超过2500人规模……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的意见》,为城镇新建学校规模及乡村学校班级规模划定“红线”。配建的中小学要与住宅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老城区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当地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2月4日 中国教育报)

严控学校规模应是教育规划的基本原则

2017年,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2019年,国家层面正式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这是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之后的又一次国家督导行为。优质均衡发展较基本均衡更加严格,要求“校校达标、项项达标”,其中,控制学校规模是重要的一条。

严格控制规模,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将学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学生管理,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

反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压缩教育投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校,毫无节制地扩张学校的办学规模,动辄60个班额,有的甚至超过三千人。采用这种做法,可以节约土地,可以推动教育资源整合,加速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一批小规模学校,集区域之力新建豪华学校、超规模学校,看似是政府舍得花钱,实则降低了教育投入成本,给学生就近入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影响了教育公平。

严控学校规模是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当前,结合“十四五”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严格规范新建学校规模,对纠正学校建设过于集中、规模过大、服务半径过远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在严格控制新建学校规模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现有大规模学校。要对区域内学校逐一排查,科学制定大规模学校整改规划,通过新建校区、联盟办学等合理的分流渠道,确保每一所学校规模都达到硬性标准。

在化解大校额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关注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额问题。由于建校在先,民办学校容纳能力、招生规模没有界定,加上利益最大化、招生的灵活性等因素的影响,质量较好的民办学校远远超过规定校额。对此,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引导民办学校办精品学校,实现普及功能到多样特色补充功能的转变,推动民办学校健康稳步发展。

严格控制校额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精准的地方施策。只有秉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化解校额过大难题,真正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梁好,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