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招募】组蛋白H3.3-K27M突变抗原肽增强型疫苗治疗弥散内生型桥脑胶质瘤病人的安全性和初步临...

 影像吧 2021-03-29

图片

临床招募信息

 028期 —
研究背景

图片

DIPG磁共振影像

弥散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是一种起源于桥脑的胶质瘤,好发于儿童,临床进展快,中位生存期仅为9-11月,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10%。DIPG生长弥散,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差,且放、化疗抵抗,因此DIPG患者亟需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H3.3-K27M是DIPG常见基因突变,不仅在DIPG广泛表达,并且能在肿瘤细胞表面提呈,因此H3.3-K27M可作为DIPG良好的免疫治疗靶点。已有研究证明:针对H3.3-K27M的肽疫苗可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杀伤作用,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国外已有两项肽疫苗治疗H3.3-K27M突变胶质瘤临床试验的注册,但国内尚无相关临床试验的报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首批研究型病房试点单位,立足于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的建设,扎实推进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新药器械成果转化。

为了推动免疫治疗新方法在DIPG中的应用,以改善患者不良预后,由北京天坛医院发起的组蛋白H3.3-K27M突变抗原肽增强型疫苗治疗弥散内生型桥脑胶质瘤病人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效果评价的1期临床试验(Enhanced Histone H3.3-K27M Neoantigen Vaccine Therapy against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ENACTING)—A Phase I Clinical Trial)已于2020年10月13日获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美国临床试验资料库(ClincalTrial.gov)注册(NCT04749641)。

治疗流程

图片

具有DIPG影像学表现的初治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首先进行HLA分型检测,结果为HLA-A2型的受试者可继续进行该项目。受试者依据是否可行开颅手术活检被分为手术组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先行手术部分切除病灶,后行适形放疗,最后行抗肿瘤疫苗注射;非手术组患者先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后行适形放疗,再行抗肿瘤疫苗注射。
依据疫苗方案,患者在第1天(D1)、第3天(D3)、第15天(D15)、第29天(D29)、第57天(D57)、第89天(D89)注射试验疫苗,此后每8周注射一次。治疗期间如果受试者出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等研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需终止治疗。
图片
入选标准
年龄大于或等于5岁,KPS>50分,HLA检测分型结果为HLA-A2型且最终病理诊断为携带H3.3-K27M突变的初治DIPG,骨髓、肾、肝功能良好等。
图片
研究目的
评价DIPG初治患者接受组蛋白H3.3-K27M突变抗原肽增强型疫苗治疗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效果。
图片
研究介绍
本临床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发起,联合广东天科雅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重庆天科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该项目已于2021年3月3日启动入组,将在该院研究型病房——神经外科肿瘤6病区完成。

图片

图片

启动会现场

图片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本研究PI

图片

张力伟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此项临床试验研究PI
  •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脑肿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 世界颅底外科学会(WFSBS)执行委员
  •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外籍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